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妍圓 副研究員
個人簡介
雷妍圓,廣西南寧人,博士,副研究員。中國昆蟲學會第十屆藥劑毒理專業委員,Entom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ESA)會員,《Agricultural Sciences Journal》雜誌編委,《PLoS ONE》、《The Journal of Animal and Plant Sciences》、《Pakistan Journal of Zoology》、《雲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等雜誌審稿人。
主要從事農業害蟲抗性機理與綠色防控技術研究。重點開展入侵害蟲社會行為分子機製、遺傳與行為調控、昆蟲病原真菌分子致病機理、真菌誘導的昆蟲免疫機理、基於GC-MS技術的快速鑒定等研究。已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州市科技計劃、必威betways 院長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4項,作為主要技術骨幹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行業專項、美國農業部國家合作、國家國際betway亞洲官方 和科技部科技夥伴計劃等重大項目10餘項。在農業害蟲對病原微生物免疫及抗性機製、重要外來入侵害蟲社會行為及其調控因子、重要檢疫性昆蟲的快速鑒定技術等方麵的研究領域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進展。以第一作者在《Pest Management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y Sciences》、《Gene》、《Journal Economic Entomology》等SCI源雜誌和《昆蟲學報》、《植物保護學報》、《應用昆蟲學報》、《環境昆蟲學報》等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相關論文10多篇。獲授權實用新型專利3項,獲授權發明專利3項。
工作經曆
2000.09--2004.07 廣西大學農學院植物保護係,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大學本科;
2004.09--2007.07 廣西大學農學院植物保護係,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碩士研究生;
2007.09--2010.07 華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昆蟲係,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專業,博士研究生;
2010.07--2012.11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博士後,助理研究員;
2012.11--現在 必威betways 植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
發表的部分論文
1. Yanyuan Lei, Yangyang Zhou, Lihua Lü, Yurong He. Rhythms in foraging behavior and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e foraging gene in Solenopsis invicta Buren (Hymenoptera: Formicidae) in relation to photoperiod. 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 2019, 112(6): 2413-2421. (SCI)
2. Yanyuan Lei, Xun Zhu, Wen Xie, Qingjun Wu, Shaoli Wang, Zhaojiang Guo, Baoyun Xu, Xianchun Li, Xuguo Zhou ,Youjun Zhang . Midgut transcriptome response in Cry1Ac resistant Plutella xylostella (Lepidoptera: Plutellidae). Gene, 2014, 533(1): 180-187. (SCI)
3. Xun Zhu, Yanyuan Lei(並列第一), Yanjv Yang, Simon W Baxter, Jianhong Li, Qingjun Wu, Shaoli Wang, Wen Xie, Zhaojiang Guo, Wei Fu, Youjun Zhang .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15, 71: 225-233. (SCI)
4. Wen Xie, Yanyuan Lei (並列第一), Wei Fu, ZhongXia Yang, QingJun Wu, Shaoli Wang, Baoyun Xu, Xuguo Zhou, Youjun Zhang*. Tissue-specific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of Plutella xylostella third instar larval midgu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y Sciences. 2012, 8(8): 1142-1155. (SCI)
5. 雷妍圓, 呂利華, 何餘容. 玫煙色棒束孢SCAU-IFCF01產酶特性研究. 環境昆蟲學報, 2017, 39(5): 1000-1006.
6. 雷妍圓, 林濤, 何麗雲, 呂利華, 何餘容, 李群臣. 食物因素對桔小實蠅表皮碳氫化合物的影響. 環境昆蟲學報, 2017, 39(4): 805-812.
7. 雷妍圓, 何餘容, 謝梅瓊, 呂利華, 顧家睿. 玫煙色棒束孢誘導的小菜蛾免疫響應表達譜分析. 昆蟲學報, 2016, 59(9): 956-964.
8. 雷妍圓, 呂利華, 何餘容, 李世茂, 石慶型. 紅火蟻與熱帶火蟻間的幹擾競爭. 應用昆蟲學報, 2016, 53(6): 1369-1377.
