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如斜界紙,心似倒抽書——芭蕉篇
花韻
雨滴芭蕉的情懷
芭蕉有個很有趣很可愛的別名叫著“扇仙”,看到這個名字首先讓人想到的可能就是西遊記的裏神奇的芭蕉扇。唐僧師徒四人一路向西到了火焰山就怎麼也過不去了,幸虧智勇雙全的孫猴子連哄帶騙地從鐵扇公主那裏弄來了這樣一把大大的“扇仙”,煽滅了火焰山衝天的烈焰,唐僧才終於擺脫困境,得以繼續他的西行漫記。
而芭蕉的另外一個名字“綠天”,則完全不同,我們從這兩個字中品出的是一種靜靜謐謐斯斯文文的情懷。庭院深深幾許,粉牆軒窗洞開,小橋流水潺潺,回廊曲徑通幽,假山怪石嶙峋,這樣一幅極古典的畫卷裏,芭蕉成了不可或缺的主角。站在芭蕉叢下,碩大的葉片為我們撐起了一方綠意盎然的天空,頂好再逢著夏雨初歇,葉片經雨水衝刷後愈加青翠欲滴,殘餘的水珠顆顆滑落,一滴、兩滴,輕輕地敲打在你的心靈最深處。
芭蕉
路德延
一種靈苗異,天然體性虛。
葉如斜界紙,心似倒抽書。
芭蕉屏
姚合
芭蕉叢叢生,月照參差影。
數葉大如牆,作我門之屏。
稍稍聞見稀,耳目得安靜。
芭蕉的新葉從莖尖抽出,展開來後葉片闊大,有粗大的主脈,兩側具有平行脈,“葉如斜界紙,心似倒抽書。”就是對芭蕉葉和芭蕉心的形象描述。而叢生的芭蕉在朦朧的月色下參差林立,在門前形成了天然的圍牆屏障,也為詩人構築起一個幽獨的心靈空間。
未展芭蕉
錢珝
冷燭無煙綠蠟幹,芳心猶卷怯春寒。
一緘書劄藏何事,會被東風暗拆看。
錢珝這首詩寫的更是生動:未展的芭蕉葉如同冷燭綠蠟,籠罩著一層早春的寒意,又如少女的芳心,受著寒氣襲人的環境束縛,隻好把心事悄悄寫在緊緊封緘的書劄中。春天來了,書劄般的葉片終會被和煦的東風吹展開,美好的情愫也將在無邊的春色中一覽無餘。
古人雲“種蕉可以邀雨”,雨是芭蕉耳鬢廝磨的親密愛人,因此,芭蕉的意趣,十分中有八分須在雨中展現。風也瀟瀟,雨也瀟瀟的寒夜,窗外若有芭蕉,窗內又有羈旅天涯的遊子,則必定是孤燈難眠輾轉反側,靜聽大珠小珠落玉盤,一任無盡的鄉思泛濫成災,即便能僥幸入夢,夢魂所歸之處,也必然是千裏外的故園了。
芭蕉
杜牧
芭蕉為雨移,故向窗前種。
憐渠點滴聲,留得歸鄉夢。
夢遠莫歸鄉,覺來一翻動。
夜雨
白居易
早蛩啼複歇,殘燈滅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
雨
杜牧
連雲接塞添迢遞,灑幕侵燈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芭蕉葉寬闊、平整、光滑,是天然的上等紙品,在這上邊舞文弄墨,向來也是好風雅的文人們所樂此不疲的。你看:
閑居寄諸弟
韋應物
秋草生庭白露時,故園諸弟益相思。
盡日高齋無一事,芭蕉葉上獨題詩。
於鵠的這首《巴女謠》為我們展現了巴山蜀水裏一幅極清新極動人的生活畫卷。夏天的傍晚,夕陽西下,一個天真伶俐的巴江女孩騎在牛背上麵,放聲唱著山歌,慢慢悠悠地回轉家去。天快黑了,她卻一點兒不擔心認不得家門,因為那個長著大大的芭蕉葉伸出木槿籬笆的地方就是她的美麗家園。
巴女謠
於鵠
巴女騎牛唱《竹枝》, 藕絲菱葉傍江時。
不愁日暮還家錯, 記得芭蕉出槿籬。
花事
芭蕉(Musa basjoo)又名綠天,扇仙,為芭蕉科芭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亞洲東南及我國南方,因其姿態優美,是我國古典園林不可缺少的栽培植物之一。
芭蕉幹莖直立,不分枝,高約4—6米。幹莖粗狀,由葉鞘層層包疊而成。葉片大型,長矩圓形,長2—3米,寬25—40厘米。穗狀花序頂生,下垂,佛焰苞片通常紅褐色。漿果三棱形,熟時呈黃綠色。種子多數,黑色。花期12月,果期次年5—6月。
芭蕉喜溫暖濕潤的氣候,較耐寒,四川、湖北、山東以南各地可作為多年生宿根植物栽培。要求土層深厚,通透性好,排水良好的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為佳。
