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環境園藝研究所> 科技服務> 科普園地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篇

時間:2012-03-28 14:30 來源: 【字體:

花韻
牡丹之歌

提及牡丹,大約每個人的腦海裏掠過的都是諸如“花中之王、國色天香”之類的修飾詞藻吧。的確,牡丹在眾香國中的地位,其實就如同盛唐之於中國封建社會,唐詩之於中國詩歌文學,一樣的富麗堂皇,一樣的光昌流麗,一樣的雍容、華美、大氣,一樣盡顯王者之風範。

《全唐詩》中留下的牡丹之歌總數量超百首,詩家們各顯其能,使出渾身解數,極盡推崇、讚美之能事。其中,白居易的《牡丹芳》是藝術成就相當高的一首:

牡丹芳

白居易

牡丹芳,牡丹芳,黃金蕊綻紅玉房。

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豔燈煌煌。

照地初開錦繡段,當風不結蘭麝囊。

仙人琪樹白無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輕盈泛紫豔,朝陽照耀生紅光。

紅紫二色間深淺,向背萬態隨低昂。

映葉多情隱羞麵,臥叢無力含醉妝。

低嬌笑容疑掩口,凝思怨人如斷腸。

穠姿貴彩信奇絕,雜卉亂花無比方。

石竹金錢何細碎,芙蓉芍藥苦尋常。 ……

白融各種藝術手法於一爐,采用了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誇張,巧妙的擬人,直白的對比來描摹牡丹色之瑰麗,香之奪魂,態之撩人,整首詩猶如一幅國畫,工筆處細膩,寫意處瀟灑,把牡丹花的豐姿神韻盡行托出,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白居易認為其它普通的“雜卉亂花”與牡丹根本不能相提並論,連“石竹金錢芙蓉芍藥”也無法與之比肩。這種觀點得到不少詩壇戰友的認同,劉禹錫詩雲:

賞牡丹一首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徐凝亦有詩唱和:

虛生芍藥徒勞妒,

羞殺玫瑰不敢開。

——徐凝 《題開元寺牡丹》

而那個同樣寫了一堆牡丹詩的徐夤有時寫到詞窮了則幹脆直抒胸臆,“羞殺千花百卉芳”(《依韻和尚書再贈牡丹花》徐夤)“看遍花無勝此花”、“萬萬花中第一流”(《牡丹花二首》徐夤)。

看來,管它什麼芍藥啊、芙蓉啊、玫瑰啊,雖然在名花排行榜上都占有一席之地,可是——高據榜首的仍然是牡丹。

牡丹美如此,豔如彼,詩人們當然惜它愛它沒商量。

惜牡丹花二首(之一)

白居易

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唯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

白居易為院子裏的紅牡丹隻剩下兩枝殘花而倍感惆悵,擔心它們熬不過一夜風吹雨打明早將不複存在,於是半夜三更還舉著火把來看花。據說李商隱後來受此詩影響,也同樣寫出了“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李商隱《花下醉》)的名句,看來天下花癡,其行為皆大同小異。

牡丹的一大好處,就是雖貴為花中之王,卻從不居高臨下盛氣淩人,而是敞開胸襟讓天下人齊來雅俗共賞。它是王謝堂前一擲千金的尤物,也是文人士大夫筆下風雅的吟唱,但同時也一樣能紮根於尋常百姓家的籬落隨遇而安,故而深得人心,“國色”的尊號當然就非它莫屬了。

因此,唐詩裏有許多對唐都長安在牡丹花開時節,全城因賞花而如癡如醉萬人空巷之盛況的描述,如:“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賞牡丹一首》劉禹錫);“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徐凝 《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 《買花》) “牡丹嬌豔亂人心,一國如狂不惜金”(王轂 《牡丹》)。“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 《牡丹芳》)。

而徐夤寫得更有意思:

牡丹花二首(之二)

