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水稻研究所> 行業動態

廣東發布2012年糧油糖作物高產創建技術指導意見

時間:2012-03-07 00:00 來源: 【字體:

粵農函〔2012〕150號

各地級以上市、縣(市、區)農業局:

  為深入推進我省糧油糖高產創建活動,穩定發展糧油糖生產,我廳組織省糧油糖高產創建專家指導組專家研究提出了《2012年廣東省糧油糖作物高產創建技術指導意見》。現將指導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當地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二○一二年三月一

2012年廣東省糧油糖作物高產創建技術指導意見

  近年來,我省按照農業部和省政府的統一部署,大力開展糧油糖高產創建活動,通過集成、展示、推廣先進實用技術,促進單產提高,帶動區域平衡增產,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省糧食生產實現連續三年增產。但部分地方水稻仍存在管理技術不到位,基本苗不足,曬田不充分,病蟲防控不理想,晚稻後期斷水過早,以及部分地方油料、甘蔗增產技術落實還不到位等問題,導致產量不高,效果不佳為貫徹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充分發揮農業科技作用,深入推進我省糧油糖高產創建活動,提升高產創建水平,穩定發展糧油糖生產,提出如下技術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麵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對開展糧油高產創建工作的部署,按照農業部糧油高產創建工作方案要求,以提高單產為目標,以技術集成創新為突破口,突出重點技術,狠抓關鍵環節,深入指導服務,合理選種密植,精確施肥管水,科學防災減災,實現糧油糖高產創建示範區大麵積平衡增產。

  二、總體要求

  (一)因地製宜選用示範品種。選用示範品種,要把握五個基本特性,即適應性、豐產性、抗病性、品質和生育期。地力較低、土質粘重、前期慢發的田塊,宜選用分蘖力強的穗數型品種。地力較高、土質鬆軟、前期早發快長的田塊,宜選用中大穗型品種。同一示範片,盡量做到品種統一,熟期一致。

  (二)做好配套技術試驗示範。引進、示範、推廣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節本增效、高產優質的高新技術,是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最有效途徑。各地要重視主導品種與主推技術的配套試驗示範,認真做好水稻、玉米、馬鈴薯、花生、大豆、甘蔗等作物高效安全生產新技術的引進、試驗和示範工作,要創新技術推廣方式,實行技物結合,各有關試點單位要認真組織高產創建專用配方肥示範,充分發掘技術措施的增產增效潛力。

  (三)狠抓關鍵環節技術指導。播種育秧環節的技術目標是培育壯秧。要根據不同品種類型、不同田塊質量和移栽麵積,精確計算播種量和秧田麵積,培育足量、健壯秧苗。盡量采用旱育秧方式,播種前做好種子消毒。移栽環節的技術目標是保證移栽質量。移栽前施好苗肥,預防病蟲害,做到帶肥、帶藥、帶土移栽,合理密植。大田分蘖環節的技術目標是早分蘖、快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培育壯稈大穗。要采用淺濕交替的灌溉方式,促進秧苗分蘖。夠苗數時,應停水曬田,控製無效分蘖,以利於壯稈大穗。孕穗結實環節的技術目標是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重視適時、適量施用穗肥和實行好氣灌溉,特別重視“破口期”的綜合用藥。收獲環節的技術目標是適時收獲,保證品質。強調切忌斷水過早和割青。

  (四) 落實防災減災關鍵技術。始終樹立抗災奪豐收思想,做好全年、全生育期防災減災工作。加強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堅持防災、抗災和救災相結合,完善技術方案,不斷提高防災減災科技支撐作用。組織廣大農技人員深入生產一線,廣泛開展科技救災減災指導與服務水稻重點做好稻飛虱和稻縱卷葉螟“兩遷”害蟲,以及稻瘟病、紋枯病、南方黑條矮縮病、螟蟲、稻薊馬、等主要病蟲害的防治,加強遷入和田間白背飛虱的帶毒率檢測,在中稻種植區及晚稻南方黑條矮縮病曆史發生區,要突出預防南方黑條矮縮病,製定低溫、高溫、幹旱、洪澇等災害性天氣的預防方案。加強災害性氣候和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工作,提高預測預報準確性,為實施減災防災技術打好基礎。病蟲害防治時機上,重點抓好“三關”,即藥劑浸種關、秧田送嫁用藥關和破口期綜合用藥關。

