構築華創多組學技術平台 助力農科基礎研究和種子“諾亞方舟”建設
時間:2020-12-14 11:28
來源:必威betways 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
【字體:大中小】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可以造福一個民族,種質資源是一個國家的戰略資源。同樣,重大儀器平台是前沿基礎研究與高端學科發展的基礎和必備物質條件,是推動科學研究的必備通道,而全院最年輕的科研單位的成立和發展恰恰交彙於種子資源保護和現代農業組學技術研究兩大重點工作,農科基因科技工作者默默的承擔著資源安全的底線責任,無聲的貢獻基礎研究的智慧力量。
打造組學技術重大儀器平台 支撐農業前沿基礎研究上水平
2003年人類基因組測序成功標誌著第二次生物科技革命的到來,並引領生命科學研究進入組學和係統生物學時代。依托基因中心承擔管理維護的中國農業科技華南創新中心公共實驗室應運而生,通過近10年的持續建設,公共實驗室在全院農業前沿基礎生物學科研究以及科研創新人才培養上發揮了引領性、戰略性和關鍵性的重要作用,推動全院科學研究進入微觀基因視角和宏觀組學層麵。
組建專職專業管理團隊,提升管理水平。強大的儀器管理團隊,是提高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的保證。2013年,基因中心成立伊始即按代謝組、蛋白質組、基因組和生物信息學、細胞生物學等國內外先進的多組學技術平台組建方案開展團隊構建,不斷適應農業前沿基礎技術高速發展的需求。實施專職人員操作管理,並組建多組學技術農業研發團隊提供技術服務。特別是基於核心儀器質譜平台的代謝組學和蛋白質組學前沿技術,在解析與作物營養品質及逆境生理相關的重要代謝途徑及其調控網絡方麵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建立健全運行管理製度,保障規範有效。為實現公共實驗室544台/套科研儀器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平台建立完善了儀器平台管理製度、儀器平台預約登記製度、儀器平台對外開放服務製度等多項製度,同時為每台大型儀器製作了儀器簡介及操作規程,使管理更加規範,流程更為順暢,體係逐步健全。
開展前沿基礎技術服務,支撐成績顯著。重大儀器平台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撐,在基礎研究領域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多年來,華創儀器平台先後為院外40餘家科研單位和院內14個研究所的超過400個課題組提供了技術服務,服務次數超4.3萬次;並開展技術培訓超過50場,培訓人數超800人。為國家973、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學科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等國家和省級重點科研項目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院內外科研團隊利用平台的高端精密儀器設備,合作發表SCI論文120餘篇,包括在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等國際頂級期刊上刊發的高影響力的文章。
提供儀器使用技能培訓,助力人才培養。人才是第一資源,儀器平台是培養人才的重要物質基礎。華創儀器平台通過舉辦儀器使用培訓班及實驗指導或輔助、提供儀器服務、數據分析等,先後助力我院“南粵百傑人才”、“國家萬人計劃”、“丁穎人才”、“金穎之星”“青年研究員”、“青年副研究員”等若幹名人才。並服務來我院短期工作的外國青年科學家、外籍博士後、以及國內研究生的培養。除此之外,華創儀器平台內部也先後培養1位“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和1位“院青年研究員,2名科技人員先後獲得院創新人才出國訪學計劃支持。
踐行種質資源保護使命 構築廣東農作物種子的“諾亞方舟”
如果把種子資源庫比作“諾亞方舟”,那麼在廣東省農科院基因中心也正在構築一座廣東農作物種子的“諾亞方舟”,它承載著數代農科人在種質資源領域的艱難探索,踐行著守護資源戰略安全的初心使命。
十年磨劍,建設高水平資源庫及維護團隊。廣東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項目(簡稱“資源庫”)於2002年啟動籌建,2008年獲得省發改委批複立項,2016年正式運行,由必威betways 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簡稱“基因中心”)負責日常管理及科研服務工作,成立植物種質資源研究室專門負責資源庫的建設、運行和管理工作,建成了一支高學曆、高素質、多學科的專業化科研隊伍。設有接納登記、發芽實驗、幹燥包裝、種植資源信息、種子純度檢測、種子形態觀察、分子生物學和生理生化實驗等功能研究室,擁有信息管理,真空包裝和低溫低濕幹燥以及液相色譜儀、近紅外穀物分析儀和數字生物顯微鏡等專業設備,主要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收集引進、整理保存、鑒定評價及資源信息發布的工作,為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安全保存和高效利用提供服務平台。經過2015年和2018年兩次改造提升,種質庫現有1個長期庫(-18℃)、2個中期庫(-10℃)和2個短期庫(2℃),庫容量可達12萬份,農作物種質資源綜合信息展示平台和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信息數據庫正在加緊建設,是華南地區領先的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現共存放水稻、蔬菜、花生、玉米等農作物種質資源約1.2萬份,以及1.6萬份資源信息數據。