9. 雷妍圓, 呂利華, 石慶型, 李世茂, 何餘容. 兩種火蟻與黑頭酸臭蟻上顎形態及其超微結構觀察. 環境昆蟲學報, 2016, 38(6): 1199-1204.
10. 雷妍圓, 何餘容, 呂利華. 小菜蛾血淋巴對玫煙色棒束孢入侵的生理防禦反應. 昆蟲學報, 2011, 54(8): 887-893.
11. 雷妍圓, 何餘容, 呂利華. 玫煙色棒束孢侵染小菜蛾的透射電鏡觀察. 應用昆蟲學報, 2011, 48(2): 72-76.
12. 雷妍圓, 呂利華, 何餘容, 韋秉興. 小菜蛾感染玫煙色棒束孢後的病征及組織病理變化. 植物保護學報, 2011, 38(2): 147-152.
13. 雷妍圓, 呂利華, 何餘容, 陳冬虹. 球孢白僵菌生物學特性與其對小菜蛾致病力相關性分析. 中國生物防治, 2010, 26(2): 143-148.
14. 雷妍圓, 呂利華, 何餘容, 梁淑儀. 玫煙色棒束孢的生物學特性與其對小菜蛾致病力的相關性. 植物保護學報, 2010, 37(3): 217-221.
15. 雷妍圓, 呂利華, 何餘容. 不同接種方式下球孢白僵菌對小菜蛾的致病力. 植物保護, 2010, 36(6): 142-146.
16. 雷妍圓, 韋秉興, 何餘容, 藍海訊, 溫麗葵, 胡豔紅, 楊東製. 用甜玉米粒飼養二化螟實驗種群. 昆蟲知識, 2009, 46(5): 795-798.
17. 雷妍圓, 韋秉興, 李衛國, 李耀秀. 稻縱卷葉螟4 種產卵裝置的采卵效果比較. 廣西植保, 2008, 21(1): 1-3.
獲授權專利
雷妍圓。一種用於提高飼養敏感品係昆蟲養殖環境的防土片。專利號:ZL 2016 2 1368257.3,2017-8-8.
齊國君,石慶型,呂利華,陳婷,雷妍圓,邵曉迎。一種小型螞蟻的分離設備及分離方法。專利號:ZL 2016 1 0280175.1,2018-12-25.
石慶型,齊國君,呂利華,陳婷,雷妍圓,邵曉迎。一種小型螞蟻的分離設備。專利號:ZL 2016 2 0381668.X,2017-01-18.
呂利華,石慶型,齊國君,陳婷,雷妍圓,邵曉迎。一種人工蟻巢。專利號:ZL 2016 2 0382856.4,2016-10-12.
張友軍,郭兆將,吳青君,王少麗,徐寶雲,謝文,朱勳,雷妍圓,陳得峰,符偉,楊家強。小菜蛾對BT殺蟲蛋白抗性的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及其試劑盒。專利號:ZL 2012 1 0273591.0,2012-11-07.
張友軍,朱勳,楊峰山,吳青君,王少麗,徐寶雲,秦悅,郭兆將,夏吉星,陳得峰,楊中俠,雷妍圓,王俊華。一種用於檢測抗BT小菜蛾的引物。專利號:ZL 2010 1 0252507.8, 2010-12-01.
主持的科研項目
1. 玫煙色棒束孢誘導的小菜蛾免疫相關基因鑒定及功能研究(3140174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015-2017,課題主持。
2. 基於GC-MS的檢疫性實蠅快速鑒定技術研究(201510010232),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2015-2016,課題主持。
3. 小菜蛾對玫煙色棒束孢免疫相關基因的篩選及功能分析(201426),必威betways 院長基金項目,2014-1016,課題主持。
4. 小菜蛾對BT毒素蛋白Cry1Ac抗性相關基因的篩選及功能驗證(2012M510055),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2012-2014,課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