繁殖主要采用吸芽分株法,吸芽宜選用莖部粗壯、葉片細小的。當吸芽高40—50厘米即可分株。分株時把吸芽旁邊的土壤挖開,用利刀把吸芽與母株分離,分離後把母株及吸芽傷口用草木灰塗抹,並把吸芽過多的根進行適當修剪。
移栽時種植坑要施入有機肥作為底肥,以保證生長過程養分的供應。芭蕉需水量較大,如果土壤過於幹旱,則要進行灌溉,如果雨水過大,還要注意排水,以防水分過多,導致爛根影響根係的吸收功能。生長期間應隨時剪去黃葉,以免影響美觀、空耗養分,也可減少病蟲害的發生。芭蕉生長較旺盛,根係會很快布滿土壤表麵,這時不適宜中耕,隻能人工拔除雜草。同時需肥量也較大,1—2個月施肥一次,以富含氮、磷、鉀的有機肥為宜。
芭蕉病蟲害較少,主要有葉斑病、束頂病及象鼻蟲、卷葉蟲等,要注意防治。
芭蕉適宜植於古典園林及小型庭院的一角或窗前牆邊,假山池畔,最宜叢植,綠蔭如蓋,炎夏中令人頓生清涼之感。
花趣
大快朵頤
作為一種熱帶亞熱帶植物,芭蕉在我國南方地區分布最多,尤其西南少數民族一帶,百姓的生活與芭蕉密切相關,於是發明了許多以芭蕉為原料的頗具天然和原始風味的美食。
芭蕉花,是雲南各族群眾喜食的花卉品種,做法各有不同。有的采摘鮮花後裹雞蛋、澱粉油炸;有的把鮮花曬幹,切成絲貯存,食用時用水發開,炒食或煮湯。
西雙版納的傣族有種叫做“毫棟貴”的糯米粑粑,漢語為芭蕉粽子之意,是用浸泡過的糯米為主料,加嫩芭蕉心,再用芭蕉葉包紮,煮熟後即成,具有香甜的芭蕉味。
彝族人做的“蕎麵疙瘩酒”,其製法先將蕎麥麵疙瘩用甑蒸熟,倒入簸箕中,打散,降溫。再撒上研細的酒藥拌勻,盛入鋪有芭蕉葉的篾蘿中,再覆以芭蕉葉數層,外加蓋麻布或棕皮,裹嚴,置火塘旁使發酵,幾天之後,酒成就可以飲用。
新鮮、熟透的芭蕉吃不完,當地人把它們切成片,曬成芭蕉幹,芭蕉幹比新鮮芭蕉還要甜,是很好的零食。
下麵介紹幾種芭蕉美食的做法:
一、芭蕉鹹飯
原料:糯米、鹹肉、白油腸、蝦米、香菇各適量,芭蕉葉若幹。
做法:
1.糯米浸泡一天。
2.拌入鹹肉、白油腸粒、蝦米、香菇丁,調味。
3.用芭蕉葉包成長方形的米餜,紮好。
4.上鍋蒸40分鍾即成。
特點:口感瓷實,具有芭蕉葉的清香。
二、芭蕉奶昔
原料:芭蕉兩根、香草冰激淩兩大湯匙、冰礦泉水半杯、冰塊4小方塊。
做法:
1。芭蕉去籽、去皮,切成小塊,連同冰塊礦泉水倒入榨汁機。
2.攪拌至冰塊全碎(不要留有冰渣,會影響口感),放入香草冰激淩攪拌均勻。
3.用漂亮的玻璃杯或自己喜歡的漂亮杯子盛出。
特點:香甜、開胃,夏日特色冷飲。
三、油炸芭蕉
原料:芭蕉四根、澱粉、油、鹽適量。
做法:
1.把熟透的芭蕉去皮,切成長片,裹上澱粉。
2.將芭蕉片放入滾燙的油鍋中,炸至金黃起鍋。
3.裝盤,麵上撒一層細鹽即成。
特點:外層香脆,裏層軟黏,好像油炸冰淇淋。
悠悠南國情調——《雨打芭蕉》
經典民樂《雨打芭蕉》是廣東音樂中的早期佳作。
樂曲通過描寫初夏時節,雨打芭蕉淅瀝之聲,表現出人們的欣喜之情,極富南國情趣,體現了廣東音樂清新流暢活潑的風格。
樂曲材料源於“八板”的變體。通過放慢加花等手法變奏,並用節奏的頓挫,連斷對比和對旋律樂句的短碎處理,使之形象生動,音樂優美動人。樂曲一開始,流暢明快的旋律表現出人們喜悅的心情。接著句幅短小、節奏頓挫、並比排列的樂句互相催遞,音樂時現短促的斷奏聲,猶聞雨打芭蕉,淅瀝作響,搖曳生姿,很好地展現了廣東音樂清新流暢活潑的風格。
讀過了唐詩,品完了美食,聽夠了雅樂,欲擱筆處,忽就憶起周作人先生點評過的茶道:喝茶當於瓦屋紙窗之下,清泉綠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飲,得半日之閑,可抵十年的塵夢。喝茶之後,再去繼續修個人的勝業,無論為名為利,都無不可,但偶然的片刻悠遊乃正亦斷不可少。
想來,這瓦屋紙窗之外,似乎還應有——芭蕉。
本文摘自《唐詩花園——跟著唐詩去賞花》,陳菲、徐曄春、徐方圓、徐方芳編著,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