徐夤

萬萬花中第一流,淺霞輕染嫩銀甌。

能狂綺陌千金子,也惑朱門萬戶侯。

朝日照開攜酒看,暮風吹落繞欄收。

詩書滿架塵埃撲,盡日無人略舉頭。

當牡丹花轟動上市,不僅千金萬戶候門的王孫貴族為之癲狂,就連一向嗜書如命的讀書人也顧不上家裏“詩書滿架塵埃撲”了。

當然,這其中思想最深邃的仍然是曾主張借詩歌針砭時弊的白居易,白雖然自己也深愛牡丹,但統治階級隻顧尋歡作樂,為牡丹花揮金如土,卻不問稼穡艱辛的情景他看在眼裏,痛在心頭,於是詩人向天地造化大聲疾呼“減卻牡丹妖豔色”,讓君主卿士回歸王道,以百姓疾苦為重。

牡丹芳

白居易

……

遂使王公與卿士,遊花冠蓋日相望。輕車軟轝貴公主,香衫細馬豪家郎。衛公宅靜閉東院,西明寺深開北廊。戲蝶雙舞看人久,殘鶯一聲春日長。共愁日照芳難駐,仍張帷幕垂陰涼。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三代以還文勝質,人心重華不重實。重華直至牡丹芳,

其來有漸非今日。元和天子憂農桑,恤下動天天降祥。去歲嘉禾生九穗,田中寂寞無人至。今年瑞麥分兩岐,君心獨喜無人知。無人知,可歎息,我願暫求造化力,減卻牡丹妖豔色。少回卿士愛花心,同似吾君憂稼穡。

沉香亭畔

牡丹之美,在盛唐,在長安,美至“一顧傾人城”,而同樣在盛唐,同樣在長安,卻有位“再顧傾人國”的佳人,她曾“羞殺牡丹不敢開”,她令“六宮粉黛無顏色”,她集“三千寵愛在一身”,她,就是楊貴妃。

一千多年前的沉香亭畔,那個春意融融的夜晚,唐明皇和楊貴妃攜手同遊於牡丹花海之中,因“‘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遂命(李)龜年持金花箋宣賜李白”,於是酒入豪腸的詩仙來了,繡口一吐,賦成《清平調》詞三首:

清平調

李白

(一)

雲想衣裳花想客,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二)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幹。

這三首詩,寫牡丹,亦是寫貴妃,其實花即人,人即花,人麵花光渾融一片,交相輝映。千百年後的今天,我們重讀起它,似乎還能感受到當年沉香亭畔的良辰美景、花好月圓、笙歌齊天,似乎還能想象到姹紫嫣紅天香馥鬱的牡丹花叢中,絕色妃子“回眸一笑百媚生”,似乎還能聽到她和多情君王“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的海誓山盟。

隻可惜自古紅顏多薄命,即便是豔壓牡丹的楊貴妃,最終仍然也落得個“宛轉蛾眉馬前死”,“君王掩麵救不得”的下場,空留下“此恨綿綿無絕期”。這又是另話了。

花事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又名木芍藥、富貴花、洛陽花,為毛茛科芍藥屬灌木。原產於我國西北部,我國栽培廣泛,為我國傳統的十大名花之一。是美好、富貴、繁榮的象征。

牡丹一般高為1—3 米,葉互生,2回3出羽狀複葉,具長柄。卵圓形至倒卵形,先端3—5裂,基部全緣。花單生枝頂,直徑達10—30厘米,萼片5,宿存;花瓣 5個或重瓣,花有紅、黃、白、粉、紫、綠等色。花期在4—5月份。

牡丹要求陽光充足,也較耐陰,喜夏季涼爽、冬季溫暖的氣候及雨量適中的環境,耐旱性強,怕積水,能在近零下30℃的低溫下越冬,在溫度超過25—28 ℃時生長受到抑製,30℃時停止生長。牡丹喜肥沃、通氣良好的壤土或沙質壤土,忌粘重土壤及低窪易澇之地,以中性土壤栽培為佳。

牡丹常用分株、嫁接方法進行繁殖。分株繁殖宜在秋季進行,選擇4—5年生的健壯叢生母株,分株前適當控水,挖起全株後從容易分株的地方剪下,4—5株為一叢,然後栽植上盆;為了保持母株的優良特性,可用芍藥進行嫁接。在秋季選用當年新枝或1年生的枝條做接穗,進行芽接或劈接。用嫁接繁殖牡丹,生產量較少,費工費時。另外還可采用播種、壓條及扡插法進行繁殖。