  (五)深入推進科技進村入戶到田。按照“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總體要求,大力推進科技入戶,不斷提高示範戶的示範水平和輻射帶動能力。各項目縣農業技術推廣機構要加快核心示範戶的培植和科技入戶網絡構建。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技術指導員要直接到各示範片和核心示範區,進村入戶進行技術指導,使各項技術措施按要求貫徹實施,全麵提高示範戶的科技水平和示範效果,確保糧油高產創建取得成效。

  三、重點品種

  (一)水稻。因地製宜重點示範推廣的超級稻品種和省主導品種有金農絲苗、深優9516、合美占、五優308、天優122、桂農占、玉香油占和培雜泰豐等國家確認的超級稻品種,以及合豐占、豐美占、粵晶絲苗2號、湛優226、天豐優316、華優665和博Ⅲ優273等主導品種。有關高產創建品種示範區要重點展示苗頭品種如五豐優615、裕優132、華兩優689、Y兩優143、博優9611和合豐絲苗等,為高產創建做好品種儲備。

  (二)甜玉米。重點推廣種植新美夏珍、粵甜13號、粵甜16號、正甜68和華寶甜8號

  (三)馬鈴薯。重點推廣種植粵引85-38等。

  (四)花生。根據我省高產創建目標要求,結合各地水旱輪作、不同類型土壤等生產實際和品種搭配的需要,重點選用仲愷花1號、汕油188、汕油199、粵油7號、粵油13、湛油75、仲愷花10號等高產創建良種,原則上每個示範片選擇3個以內的品種進行集中示範展示。

  (五)甘蔗。粵西高旱地蔗區種植的甘蔗良種有新台糖22號、台糖89-1626、粵糖96-86、粵糖53號、粵糖93-159。粵北霜凍蔗區種植的良種有新台糖22號、粵糖93-159粵糖00-236、粵引9號。

  四、重點技術

  (一)水稻

  1.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優質稻以畝產400-450公斤、雜交稻畝產500-600公斤的目標產量計,推薦畝施氮肥(N)8~12公斤、磷肥(P2O5)2~3公斤、鉀肥(K2O)6~9 公斤,折算為畝施尿素18-26公斤、過磷酸鈣15-25公斤和氯化鉀10-16公斤。其中基肥施尿素5-8公斤及全部磷肥,前期肥施尿素9-13公斤、氯化鉀5-8公斤,穗肥施尿素4-5公斤、氯化鉀5-8公斤。如果每畝施用農家肥1000-2000公斤,則酌情減少尿素4-6公斤,過磷酸鈣5-8公斤,氯化鉀3-5公斤。在土壤酸性較強田塊每畝基肥施含矽堿性肥料或生石灰50公斤左右。缺鋅土壤每畝施硫酸鋅1公斤。基肥在插(拋)秧前結合犁耙田時施用,前期肥在插後或拋秧後5-7天施用。穗肥在主穗幼穗分化一、二期施用,可結合露曬田禾色轉赤後進行。若采用省級施肥配方生產的水稻配方肥,則氮肥(N)總量控製在8-12公斤,各施肥時期配方肥具體施用量參見下表。

水稻配方肥建議施用量

配方肥配比

畝施用

總量

(公斤)

其中

基肥

(公斤)

前期肥

(公斤)

穗肥

(公斤)

備注

35%(17-5-13)

50-70

15-25

25-35

10-12

如果後期表現缺肥或在高產地區,可在孕穗期每畝施用1-2公斤尿素或噴施葉麵肥。

40%(20-6-14)

40-60

12-20

20-30

8-10

45%(22-7-16)

36-54

11-18

18-27

7-9

50%(24-7-19)

32-49

10-16

16-25

6-8

  如果後期表現缺肥或在高產地區,可在孕穗期每畝施用2公斤尿素或噴施葉麵肥。前茬作物如果是蔬菜或冬種馬鈴薯,適當減少並控製好化肥施用量。具體施肥在當地農技人員指導下進行。

  2.華南超級稻強化高產栽培技術。本技術根據超級稻品種株型好、穗大、粒多、抗性好、產量潛力高的種性特點和當地的氣候、土壤等條件,前期通過培育壯秧、移植合適基本苗、確定合理施肥量,薄水促分蘖,使超級稻按時夠苗。中期通過適時露曬田、控製無效分蘖、促使葉色退淡,巧施促花肥和保花肥爭大穗。後期通過補施壯粒肥,拔節孕穗保持淺水層、灌漿期幹濕交替的水分管理措施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前、中、後期落實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最後實現超級稻穗大、粒多、穀粒飽滿、結實率高,達到高產高效目的。

