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與汙染防控技術
重金屬汙染稻田的營養阻控關鍵技術
針對重金屬超標稻田存在的土壤酸化、重金屬活性高及部分中微量元素缺乏等障礙因子,從耕地安全利用角度,構建集土壤重金屬鈍化與作物養分均衡供應於一體的營養阻控關鍵技術。該技術明顯改善土壤緩衝性能和土壤酸化現象,不同程度降低土壤重金屬活性,提高耕地持續生產能力,水稻糙米重金屬含量降低17.2%~93.2%,符合國家食品衛生標準。該技術為2017年度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二等獎核心內容,入選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2017年最受歡迎的10大主推技術,2017農業部主推技術“重金屬汙染農田綜合修複技術”的技術支撐單位。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艾紹英 王豔紅
聯係電話:020-85161453 32885970
電子郵箱:shaoyingai@21cn.com,wangyanhong@gdaas.cn
重金屬高風險菜地安全利用技術
針對廣東省菜地土壤質量退化、蔬菜生產中不合理施肥、重金屬超標等引發的蔬菜安全問題,以保障蔬菜質量安全為目標,根據菜地土壤酸堿度、肥力狀況、重金屬有效性及蔬菜品種,結合蔬菜需肥特點及對水分條件要求,優化確定能顯著降低蔬菜可食部分重金屬含量的土壤調理劑與功能肥料配方及比例,集成以土壤健康調理、水肥調控與低累積品種替代種植為核心的重金屬風險菜地安全利用技術,恢複土壤生態功能,實現蔬菜達標生產。該技術為2012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核心內容。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艾紹英 王豔紅
聯係電話:020-85161453 32885970
電子郵箱:shaoyingai@21cn.com,wangyanhong@gdaas.cn
冷浸田改良與地力提升關鍵技術
自主研發嗜冷性功能微生物產品“生物稻糠”和促前攻苗施肥等技術,結合了土壤協同活化增效與高效施肥技術,集成“冷浸田改良與地力提升關鍵技術”,實現冷浸田高產土壤的培育與重建。同時,利用其生態優勢,將冷浸田改造成有機稻生產基地,是實現冷浸田的高值化利用,助力山區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有力實踐。入選2017、2019年省主推技術。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徐培智
聯係電話:020-85161405
電子郵箱:pzxu007@163.com
酸性土壤改良技術
針對華南地區反酸田或嚴重酸化土壤存在的pH過低、鋁毒、錳毒、酸毒、缺磷、缺鉀等障礙因子,研究形成反酸田/酸性田改良與產量提升技術模式,內容包括“以肥調酸”、無機改良、有機改良技術、氮磷鉀專用營養等。該模式較農民習慣施肥平均畝增產112.4kg,增產率為30.6%。增產主因為土壤pH提高,交換性酸、交換性鋁和有效錳含量顯著降低,有效磷、速效鉀含量獲顯著提高,減輕了酸毒、鋁毒、錳毒危害,改善了土壤磷鉀供應能力與養分間的平衡性。入選2018年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唐拴虎
聯係電話:020-85161400
電子郵箱:1006339502@qq.com
炭基土壤調理劑製備及對重金屬汙染農田改良應用
以作物秸稈、木屑等廢棄物製備的生物炭為基本原料,製備生物炭基土壤調理劑,在重金屬汙染農田試驗示範顯示,可大幅度提高玉米產量,顯著降低玉米籽粒中的鉛、鎘含量。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劉忠珍
聯係電話:020-38085151
電子郵箱:lzzgz2001@163.com
農田麵源汙染監測技術
