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 > 所觀測站 > 團隊與人員
團隊與人員

團隊與人員介紹

時間:2025-01-14 15:29 來源:本網 【字體:

        團隊成員彙聚了水稻育種與低碳栽培、土壤與肥料、植物營養、微生物、農業資源環境、地理信息等研究和技術人員。觀測站共有研究和技術人員25人,其中研究人員15人,監測人員7人,管理人員3人,高級職稱13人,博士14人,占比56%。

顧文傑.png

      負責人:顧文傑,博士/研究員,擔任觀測研究站站長,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子課題,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及產學研項目等多項國、省市級項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廣東省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成果獲得2019年廣州市主推技術,2019-2022年廣東省主推技術,2021年獲得農業農村部農業資源環境與農村能源生態十大優秀科技成果;2021年成果入選科創中國平台、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平台;2019年“全國前百項農村創新創業實用技術”。獲授權專利20件,參編專著2本,發表論文60餘篇。

盧鈺升.png

      負責人:盧鈺升,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擔任觀測研究站副站長,廣東省綠色種養循環農業專家組成員,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輪作休耕省級技術指導組專家成員。主要從事農業廢棄物生物轉化與微生物應用、土壤培肥與改良技術的研究工作,主持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科技基礎條件建設項目,省級農村科技特派員等項目;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廣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0餘項;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發表論文10餘篇,申請或授權專利20餘件。

      野外站學科帶頭人5人,分別負責稻田碳足跡、低碳高產栽培、耕作模式與秸稈循環利用、土壤固碳效應、土壤微生物與碳循環5個方向的研究工作。團隊主要從事土壤肥料與農業資源環境等領域的公益性科學研究和成果推廣轉化、技術服務工作。必威betways 資源所建設有農業部、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廣東省工程中心等7個省部級平台。近年來,承擔各級科研項目300多項。獲得各類科研成果獎33項;發表學術論文270篇;獲授權專利71件;獲軟件著作權28件;獲得農業部肥料登記證書5個。與新三板、國家龍頭省龍頭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培育多家高新技術企業,近五年累計橫向合作經費近5000萬。


地址:廣州天河區金穎路66號G3棟    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