不忘使命,承擔科研任務,積極支撐產業發展。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省對種質資源工作的重視,陸續承擔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廣東省係統性調查行動(2016-2018),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開發利用項目(2016)、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鑒評利用公共服務平台建設(2016)、廣州國際種業種質資源庫建設(2017)、廣州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關鍵技術平台建設及農村科技特派員工程-農業生物種業科技創新中心(2018)、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完善與特種經濟作物資源收集保存、鑒評(2018)、佛山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建設及資源收集保存(2019)等一大批各級種質資源重點項目,發表各類科研論文20餘篇,申請專利30餘件,開發的種子活力係列產品得到推廣應用。更為重要的是,依托資源庫承擔的全國唯一的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與鑒評利用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建設,特種經濟作物種質資源圃、資源鑒評利用公共服務和綜合信息展示等條件平台加快推進,無疑為提升廣東農作物種子“諾亞方舟”的綜合能力增添了強大的動力。
展望未來,抓住種業發展機遇,爭取更大作為。資源庫將力爭成為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工作的依托單位,充分整合已有的人才、技術、成果和平台等優勢,加快補充采集廣東地區特色特種經濟作物的入庫保存,提升嶺南地區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的覆蓋度,補齊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檢疫控製研究短板。在保證種質資源安全保存繁殖的基礎上,加強對我省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開展鑒評工作並實現信息共享,實現農業種質資源信息數據統管、監測和預警,強化突破性材料的創新利用。打造大灣區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和國際交流平台和基地,為持續抓牢“飯碗”保障糧食安全和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種質資源基礎保障,從而推動我省種質資源開發利用總體水平躍升,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
打造組學技術重大儀器平台 支撐農業前沿基礎研究上水平
2003年人類基因組測序成功標誌著第二次生物科技革命的到來,並引領生命科學研究進入組學和係統生物學時代。依托基因中心承擔管理維護的中國農業科技華南創新中心公共實驗室應運而生,通過近10年的持續建設,公共實驗室在全院農業前沿基礎生物學科研究以及科研創新人才培養上發揮了引領性、戰略性和關鍵性的重要作用,推動全院科學研究進入微觀基因視角和宏觀組學層麵。
組建專職專業管理團隊,提升管理水平。強大的儀器管理團隊,是提高大型儀器設備使用效益的保證。2013年,基因中心成立伊始即按代謝組、蛋白質組、基因組和生物信息學、細胞生物學等國內外先進的多組學技術平台組建方案開展團隊構建,不斷適應農業前沿基礎技術高速發展的需求。實施專職人員操作管理,並組建多組學技術農業研發團隊提供技術服務。特別是基於核心儀器質譜平台的代謝組學和蛋白質組學前沿技術,在解析與作物營養品質及逆境生理相關的重要代謝途徑及其調控網絡方麵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建立健全運行管理製度,保障規範有效。為實現公共實驗室544台/套科研儀器設備安全穩定運行,平台建立完善了儀器平台管理製度、儀器平台預約登記製度、儀器平台對外開放服務製度等多項製度,同時為每台大型儀器製作了儀器簡介及操作規程,使管理更加規範,流程更為順暢,體係逐步健全。
開展前沿基礎技術服務,支撐成績顯著。重大儀器平台是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撐,在基礎研究領域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多年來,華創儀器平台先後為院外40餘家科研單位和院內14個研究所的超過400個課題組提供了技術服務,服務次數超4.3萬次;並開展技術培訓超過50場,培訓人數超800人。為國家973、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學科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廣東省重點領域研發計劃等國家和省級重點科研項目實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院內外科研團隊利用平台的高端精密儀器設備,合作發表SCI論文120餘篇,包括在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等國際頂級期刊上刊發的高影響力的文章。
