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直擊第二期雲課堂--農業科技園區如何服務地方產業
“我們最終要把農業科技園區建設成為創新創業的重要基地、培訓職業農民的大課堂、成果示範推廣的主陣地......”
5月8日,第二期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線上助農培訓課堂正式開播。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國彬以《延伸農業科技園區觸角》為題,與廣大農村科技特派員分享了農業園區建設的發展曆程與寶貴經驗。
課堂圍繞農業科技園建設“333布局,‘農、科、高’定位”等有關政策和廣東省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現狀,從農業科技園區服務地方產業的角度,深入介紹了示範園區畜牧、水產、茶葉和農產品加工等多個主導產業在現代化示範中的引領作用,以及園區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所發揮的科技支撐等重要作用。
據介紹,廣東廣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通過3個區域建設,輻射全省現代農業發展。核心區分布在廣州、清遠兩地,麵積達5800畝,是全省農業發展的科技輻射“源”,涉足良種培育、動物保健、農產品加工、多功能會展培訓等領域;依托珠江三角洲九大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形成集水稻、蔬菜、果樹、花卉、畜牧、水產、茶葉和農產品加工八大主導產業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發展示範區;輻射區則依托與地級市共建的13個農科院地方分院和促進中心,擴大輻射範圍。
園區科技力量雄厚,目前已建有24個國家級、省級種質資源圃,5個農業部觀測試驗站,4個農業部原種基地、品種改良分中心,8個成果轉化孵化基地(公司),並與多家高校共建校外實習基地。“來自園區的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源源不斷地推廣到廣大農村,成為農業科技輻射帶動源泉。”國彬表示。
如何推動農業科技園區在地方落成?國彬以廣東省農科院梅州分院為例,提出要加強黨建引領,實現分院搭台、技術聯動,鼓勵農村科技特派員進村、入戶、到田。
“以分院建設為平台,以全產業鏈專家團隊和農村科技特派員為左膀右臂,建立示範基地,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從品種、栽培、加工、銷售等方麵源源不斷的輸出園區科技。”國彬表示。
在梅州,廣東廣州國家科技園區平均每月3次開展多種形式的科企對接服務活動,建成多元化、多層次的社會化農技服務體係,推進園區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在當地的轉化與推廣,培育科技示範戶。
通過舉辦多場培訓會、科技推介會,以及多次組織全產業鏈專家與農村科技特派員下鄉,農業科技園區結合山區特色,幫助梅州培育了“梅字號”農產品品牌,推動當地農企發展壯大,助力貧困村、貧困戶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