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新聞】黑水虻高值轉化廢棄物安全性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顧文傑團隊聯合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沈其榮團隊在黑水虻高值轉化廢棄物安全性研究方麵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我國畜禽糞汙、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產生量不斷增加,引發的環境汙染風險日趨嚴重,開發安全、有效的廢棄物高值資源化利用技術至關重要。
近年來興起的黑水虻轉化技術,既能對廢棄物進行無害化和減量化,還能獲得昆蟲蛋白、昆蟲脂肪及其副產品,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是一種新型綠色環保的廢棄物高值資源化方法,受到廣泛關注。“在黑水虻轉化過程中,解析廢棄物和黑水虻腸道中的微生物,特別是病原微生物,對資源化產物的安全性和後續利用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顧文傑表示。
該研究通過分析豬糞與餐廚垃圾自然堆放和基於不同初始pH值條件下的黑水虻生物轉化過程堆體與黑水虻幼蟲腸道微生物群落的變化規律,重點考察動物和人畜共患病原微生物群落變化。研究發現,豬糞與餐廚垃圾自然堆放過程中,病原微生物相對豐度不斷提高,而黑水虻生物轉化過程可以顯著降低廢棄物中病原微生物的相對豐度與多樣性。
通過網絡與偏最小二乘路徑模型分析,發現黑水虻幼蟲腸道微生物菌群在堆體中占據一定生態位,從而抑製了堆體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此外,不同廢棄物和初始pH值對黑水虻幼蟲腸道微生物菌群無顯著影響,且黑水虻幼蟲腸道微生物中病原微生物的相對豐度極低,始終保持相對穩定水平。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南京農業大學教授袁軍表示,該研究證明了黑水虻在處理廢棄物領域降低其公共健康風險方麵的潛力和作為飼料蛋白源的安全性。
上述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鄉村振興戰略專項資金(農業科技能力提升)、豬禽種業全國重點實驗室、必威betways “十四五”農業優勢產業學科團隊建設、茂名實驗室科研啟動等項目的共同資助。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3.169767
本新聞原文鏈接: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697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