提供儀器使用技能培訓,助力人才培養。人才是第一資源,儀器平台是培養人才的重要物質基礎。華創儀器平台通過舉辦儀器使用培訓班及實驗指導或輔助、提供儀器服務、數據分析等,先後助力我院“南粵百傑人才”、“國家萬人計劃”、“丁穎人才”、“金穎之星”“青年研究員”、“青年副研究員”等若幹名人才。並服務來我院短期工作的外國青年科學家、外籍博士後、以及國內研究生的培養。除此之外,華創儀器平台內部也先後培養1位“特支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和1位“院青年研究員,2名科技人員先後獲得院創新人才出國訪學計劃支持。
踐行種質資源保護使命 構築廣東農作物種子的“諾亞方舟”
如果把種子資源庫比作“諾亞方舟”,那麼在廣東省農科院基因中心也正在構築一座廣東農作物種子的“諾亞方舟”,它承載著數代農科人在種質資源領域的艱難探索,踐行著守護資源戰略安全的初心使命。
十年磨劍,建設高水平資源庫及維護團隊。廣東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項目(簡稱“資源庫”)於2002年啟動籌建,2008年獲得省發改委批複立項,2016年正式運行,由必威betways 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簡稱“基因中心”)負責日常管理及科研服務工作,成立植物種質資源研究室專門負責資源庫的建設、運行和管理工作,建成了一支高學曆、高素質、多學科的專業化科研隊伍。設有接納登記、發芽實驗、幹燥包裝、種植資源信息、種子純度檢測、種子形態觀察、分子生物學和生理生化實驗等功能研究室,擁有信息管理,真空包裝和低溫低濕幹燥以及液相色譜儀、近紅外穀物分析儀和數字生物顯微鏡等專業設備,主要開展農作物種質資源的收集引進、整理保存、鑒定評價及資源信息發布的工作,為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的安全保存和高效利用提供服務平台。經過2015年和2018年兩次改造提升,種質庫現有1個長期庫(-18℃)、2個中期庫(-10℃)和2個短期庫(2℃),庫容量可達12萬份,農作物種質資源綜合信息展示平台和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信息數據庫正在加緊建設,是華南地區領先的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庫,現共存放水稻、蔬菜、花生、玉米等農作物種質資源約1.2萬份,以及1.6萬份資源信息數據。
不忘使命,承擔科研任務,積極支撐產業發展。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省對種質資源工作的重視,陸續承擔了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廣東省係統性調查行動(2016-2018),農作物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和開發利用項目(2016)、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鑒評利用公共服務平台建設(2016)、廣州國際種業種質資源庫建設(2017)、廣州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關鍵技術平台建設及農村科技特派員工程-農業生物種業科技創新中心(2018)、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完善與特種經濟作物資源收集保存、鑒評(2018)、佛山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圃)建設及資源收集保存(2019)等一大批各級種質資源重點項目,發表各類科研論文20餘篇,申請專利30餘件,開發的種子活力係列產品得到推廣應用。更為重要的是,依托資源庫承擔的全國唯一的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重點實驗室——廣東省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與鑒評利用重點實驗室獲批立項建設,特種經濟作物種質資源圃、資源鑒評利用公共服務和綜合信息展示等條件平台加快推進,無疑為提升廣東農作物種子“諾亞方舟”的綜合能力增添了強大的動力。
展望未來,抓住種業發展機遇,爭取更大作為。資源庫將力爭成為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工作的依托單位,充分整合已有的人才、技術、成果和平台等優勢,加快補充采集廣東地區特色特種經濟作物的入庫保存,提升嶺南地區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的覆蓋度,補齊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檢疫控製研究短板。在保證種質資源安全保存繁殖的基礎上,加強對我省特色農作物種質資源開展鑒評工作並實現信息共享,實現農業種質資源信息數據統管、監測和預警,強化突破性材料的創新利用。打造大灣區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領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成果轉化和國際交流平台和基地,為持續抓牢“飯碗”保障糧食安全和現代種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種質資源基礎保障,從而推動我省種質資源開發利用總體水平躍升,科技支撐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