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所科技特派員到梅州開展食用菌科技服務
為積極推進科技扶幫,加強院地合作,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鄉村振興中的支撐作用,8月25-26日,蔬菜所科技特派員何煥清研究員、肖自添副研究員、彭洋洋博士到梅州開展食用菌技術交流與指導。
25日,特派員首先到梅州市蕉嶺縣食用菌種植基地跟蹤調查“水稻─赤鬆茸(大球蓋菇)─菌渣利用”秸稈綜合利用示範情況,一同前往的還有興寧市實驗站特派員盧偉光等。該基地2020年秋季水稻收割後,利用稻草等秸稈資源進行赤鬆茸種植,示範田秸稈利用率達90%以上,有效解決了秸稈處理難的問題,栽培後的菌渣直接還田,使得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目前輪作的水稻種植長勢良好。此外還利用夏季適合耐高溫食用菌(竹蓀)生長的特點,在基地繼續開展“水稻-赤鬆茸-竹蓀-水稻”周年輪作模式,目前竹蓀已進入盛采期,實現種植茬口無縫接駁,大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實現秸稈資源循環利用。
隨後特派員到梅縣區四季佳和現代農業園區的食用菌種植基地進行靈芝、秀珍菇、草菇等食用菌病蟲害調研與技術指導,該園區的靈芝專業合作社引種了蔬菜所選育的高孢子粉優良靈芝品種-梅靈3號,該品種抗性強,溫度適應範圍廣,比當地品種更耐低溫,原來當地品種隻能種植到七八月份,現在可延長至12月份,目前秋季3萬個菌包剛剛製作完成,準備發給社員和散戶進行種植,該品種受到當地種植戶歡迎。特派員就夏季靈芝菌包高溫發菌注意事項以及孢子粉收集技術進行指導。園區另一家秀珍菇種植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遇到雜菌汙染、液體菌種培養等技術問題,特派員也一一答疑,並且提取雜菌樣品進行分析鑒定。草菇種植戶存在出菇不理想、產量低的情況,特派員從原材料選擇、處理 、菌絲培養和出菇管理等方麵進行了詳細指導,種植戶表示讚同,且將遵照指導意見進行改進。
下午,特派員到梅西鎮的黑皮雞樅菌生產基地進行技術指導,該基地為我省規模最大的黑皮雞樅菌工廠化栽培企業,之前困擾企業的雜菌感染問題在特派員的指導下,現已經基本解決,企業恢複正常生產,日產鮮菇1噸,企業將擴大生產規模,特派員對企業下一步菌種生產模式和廠房設計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得到企業的肯定。
6日,廣州市科技局黨組書記弓鴻午帶隊調研廣州市對口幫扶梅州市betway亞洲官方 工作情況。蔬菜所承擔的廣州市科技特派員項目“靈芝、黑皮雞樅菌高效栽培技術示範推廣”聯合梅州市農林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在梅州地區開展食用菌新品種、新技術示範推廣,服務範圍覆蓋蕉嶺、興寧、平遠、梅西鎮、梅江等主產區,為一線生產提供技術支持,及時解決種植過程中出現的技術問題,把技術落到田間地頭。特派員陪同梅州市農林科學院相關領導一同向廣州市科技局調研工作組介紹了本項目的進展情況以及下一步工作計劃,得到市科技局的認可和支持,並且希望廣大科技工作者加大對地方科研單位的幫扶,共同把鄉村振興工作推向新台階,造福當地老百姓。
隨後,特派員前往梅州市農林科學院林業研究所討論林下食用菌種植技術,從品種篩選、栽培模式等方麵進行了深入了探討,為開發利用梅州當地豐富的林下資源發揮科技支撐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