圍繞廣東省種植業麵源汙染國控監測點的運行為研究平台,開展了不同種植係統氮、磷流失負荷動態監測技術研究,形成了針對我省典型種植係統的養分徑流損失監測技術和主要汙染物流失係數測算方法。該方法為第二次汙染源普查測算我省種植業源汙染物排放量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持,也為我省農業麵源汙染預警體係建設奠定了良好基礎。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艾紹英 李盟軍
聯係電話:020-85161453 85161496
電子郵箱:shaoyingai@21cn.com,li-mengjun@139.com
水稻秸稈高效腐熟還田技術
該技術針對水稻秸稈還田腐解慢、有機酸危害水稻幼苗生長、加重下一季水稻病蟲害發生風險等突出問題研發而成。是以秸稈機械粉碎拋撒還田、生物促腐、碳氮調控為主要內容的水稻秸稈高效腐熟還田及配套技術體係,實現加快秸稈腐熟、抑製有機酸、消減病蟲害傳播風險,是一項提高水稻秸稈利用率、培肥地力、促進水稻綠色生產的秸稈處理技術。該技術適宜廣東省稻區。入選2021年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黃巧義
聯係電話:020-32885730,13450351426
電子郵箱:huangqioayi@gdaas.cn
甜玉米秸稈粉碎還田技術
該技術針對甜玉米秸稈還田率低、土壤酸化嚴重、秸稈還田腐解慢且增大下一季甜玉米病蟲害發生風險等突出問題研發而成。是以秸稈粉碎翻壓還田、生物促腐、碳氮調控為主要內容的甜玉米秸稈粉碎還田及配套技術體係,實現加快秸稈腐熟、改善土壤酸度、消減病蟲害傳播風險,是一項提高甜玉米秸稈利用率、培肥地力、促進甜玉米綠色生產的秸稈處理技術。該技術適宜廣東省甜玉米種植區域。2021年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徐培智
聯係電話:020-85161405,13903071890
電子郵箱:pzxu007@163.com
養殖(豬)場麵源汙染監測技術
通過對我省不同規模和不同養殖方式豬場的廢水等汙染物排放的連續多年動態監測研究,明確了針對不同養殖規模、廢水厭氧處理方式和消納途徑的養豬場其監測點位布設、監測設施建設、樣品的采集方法和頻次等相關技術要求,初步建立了規模化養豬場汙水和固體汙染物監測技術體係。該技術已應用於第二次汙染源普查我省規模化豬場的汙染物監測和汙染排放係數的測算工作。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艾紹英 姚建武
聯係電話:020-85161453 85161496
電子郵箱:shaoyingai@21cn.com,1779538066@qq.com
稻田麵源汙染綜合防控技術
針對珠三角雙季稻因不合理施肥而導致的麵源汙染風險較高等問題,開展了以提高養分利用效率,減少氮素流失為目的的多季定點試驗研究,初步明確了可有效阻控稻田麵源汙染的養分運籌技術,在保障水稻產量基礎上,削減稻田氮素流失負荷35.6-58%,該技術的應用可獲得良好經濟和生態效益。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艾紹英 王思源
聯係電話:020-85161453 85161496
電子郵箱:shaoyingai@21cn.com,wangsiyuan1@gdaas.cn
常年菜地化肥麵源汙染綜合防控技術
針對廣東常年菜地化肥超量不合理施用導致蔬菜產投比低、土壤肥力質量退化、麵源汙染風險高等現實問題,研發建立以化肥深度減量、養分均衡調控、水肥耦合為核心的菜地養分綜合運籌技術,配合秸稈覆蓋、蔬菜套種農藝措施,形成菜地化肥麵源汙染綜合防控技術體係。技術實施實現蔬菜穩產增收、提質增效,降低菜地化肥投入量15%以上,有效削減氮磷麵源汙染負荷20%以上,經濟、生態效益顯著。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艾紹英 王思源
聯係電話:020-85161453 85161496
電子郵箱:shaoyingai@21cn.com,wangsiyuan1@gdaas.cn
汙染農田改良方案設計及實施
建有土壤汙染常用改良劑材料庫/清單,包括粘土礦物、矽鈣物質、含磷物質、生物炭、有機物料等;建立有農田土壤汙染診斷步驟和程序;可對汙染土壤進行問題診斷、評估,從而設計改良方案,主要從汙染毒害消減、土壤理化性狀改善、作物營養支持等方麵,設計土壤改良劑配方、結合其他農藝措施等實現汙染土壤改良,農產品安全生產。對廣東省某市兩地重金屬含量較高農田設計的改良方案可使水稻籽粒中重金屬含量降低50%以上。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劉忠珍