  (1)適期精量播種。按當地日平均溫度≥12℃的穩定期為播種期,根據當地氣候條件和品種生育期合理安排播期。采用大田常規育中大苗秧,常規稻本田用種量1.5-2.0公斤/畝,秧田播種量10-12公斤/畝。雜交稻本田用種量1.0-1.2公斤/畝,秧田播種量7-8公斤/畝。秧田播種量可根據育秧方式和移植葉齡而相應改變,一般采用中小苗秧移植的畝播種量可適當增加。

  (2)培育壯秧。播種後曬秧板1-2天後至出葉才回水,實行前期濕育、中後期水育。施好秧苗二葉一心斷奶肥和四葉一心促蘖肥。二葉一心斷奶肥,一般可施腐熟人糞尿混少量磷鉀肥,或畝施尿素3-4公斤混少量磷鉀肥,或畝施複合肥10-12公斤。四葉一心施促蘖肥,可畝施尿素4-5公斤混3-4公斤氯化鉀,或畝施複合肥10-15公斤。

塑料軟盤育秧一般采取漿播濕育的方法。按常規水田漿播育苗的做法,秧田施足基肥,耙爛耙平。播種後秧田灌溝水,保持秧畦濕潤。適時追肥,在播後7-8天灌水,每畝秧田施複合肥5公斤。拋秧前兩天排水,促使畦麵幹爽,易於起秧和拋秧。秧苗1葉1心期每畝本田秧用l5%多效唑1克兌水1公斤噴施,促進秧苗矮化,增加分蘖。做好秧田病蟲草害防控。

  (3)合理密植。中等地力稻田,早造一般每畝插植或拋植1.7-1.8萬科(穴),插植規格為21.7厘米×16.7厘米或20.0厘米×20.0厘米,晚造每畝插植或拋植1.8-2.0萬科(穴),插植規格為21.7厘米×16.7厘米或20.0厘米×16.7厘米。高地力稻田密度可小些,低地力稻田密度可高些。拔大秧每科插植苗數,常規稻3-4本苗,雜交稻帶3個分蘖以上的秧苗插1本苗,帶2個分蘖以下的秧苗插2本苗。采取拋秧移植的,要保證秧苗分布均勻。

  (4)定期定量施肥。①根據土壤肥力和土質、太陽能、目標產量確定施氮水平。在地力產量(即不施肥栽培產量)的基礎上,按每增產100公斤稻穀需施純氮5(±0.5)公斤計算本田期施肥量。±0.5值應根據當地太陽能高低變化(高+0.2、中等0、低-0.2),土質情況(沙壤土+0.15、輕壤土0、壤土-0.15)、品種特性(耐肥+0.15、一般0、不耐肥-0.15)而決定。②采取前期定量,中後期根據葉色變化、禾苗生勢、天氣狀況診斷施氮。各個時期施氮量占全期總氮量的比例為:前期(包括基肥和回青肥、分蘖肥)為60%-75%,中期占20%-30%,後期為0%-10%,其幅度根據太陽能高低、地力水平、土質類型做適當增減。③磷鉀則根據土壤磷鉀含量定期定量配施。N、P2O5、K2O比例1:0.3-0.4:0.8-1配施。磷肥70%作基肥,30%留作中後期施用或全部作基肥施用;鉀肥比例為:前期(包括基肥、分蘖肥)施鉀量占全期施鉀總量的50%,中後期占50%。

  (5)科學管水。①前期:以泥皮水拋秧或淺水插秧,薄水促分蘖,移植後如遇陰雨天氣,可排水以露田為主,以增加土壤氧氣,促新根和分蘖。②中期:當苗數達到夠苗的80%時,開始采取多露輕曬的方式露曬田,以促進根係深紮,防止倒伏,控製無效分蘖的產生,使畝苗峰控製在35萬左右,成穗率達60%以上。幼穗分化初期回淺水,施肥後保持濕潤。③後期:拔節孕穗期保持10~15天淺水層,其它時間采用間歇濕潤灌溉;抽穗揚花期保持淺水層;灌漿結實期幹濕交替,防止斷水過早。

