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粒和青貯兩用玉米―“粵農”、“粵單”係列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
成果名稱:籽粒和青貯兩用玉米―“粵農”、“粵單”係列品種及配套技術推廣
任務來源:廣東省科技廳、農業廳、農科院“九五”、“十五”科技項目
完成單位:必威betways 作物研究所廣東省農作物雜種優勢利用站
韶關市農業局雲浮市農業局英德市農業局清遠市種子站
主要完成者:劉建華方誌偉胡建廣王子明李餘良陳少夢
唐民錦 彭成銅梁耀明王曉明黃增明鍾钜謙
梁啟用王怡強溫助民*
起止年限:1999―2006年
獲獎級別: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
受獎部門: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評審委員會
獲獎時間:2007年10月
主要內容
1999年以來,由必威betways 作物研究所主導、省內多家單位共同協作,開展雜交玉米強優新品種選育及高產栽培配套技術攻關,培育出一係列優質、高產、抗逆、糧飼兼用型雜交玉米新品種,其中粵農9號、粵單1號、粵農19號、粵單2號分別於1999年、2000年、2002年、2003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新品種審定。同時,根據親本和品種的特點,研究並製訂高產、高效製種技術和良種、良法配套栽培技術,從根本上扭轉了我省玉米生產用種長期依靠外調的被動局麵,為我省玉米生產高產、高效和快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1、為使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廣東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與省雜優站、以及各市縣農業推廣單位和種子部門通力合作,在省內外建立和完善新品種繁製種基地,聯合擴大製種,並全程監控種子質量,保證以優質足量的種子供生產應用。
2、在全省範圍內,大力推廣春秋玉米高產高效生產、冬種玉米生產、間作套種、青貯玉米優質高產和周年生產等技術措施。新建和擴建了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基地,建立完善的示範推廣網絡和服務體係,因地製宜推廣最適宜的品種及其配套技術,並不斷完善和優化。
3、針對粵北石灰岩地區玉米生產存在的突出問題,我們提出並大力推廣“二推三改”高產栽培技術,“二推”即“推廣雜交良種”和“推廣科學施肥”,“三改”即“改遲播為適時早播”、“改疏植為合理密植”、“改遲管為適時早管”。使當地玉米生產用種快速實現了雜優化,單產和效益均大幅度提高,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4、開展科技下鄉、培訓、谘詢服務,加強宣傳示範良種及其配套技術。累計舉辦培訓班100多場次,培訓農技人員和農民約2萬人次,參加科技谘詢活動20次以上,發放各種技術資料3萬多份。
通過實施上述措施和進行現場觀摩、指導等活動,顯著提高我省玉米生產整體技術水平,使新品種、新技術的增產增收作用得到很好體現。省內多家奶牛場長期應用上述品種和技術生產青貯飼料,在種植和奶牛養殖方麵均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對我省奶業穩步、健康和持續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1999-2006年,累計繁製種子約700萬公斤,產值4200萬元。在我省10個市的20多個縣(市)累計推廣麵積達356.5萬畝,新增經濟效益4.985多億元,共創社會經濟效益30.2766億元左右。本項目投入推廣經費67萬元,獲得成果轉化收益1400萬元,投入產出比為1:20.896。
*參加本項研究人員還有:楊董謝嶽波劉曉津吳林峰候鬱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