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作物研究所> 新聞中心

【科技日報】廣東海豐油占米“粒粒有科技”

時間:2021-09-24 00: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體:

去年,海豐油占米供不應求,市場每公斤售價提升4元,農民種植水稻每畝增收300多元。以海豐40萬畝水稻種植麵積計算,農民年增收總額在1.2億元以上,經濟、社會效益顯著。

  蔡時可

  廣東省農科院農村科技特派員、高級農藝師

  在被譽為“南海物豐”“魚米之鄉”的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有一種牽動鄉愁的大米——海豐油占米。過去,隻有在節日時才能吃上一碗海豐油占米飯,而時下,油占米的種植在海豐大地已遍地開花,油占米也成為了飯桌上的常見吃食。

  海豐油占米從舊時的“一小撮”田地種植到如今近十萬畝的種植基地;從舊時的奢侈品到而今“飛入尋常百姓家”,離不開必威betways (以下簡稱廣東省農科院)農村科技特派員的智力支撐。這群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從產業規劃、良種引進、高效栽培、加工增值,到品牌創建、質量標準與安全、三產融合和企業綜合實力提升等,全方位為海豐油占米提供了全產業鏈服務。

  新品種平均畝產增加近百斤

  在海豐,油占米曾經是大米裏的奢侈品。海豐油占米屬傳統水稻品種,種植曆史悠久。但油占米雖然好吃,產量卻較低。在市場經濟的杠杆作用下,大多數農民選擇種植高產水稻, 海豐油占米曾一度陷入種植低潮。

  “產量低,畝產隻有300至400斤左右,有一段時間,很少有人種植油占米。”廣東省農科院農村科技特派員、高級農藝師蔡時可說。

  2018年11月,廣東省農科院和汕尾市政府簽約,共建廣東省農科院汕尾分院。以廣東省農科院汕尾分院為紐帶和平台,廣東省農科院和汕尾市政府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開展農業betway亞洲官方 ,推動汕尾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以陳建偉、蔡時可為代表的一批廣東省農科院農村科技特派員也來到了汕尾。

  陳建偉、蔡時可都是在海豐長大的,他們對這片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也十分了解海豐油占米的種植情況。“家鄉萬畝良田是我的牽掛,將油占米發展起來是我的心願。”以他們為核心的農村科技特派員,針對傳統海豐油占米品種存在稻莖稈偏高、纖細、不抗倒、品種雜、產量低的問題,在遺傳因素上“做文章”,推動品種改良,實現油占米產品“粒粒有科技”。

  “我們通過引進12個優質水稻品種進行試種,並從中篩選出3個作為海豐油占米的推薦栽培品種。推廣的技術也帶動當地工作人員對主推品種進行提純複壯。”蔡時可介紹,廣東省農科院自主育成的“美香占”“象牙香占”“象牙航香”,在海豐引種篩選試驗中脫穎而出。這些品種傳承了海豐油占米的品質,並具備抗病性強、抗逆性好、適應性廣的優良特性,比傳統品種平均畝產增加約100斤,無論品相、質量、價格都取得突破,農民紛紛改種優良品種。

  “去年,海豐油占米供不應求,市場每公斤售價提升4元,農民種植水稻每畝增收300多元。”蔡時可說。以海豐40萬畝水稻種植麵積計算,農民年增收總額在1.2億元以上,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科技特派員們也感到很自豪,他們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持。

  打響海豐油占米區域品牌

  打響區域品牌,是海豐油占米實現產業興旺的“重頭戲”。在科技特派員幫扶努力下,成立了海豐油占米產業研發中心、成功申報海豐油占米地理保護標誌產品、成功舉辦首屆油占米產業大會……一係列打造海豐油占米品牌的舉措已初見成效。

  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海豐油占米稻田景觀畫在海豐縣可塘鎮萬畝油占米生產基地向大眾展現。尤其是2020年的海豐油占米稻田景觀畫,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通過原創設計,運用自主育成的黃色、綠色、白色、紫色水稻品種,借助“紅場”這一元素,不僅展示了海豐油占米的科技特色,還體現了海豐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

  在提升海豐油占米知名度的同時,農村科技特派員團隊與海豐縣政府、地方企業聯合成立了海豐油占米產業研發中心,研製海豐油占米地方標準,用科技元素打造海豐油占米靚麗名片。

  時下,海豐油占米已成為當地農民最喜歡種植的品種。除可塘鎮的萬畝油占米基地外,城東、梅隴、赤坑和梅隴農場等鎮(場)均建設了8個千畝核心示範區,平均產量達到520公斤。這些產地生產的海豐油占米供不應求,購買都需要提前訂貨。

  目前,海豐已基本形成以產業園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建成了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油占米生產體係與經營體係,打響了海豐油占米區域品牌。科技特派員們也在為振興發展海豐油占米產業繼續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原文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葉青)

地址: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金穎路西二街18號 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