  (6)綜合防治病蟲害。通過多種調控措施,如選用抗病蟲品種、種子處理、灌水滅螟、降低病蟲基數,科學肥水管理、保健栽培,使水稻健康生長,提高抗逆性,降低病蟲危害。科學使用化學農藥,根據預測預報,以主要病蟲為防治對象,兼治其它病蟲的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麵積、使用次數和使用數量。注意預防南方黑條矮縮病,防治要抓早,推行治秧田保大田,重發區可采用拌種或覆蓋育秧,預防白背飛虱傳毒。

  3.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技術。雙季超級稻強源活庫優米栽培技術核心內容是:選用超級稻品種組合;秧田期采用“超級稻壯秧劑”,培育壯秧;適度密植,基肥深施結合返青分蘖期施用“超級稻專用肥”,促早發低位大分蘖和葉麵積指數快速增長;齊穗期噴施“超級稻米質改良劑”,減緩灌漿成熟期葉片葉綠素含量的下降,強化葉片“源”的功能和籽粒“庫”的活性而改良米質。技術要點:一是秧田施用“超級稻壯秧劑”,培育壯秧。將塑盤擺在秧床上,播種前在秧床的工作溝裏灌入少量的水,按每塑盤加入20克“超級稻壯秧劑”用量,用鐵耙來回拖拉形成泥漿,用勺將泥漿潑入塑盤上,刮平泥漿後播種。二是適時適密拋(插)。保證每畝拋(插)1.5-2萬蔸。三是施用“超級稻專用肥”。整田時作基肥每畝施用“超級稻專用肥”60-80公斤,耙田後經過一天的沉漿後才進行拋(插)秧。拋(插)後3-5天每畝追施分蘖肥“超級稻專用肥”20公斤,促進早發分蘖。四是噴施“超級稻米質改良劑”。在齊穗期每畝用“超級稻米質改良劑”300克兌水75公斤噴施一次。五是節水灌溉。六是防治病蟲害。

  4.水稻機械育秧栽植技術。水稻育秧栽植機械化技術是采用高性能插秧機代替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技術,包括高性能插秧機的操作使用、適宜機械栽插要求的秧苗培育(大田軟盤或硬盤育秧)、大田農藝管理措施等內容。注重農機與農藝技術相結合,以機械化作業為核心,實現育秧、栽插、田間管理等農藝配套技術的標準化。技術要點一是水田耕整後要求平、整、爛、滑,保持4-6厘米淺水層,栽插前沉實1-2天。二是3.0-4.0葉齡為機插秧適齡移載期。秧齡早造一般15-20天,晚造一般12-15天,苗高15-18厘米。三是秧深度控製在1.5厘米以內,可通過調整株距來控製總苗量,栽植密度視水稻品種要求而定。

  (二)甜玉米

  甜玉米優質高產技術。選用土壤肥力較高,排灌方便的水旱田,200米範圍內不宜種植不同類型和不同品種玉米,以防串粉影響品質。盡量避免連作。深梨耙平,增施有機肥。適時播種,合理密植,畝株數3000-3500,力促壯苗齊苗。4-5葉淋水肥,8-9葉時施攻稈肥,並進行中耕培土和適當灌水。在大喇嘛口期(約12葉)施攻苞肥,散粉期根據苗情增施壯粒肥。果穗灌漿期做好清溝、防漬、抗旱工作;遇連續陰雨、幹旱、大風天氣要輔以人工授粉;散粉期根據苗情增施壯粒肥,晴天時將主穗以下小穗剝去。授粉後將雄穗摘除,連同1-2片頂葉一起砍下銷毀;果穗灌漿期做好清溝、防漬、抗旱工作。防治重點為玉米螟、紋枯病、大斑病和小斑病,病害預防為主,蟲害重點防治,化學農藥與生物農藥交替使用。特別注意收獲前20天禁止施用化學農藥。根據不同品種、不同季節適時收獲,一般在授粉後20-23天采收青苞,采收後應及時銷售食用或加工。

  (三)馬鈴薯

  冬種馬鈴薯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1.示範品種、種植期及產量指標。采用優質脫毒種薯“粵引85—38”(或稱費烏瑞它),要求在11月上中旬種植,易發生霜凍的地方應該搶時間種植。盡量早種早管,爭取降低後期遭遇霜凍危害的影響。