牡丹栽培宜選擇地勢較高,土壤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栽植以秋季為佳,不宜過早,過早則易引起“秋發”,第二年不開花或開花減少。牡丹移栽後要中耕除草、鬆土、培土,以利於根係生長。牡丹是喜肥植物,每年施3—5次肥,以保證養分供應,第一次可在解凍時結合澆水施入,第二次在花後施入,最後一次則在入冬前施入,肥料應有機肥與無機肥結合使用。牡丹在養護過程中,根據留枝的多少進行定幹,並定期進行修剪,可將過多的不定芽及過多的枝條抹除及剪除,以保證植株營養充足,開花繁茂。

牡丹常見的病害有炭疽病、葉斑病及灰黴病,蟲害主要有根結線蟲、蚜蟲及紅蜘蛛等,要注意防治,主要采用物理及化學兩種方法進行防治。

牡丹在園林中應用廣泛,可孤植、叢植及片植,是我國園林不可缺少的植物之一。也可植於庭院觀賞。目前在我國很多公園及植物園中還建有牡丹園,以花為媒,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近年來,牡丹催花技術的成熟,牡丹成了嶺南年宵花市的主打盆花品種之一。

花趣

姚黃魏紫

自古以來,民間就有“洛陽牡丹甲天下”的說法。這話的確不假,然而,在洛陽牡丹中,姚黃和魏紫卻是最好最奇的兩種名花。如果說牡丹是花中之王,那麼,姚黃和魏紫便可稱“牡丹之冠”。說起來,關於這兩種名貴牡丹的來曆,在洛陽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十分美妙動人的傳奇故事哩。

宋朝的時候,邙山腳下有個名叫黃喜的窮孩子與母親相依為命,每天靠上山打柴為生。在他上山必經的山坡路上有個石人,離石人不遠,有一眼山泉,山泉旁邊長著一棵綻放紫花的牡丹。這石人從哪兒來的,牡丹長在這裏究竟有多少年了,誰也不知道。黃喜每天砍柴累了,到泉邊喝水時,總會順便給那棵紫牡丹也澆些水。

時間一年一年過去,黃喜長成了個健壯英俊的大小夥子,有一天在砍柴下山回家的路上,迎麵碰上一位穿紫衣的美貌姑娘,主動提出幫他擔柴,一路跟他回到了家裏,到了黃喜家就象到自己家裏一樣,幫著黃喜娘洗衣做飯,一刻也不閑著。原來這姑娘名叫紫姑,黃喜娘見紫姑又漂亮又勤勞,高興極了,就留她在自己家住了下來,並有意要她做自己的兒媳婦。紫姑答應了,卻說要等到自己到黃喜家滿了一百天,才能正式成親。

原來,紫姑的原身即是山泉邊那株紫牡丹,她有一顆寶珠,整天都含在嘴裏,須含滿一百天才能正式成為凡人,自從她踏進黃喜家願作他家媳婦後,她就不僅自己含,還叫黃喜與她輪流含。她還一再叮囑隻可含著,不能咽下,否則,兩人就不能結為夫婦。

九十九天過去了,大喜的日子就要到了,黃喜興奮不已。這天他仍與往常一樣上山砍柴。當他走到山路旁的石人麵前時,竟喜不自禁地對石人說起話來:“石人哥,我明天就要與紫姑成親了,你為我高興嗎?” 沒想到這一問後,石人居然開口答道:“你知道嗎,紫姑是山泉旁那朵紫牡丹變的,她是個花妖精。” 聽到石人說話,黃喜大吃一驚,跑到山泉邊一看,果然紫牡丹不見了,心裏更加害怕,這時石人又說:“紫姑要你含珠子是要吸幹你身上的元氣,今天是最後一天,明天你就將沒命了。不過現在要想活命還來得及,那就是回家後把那棵珠子吞下去就行了。”

