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藏糧於地!全國農田建設相關高素質農民培育活動啟動
7月4日,全國農田建設相關高素質農民培育活動啟動儀式,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在廣東省江門市台山市都斛鎮啟動。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孫法軍、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副司長杜曉偉以視頻形式參加,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江毅主持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現場
啟動儀式現場
鄉村振興基礎在地。杜曉偉介紹,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開展了大量農田建設相關培訓,以往麵向農田建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今年擴展到廣大農民。通過開展相關培訓,既可以讓農民了解農田建設的主要內容、工程建設基本要求規範,也可以讓農田建設管理人員根據農民反饋不斷優化改進工作。通過培訓可以發揮農民對農田建設的監督作用,推動農村工作做實做細;可以讓廣大農民用好、保護好農田以及相關基礎設施,發揮農田建設長期效益,進一步保障糧食安全。
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副司長杜曉偉
推動鄉村全麵振興關鍵在人。孫法軍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累計投入資金159億元,培養高素質農民超過700萬人次。從今年開始,農業農村部將在全國組織實施農田建設相關高素質農民培訓,加大耕地保護知識培訓力度,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能力,同時啟動東北黑土地保護專項培訓行動。各級農田建設部門、科技教育部門要強化統籌協調,落實培訓經費,做好總結宣傳。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孫法軍
江毅介紹,2020年以來,廣東大力推進高標農田建設同時,深入實施土壤酸化治理工作。在樂昌、翁源、曲江等10個縣(市、區)創建集中連片酸化耕地治理示範樣板田,輻射帶動周邊酸化耕地治理40餘萬畝,吸引了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健全了項目實施管理製度,逐步構建起“土壤障礙診斷——改良方案構建——治理效果評價”全鏈條耕地障礙診斷與改良利用技術體係。廣東根據實踐總結的《廣東省土壤酸化耕地治理新技術模式與實施路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2021年農田建設政策製度研究優秀成果。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江毅
都斛鎮南村水稻專業種植戶李任貴,有30多年種田經驗。“種田需要依靠農業科技,盲目種田肯定行不通。”李任貴說,“我之前也經常參加農業技術培訓,學到很多種田知識。”都斛鎮莘村家庭農場經營者李勝業介紹,科學種田,不但能節省成本,而且還能提高糧食產量。“我們種植的水稻麵積越大,對農業科技的依賴性就越強,通過參加農業技術培訓活動,能夠提高種田技能。”李勝業說。
啟動儀式結束後,現場立即舉辦了廣東省高素質農民培育(酸化耕地治理)培訓班。必威betways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張木介紹,不同酸化程度土壤要分類施策,精準調控。微酸土壤采用有機改良、平衡施肥的策略;酸性土壤要有機改良、平衡施肥,同步使用土壤酸性改良劑;強酸性土壤要有機改良、平衡施肥,使用酸性土壤改良劑,高效灌溉引水洗酸,采用耐酸品種。目前,粵西地區已經形成雙季稻“秸稈還田+改良劑” 改酸技術模式,粵北形成三熟製下“秸稈/綠肥還田+改良劑”生態改酸模式,珠三角、粵東地區形成三熟製下“有機替代+改良劑”培肥改酸模式。
培訓現場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相關負責人,廣東省農業農村廳、省農業科學院相關負責人,廣東各地級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和耕地質量管理部門負責人,酸化耕地治理項目縣(市、區)農田建設和耕地質量管理部門負責人,農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高素質農民群體等代表,從事農業建設相關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等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