  2.種薯處理。一是將購回的種薯剔除個別爛薯,用竹籮裝好保存在幹淨、陰涼、通風幹爽的室內。二是種薯消毒、切塊。種薯切塊前先進行消毒,整薯在72 %農用鏈黴素(2000萬單位)1500倍+50%烯酰嗎啉1500倍液中浸泡10分鍾(每消毒3-4批次種薯後更換藥液)。切塊前每人準備兩把切刀,75%的酒精或0.5%的高錳酸鉀消毒液一盆,將切刀浸入消毒液消毒,切塊時每把刀切完一個種薯後浸入消毒液消毒,換用另一把刀切下一個種薯,兩把刀輪換消毒使用。切塊要盡量利用頂端優勢,切塊見方,避免切成薄片,確保每個薯塊上有1-2個芽眼,重約25-30克。當切到病、爛薯時,要及時將其剔除,最大限度控製種薯帶病傳染。三是切塊消毒。種薯切好後,在新配製的72 %農用鏈黴素(2000萬單位)1500倍+50%烯酰嗎啉1500倍液中浸泡3-5分鍾,晾幹等待種植。或用2公斤雙飛粉(或石膏粉)+10克甲基托布津+10克甲霜靈錳鋅混勻後進行拌種。拌種要在種薯切口的水份晾幹時進行,把拌好的雙飛粉用篩子均勻地篩在切口上即可。

  3.選地整地。要求選擇交通方便、土質疏鬆,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力強的沙壤土稻田。忌用前作為花生、煙草和茄科等作物,以避免青枯病、病毒病等病害的發生。土質過粘或過沙均難以實現高產高效的目標。土地經犁翻、耙平後開溝起畦,畦寬1.2米包溝,畦底寬20公分、深25公分,並開好中溝施足基肥,清理畦溝、平整畦麵。

  4.田間管理。一要合理密植和精細種植。根據粵引85-38的特性,畝植4800-5000株。薯塊切口向上,芽眼向下(或向側),用力壓實,使薯塊緊貼土壤。種植後均勻複土。每畝用300公斤左右稻草覆蓋、頭尾相連,用土壓住。二要早定苗培土。馬鈴薯出苗後,及時定苗,一般每株留最健壯的1-2苗,及時剪除弱苗。培土分兩次進行,首次要求畦麵全覆蓋,不留空白;第二次培土在封行前進行,主要是清溝補土,培土時應盡量避免損傷莖稈。三要科學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氮磷鉀配合施用,增加鉀的供應量,其增產效果最好。按畝產2500公斤計算,大約需要施用三元複合肥(15-15-15)100公斤、尿素8公斤、硫酸鉀25公斤。基肥:腐熟雞糞500公斤+40公斤複合肥+12公斤硫酸鉀+0.5公斤硫酸鋅,在整地起畦時,開中溝均勻施入。追肥:第一次,在出苗70-80%時,複合肥20公斤+尿素8公斤兌水淋施。第二次,隔10天後複合肥20公斤+硫酸鉀5公斤兌水淋施。第三次,隔10天後複合肥20公斤+硫酸鉀8公斤兌水淋施。膨大期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或其他葉麵肥,7-10天後再噴施一次。四要合理用水。馬鈴薯是需水較多的作物,缺水導致減產,水分過多則容易感病、爛薯,影響產量和品質。廣東2~3月份雨水較多,應注意及時排水,以免後期因土壤水分過多造成爛薯。五要抓好病蟲害防治。在選擇水稻田進行冬種的條件下,蟲害主要是地下害蟲和蚜蟲,一般地下害蟲畝用3公斤樂斯本顆粒在種植溝施入、蚜蟲可用氧化樂果兌水噴施。冬種馬鈴薯的主要病害是晚疫病,黑莖病、青枯病等也經常發生。首先要選好水稻田、購買健康合格的種薯,減輕病毒病、青枯病、環腐病的危害程度。其次要切塊消毒。晚疫病是我省冬種馬鈴薯的主要病害,苗期可用杜邦克露預防、中期或發病初期可用烯酰嗎啉防治,使用銀發利或阿米西達,防治效果更好。特別是在寒潮過後的回暖天氣,更應該加強對晚疫病的防治。黑莖病青枯病等細菌性病害可用72%農用鏈黴素3000-40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微粒粉劑400—500倍液噴施。六要適時收獲。當馬鈴薯莖葉發黃、莖部葉片脫落時可依據市場價格、天氣狀況來確定收獲時間。收獲時,選取晴天或陰天,注意盡量減少機械損傷、確保商品率。