聯係電話:020-38085151
電子郵箱:lzzgz2001@163.com
小流域農業麵源汙染在線監測技術
針對流域/區域尺度農業麵源汙染綜合防治需求,采用現代化智能監測設備和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小流域農田氮磷流失多尺度自動化協同監測,實現農田水網氮磷輸移的全天候、全自動監測及智能實時分析,並結合田塊尺度農田氮磷流失監測與防控技術實施效果,估算區域農田氮磷排放情況。該技術為流域/區域尺度農業麵源汙染發生實時預警及環境影響評價提供技術支撐。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艾紹英 申健
聯係電話:020-85161453 85161496
電子郵箱:shaoyingai@21cn.com,shenjian@gdaas.cn
廣東省稻田地力提升技術
由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形成的廣東省稻田地力提升技術,內容涵蓋了稻田專用營養技術、酸性土壤改良技術、有機培肥技術與周年養分調控技術等單項技術。該技術綜合性強,較常規的單項土壤培肥技術更具有實踐性和應用潛力,在過去的試驗示範中顯示出良好的土壤培肥效果,經連續2年以上應用,水稻生長顯著優於農戶習慣施肥技術,在減肥條件下仍具有6%-9%的增產性能,每畝年增收也達到180元以上,表明該技術增產增收效果顯著。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唐拴虎
聯係電話:020-85161400
電子郵箱:1006339502@qq.com
礦區土壤改良及生態複綠技術
主要是通過對礦區土壤進行問題診斷基礎上,針對性的配置複合型土壤改良劑,原位施入礦區土壤,重建植被生長土壤微環境;選擇合適的先鋒植物,結合農藝措施,創造適合植被生長的條件,前期通過人工撫育強化,逐步形成喬、灌、草相結合能夠自我演替的特色植物景觀,從而實現礦區地貌重塑、土壤重構和生態重建。該技術的核心是礦區土壤問題診斷技術、組合型調理劑設計技術、植被選擇和撫育技術。特點是無需客土,組合型調理劑原料廉價、易得,植被係統隻需人工撫育3-4個月後即可自我維持演替。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劉忠珍 李翔
聯係電話:020-38085151,85161402
電子郵箱:lzzgz2001@163.com
生物炭技術對農藥類有機汙染農田的改良應用
在對不同植物源廢棄物、不同工藝製備的生物炭理化特性和功能認識的基礎上,可根據土壤農藥類有機汙染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生物質原料和製備工藝的生物炭類型,並通過改性、耦合高效降解菌等手段,有效提高其對農藥類有機汙染的吸附或降解能力,從而降低土壤的有機汙染危害。因生物炭具備高碳含量,疏鬆多孔等特性,該技術在改良土壤農藥類有機汙染的同時,可有效提升土壤質量。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劉忠珍 魏嵐
聯係電話:020-38085151,85161402
電子郵箱:lzzgz2001@163.com,441004456@qq.com
菜地溫室氣體減排技術
技術采用包膜硝化抑製劑、生物炭和腐殖酸尿素產品,根據多季量級試驗確定蔬菜化肥推薦施用量。根據土壤肥力狀況、作物品種特性及目標產量對施用方式進行適當調整。生物炭按10t/ha的用量施入,同時進行翻耙。甜麥菜,生菜、包菜等葉菜類蔬菜,推薦養分用量比例為10-5-11,基追比為0.3:0.4:0.3;甜玉米等蔬菜養分推薦養分用量比例為24-8-20,基追比為0.15:0.3:0.15:0.4。該技術與農民習慣施肥處理相比,N2O減排效果達34.6%-40.8%,有效改善菜地溫室氣體排放問題。
持有單位: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聯係人:易瓊 唐拴虎
聯係電話:18620109153
電子郵箱:yiqiong@gda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