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果樹研究所> 新聞

【光明日報】我科學家揭示桃的進化曆史

時間:2014-09-29 23:11 來源:原創 【字體:

光明日報北京8月11日電(記者胡其峰)我們平時吃的桃是如何進化而來的?近日,一項針對桃的全基因組重測序研究揭開了這一謎底。該研究對84份桃種質進行重測序,在全基因組水平上繪製了從光核桃到普通桃的進化路線,並鑒定了與人工選擇相關的候選基因,揭示了桃的進化曆史及人類活動對果樹的影響。

這項研究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王力榮研究團隊與深圳華大基因聯合開展。據王力榮介紹,普通桃起源於我國西藏的光核桃,然而在這兩個種之間其他近緣種的進化關係,一直以來在科學界存在爭議。通過此次重測序,可以確定普通桃的進化始於光核桃,之後為山桃,再次為甘肅桃,最終形成普通桃,而新疆桃隻能認為是普通桃的一個地理類群。

另外,與其他果樹相比,桃有個有趣的現象,即桃由於自花授粉可以結果(“自交親和”),一直被認為遺傳多樣性較低。然而,事實上,桃的性狀卻多種多樣,如有毛的毛桃、無毛的油桃、扁平的蟠桃和油蟠桃,還有重瓣的花形、不同的花藥顏色等。這些多樣性在其他果樹如杏樹、櫻桃樹和蘋果樹上是看不到的。這一看似矛盾的現象,其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呢?此次研究發現,與野生的近緣種相比,雖然普通桃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核苷酸是核糖核酸及脫氧核糖核酸的基本組成單位,單核苷酸多態性主要指在基因組水平上由單個核苷酸的變異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態性)隻有野生桃的62%,然而在這些SNPs中,普通桃特有的SNPs占到其總SNPs的47.3%。王力榮表示,這一結果,可以很好地解釋桃“自交親和”和其性狀多樣性之間的矛盾現象。

本文來源於:光明日報(2014-08-12,06版)

地址:中國廣州市天河區大豐二街80號 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