(四)花生

  1.“三精”整地播種關鍵技術。“三精”是指精細整地、精細選種、精細播種。

  (1)精細整地。整地要及時,泥土要細碎。整地要做到多犁多耙,使土壤細碎、疏鬆,達到精細整地的要求。

  (2)精細選種。曬種:曬種是指把莢果薄薄攤於地麵,在陽光下曝曬,利用太陽熱能殺死病菌。播種前帶殼曬種1~3天,可使種子幹燥,減少帶菌率,並可增強種子吸水力,促進發芽,提高出苗率。分級:剝殼前進行莢選,挑選飽滿的雙仁果作種。剝殼後再分三級進行仁選,直接淘汰掉包括小粒、破損、萌芽、變色、皺皮、殘次等在內的三級種子;優選出的種子,按照種子大小和飽滿度再分為一、二級種子播種,使出苗整齊、均勻、健壯。

  (3)精細播種。土壤水分要適當:適宜的土壤水分是全苗、齊苗的重要條件。出苗的最適宜土壤水分是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即沙壤土“手握成團、墜地散開”的程度。如果播後土壤幹旱,要馬上溝灌“發芽水”,促進發芽出苗。采用地膜覆蓋則必須足墒播種,墒情不足時應造墒播種。播種深淺要一致:應根據土質與濕度情況來決定播種深度,一般以3~5厘米深為宜。沙質土、旱坡地適當播深些,粘質土、水田適當播淺些。播前要開深度較一致的播種溝(穴),播後覆土厚薄要均勻一致。

  2.“三料”覆蓋高產栽培技術。“三料”是指花生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草木灰、地膜和秸稈(稻草)。覆蓋時以選用灰膜雙料、膜稈雙料,或某一單料為宜。“三料”在花生栽培上都有各自的特點與優勢,采用雙料,可以實現優勢互補或疊加。草木灰:中和南方土壤酸性、活化土壤磷鈣、增加微肥供給、保墒保肥增溫。地膜:增溫保溫防寒,保墒提墒防旱,護土保肥防澇,活化有益菌類,改善土壤耕性,增進輻射光能。秸稈:增溫防寒,保墒提墒,保肥增肥,護土活土,活化有益菌類,改善土壤耕性。

  (1)選擇合適“三料”:草木灰:最好選用新鮮的稻草木灰或稻穀灰;但不宜使用柴草木灰蓋種,因其蓋種效果不理想。地膜:適宜厚度為0.007士0.002毫米。秸稈:以稻草為佳。

  (2)覆蓋材料搭配:一般采用單料,即“三料”中的一種;有條件的地方,可選用雙料覆蓋,如灰膜雙料覆蓋、膜稈雙料覆蓋等。

  (3)提高播種質量:施足底肥,足墒整地;適期早播,精播勻播;藥劑除草,均勻覆蓋。

  (4)強化田間管理:前期除蟲滅草,適時清棵;中期防治病蟲,防控徒長;後期看苗補肥,適時收獲。

  3.“三肥”互動調控栽培技術。“三肥”是指土壤養分肥、根瘤固氮肥和人工施用肥。人工施用的肥料種類與數量,根據花生田的養分豐欠及其有效性、不同花生品種的根瘤固氮能力而定。

  (1)測定土壤養分,因土配方施肥。廣東省土壤淋溶性大,種植花生的土壤普遍偏酸性,硼、鉬等微量營養元素含量低,有效性磷、鈣不足,各地可根據測土結果進行配方施肥。

  (2)觀察長相,因苗診斷施肥。正常生長的花生,全生育期有“兩黑兩黃”的葉色變化規律,可做為看苗診斷的依據。其葉色變化規律是:出苗至現蕾期,葉色表現青綠,稱為一“黑”;現蕾至盛花期,葉色轉淡,稱為一“黃”;盛花至結莢期,植株氮素代謝旺盛,葉色由淡轉濃,出現二“黑”;結莢後期至莢果成熟期,莖葉中含氮物質大量向莢果轉移,葉色由濃轉淡,出現二“黃”。

  (3)底肥要求全層施肥,以提高肥效。要注意肥料的合理混施與分施,特別是含氮肥料不能與草木灰混合施用,否則容易造成氮素揮發損失。

  4.“三害”綜合防控關鍵技術。“三害”是指花生生產過程中受到病害、蟲害和草害等的危害。

  (1)防控重點對象:青枯病、鏽病、葉斑病和蚜蟲、薊馬、斜紋夜蛾、卷葉蟲、金針蟲、蠐螬、地老虎等以及馬唐、牛筋草、稗草和狗尾草等禾本科雜草

  (2)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控”原則。科學製定防控預案,做好病蟲害的監測與預報,組裝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技術措施,及時開展病蟲害綜合防控工作。