黃喜信以為真,急急忙忙趕回家,紫姑又要他含珠子,他就一口將珠子咽下去了。紫姑一見,臉色立刻就變了,人也差一點暈倒。原來黃喜上了石人的當。那石人是個石頭精,一直想霸占貌美的紫姑為妻,但因紫姑有寶珠護身,所以無可奈何。而且,隻要紫姑、黃喜含這顆寶珠滿了百天,結為夫婦,那石人就更無計可施了。但現在黃喜已將寶珠咽下了肚,不僅紫姑失去了護身之寶,而且黃喜也將死去,這樣,石人就可施妖法脅迫紫姑從他了。

聽了紫姑的訴說,黃喜大夢初醒,後悔不已,滿腔的悲憤地帶上利斧去找妖怪拚命。他到了山上石人那兒,舉起利斧朝石人頭上劈去。頃刻間,石人頭頂就出現一道閃光,接著一聲霹靂,將石人擊得粉碎。石人遭到了天神的懲罰,可是黃喜肚中的那顆珠子也開始作怪,象烈火一樣熊熊燃燒,黃喜痛苦得難以忍受,最後和紫姑一起跳進山泉自盡了。一段日子之後,這山泉旁邊突然長出了兩株牡丹,一株開黃花,一株開紫花,爭奇鬥豔,相互輝映,人們都說這是黃喜和紫姑的化身。

也不知過了多久,這山泉邊的兩株牡丹分別移植到了洛陽城裏姚家和魏家的花園裏,從那以後,人們便管姚家的黃牡丹叫“姚黃”,而將魏家的紫牡丹叫“魏紫”。一直到現在,這兩種牡丹還是洛陽牡丹中的極品呢。

國色俗話

牡丹作為中國傳統的特色花卉,文化內涵極其豐富,涵蓋了文學、美術、曲藝、裝飾、民俗等等諸多方麵,堪稱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中的一個細胞。

這其中,牡丹圖案作為裝飾語言,具有濃鬱民族氣息,是中國人民喜聞樂見的傳統圖案之一。它以富麗飽滿的形態和豔麗奪目的色澤,在國人心目中享有特殊的地位。作為本民族精神象征,它融進了人們對生活的美麗憧憬和良好祝願,意寓著中華民族繁榮昌盛,淵源流長。正因為藝術家將此主觀意願生動地溶注在牡丹的形態之中,才使牡丹紋樣的生命力具有長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那麼,這些形式多樣的牡丹圖案,究竟都有什麼樣的象征和寓意呢?

纏枝紋牡丹:傳統吉祥紋樣,又名“萬壽藤”,寓意吉慶。因結構連綿不斷,故又具“生生不息”之意。

牡丹圖案象征富貴,宋代周敦頤《愛蓮說》有“牡丹,花之富貴也。”

牡丹與石頭或梅花組成的圖案寓意“長命富貴”。

鷺鷥與牡丹象征“一路富貴”。

白頭翁(鳥)與牡丹象征著“長壽富貴”或“富貴姻緣”。

牡丹玉蘭繪在一起,象征“玉堂富貴”即“富貴之家”之意。

牡丹海棠繪在一起寓意“滿堂富貴”即老少同貴。

牡丹與魚繪於一圖案中,即“富貴有餘”。

牡丹圖案周圍飾月季、長春草等,象征“富貴長春”。

瓶(平)插牡丹(富貴)其意表示:“富貴平安”。

很長很長的一段年少輕狂的日子,竟是執拗地不肯喜歡牡丹,覺著它從裏到外地連名字都滋滋地冒著土氣,到後來,或許終於在心理上成熟到對萬事萬物都不再苛求,或許骨子流淌著的傳統的血液注定要讓我開始對中國傳統文化著迷並一發不可收拾,才終於頓悟,牡丹之大俗,其實和諸多散發著濃濃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竟是一脈相承,渾融一體。 當我們無論在大紅大綠的錦緞被麵或鑲金滾邊的繡花肚兜上,還是雕梁畫棟的傳統建築或水墨丹青的國畫作品中,無可避免地邂逅了作為“中國之色”的牡丹那豔冶的身影,你是否也能嗅到一片來自天上的異香呢?

本文摘自《唐詩花園——跟著唐詩去賞花》,陳菲、徐曄春、徐方圓、徐方芳編著,請勿轉載。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東一街1號 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