  (3)采用高效低毒農藥,不使用過期或違禁農藥;對症下藥,統防統治;噴藥及時,用藥適量。

  (4)合理輪作混作,選用抗病良種;加強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

  (五)甘蔗

  1.新植蔗(冬春植蔗)栽培技術要點。

  (1)科學處理種苗。選擇生長健壯、無混雜、無病蟲害的新植蔗梢(有條件的蔗區最好建立甘蔗專用脫毒種苗圃,從種苗圃采種),用利刀將種莖斬成3芽或雙芽,用5%-8%石灰水或多菌靈800倍液浸種消毒3-5分鍾或蘸種,以防治甘蔗風梨病,提高種苗出苗率。

  (2)施足基肥:植蔗溝開挖好後最好在1-2天內完成種植,也可即開溝即種植。開挖好後的蔗溝,下種前施入基肥,每畝用複合肥(N:P:K=15:15:15)60-80公斤、尿素8-10公斤,並將防治地下害蟲的農藥3%克百威或3%的呋甲4-5公斤拌入肥料後均勻撒在種植溝溝底,再用鋤頭鋤溝底使土肥混合,有條件的每畝增施農家肥500-1000公斤。

  (3)合理密植:種植密度既要考慮到蔗區的自然條件,又要結合行距和甘蔗品種的分蘖性選擇合理的下種量。在無灌溉條件的旱地,應考慮適當密植,一般行距為90cm,畝下種量7000-8000芽為宜,而水田可適當稀植,一般行距100cm,畝下種量以6000- 7000芽為宜,對分蘖性強的品種還可適當減少下種量,如粵糖94-128,粵糖93-159、粵糖00-236。根據下種量可采取單行接頂或雙行“品”字形下種,蔗種平放植蔗溝,芽朝兩側,蓋土3-4厘米,蓋成“龜背”形。

  (4)噴施除草劑及地膜覆蓋:甘蔗下種後,每畝用莠去津200-250毫升或甲草嗪50g或阿滅淨100-130g等土壤處理型除草劑,兌水60公斤對蔗溝表土進行均勻噴霧。蔗田噴施除草劑後,進行地膜覆蓋,地膜要緊貼土麵,拉緊、拉直、兩邊壓嚴,不通風透氣,並保證透光麵在20厘米以上。

  (5)加強田間管理(甘蔗田間管理工作以“早”字為主)①前期(苗期管理)。我省蔗區一般冬春植蔗在4月中下旬就可以達到齊苗,甘蔗齊苗後,要及時揭膜,揭膜後,凡缺苗達40厘米以上的要求及時補缺,補苗選擇陰雨天或傍晚進行移密補稀,剪去2/3葉片,邊補邊澆定根水。揭膜後,每畝施尿素15-20公斤、普鈣40-50公斤、3%克百威或3%呋甲3-5公斤,要求混勻撒施於蔗根部,並進行小培土,蓋土時把肥料蓋完,蔗溝填平即可,並用40%莠去津250毫升、克蕪蹤50毫升兌水60公斤噴霧防除雜草(注意不要噴到蔗苗)。②中期(中耕管理)。中耕除草,重追肥,大培土。要求在5月下旬至6月底以前完成,每畝用尿素35-40公斤、鉀肥25公斤施用,並進行大培土,培土高度達到30厘米,並每畝可用40%莠去津250毫升、克蕪蹤50毫升兌水60公斤均勻噴施蔗行防治雜草(注意不要噴到甘蔗),同時清理開挖周圍的排水溝及地中間的溝,以利於排灌。③及時進行病蟲害防治。5 -8月份是我省蔗區甘蔗病蟲害高發期,主要蟲害有螟蟲(條螟、二點螟)、蚜蟲,主要病害有黑穗病、梢腐病、花葉病等。要注意經常巡查蔗地,發現局部受害立即進行噴藥防治或采取綜合防治措施。常用農藥有40%氧化樂果、80%敵敵畏、48%樂斯本、抗蚜威等殺蟲劑;50%多菌靈、1%波爾多液、70%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控製病害。

  2.宿根蔗高產栽培主要技術要點。

  (1)蔗葉還田,早開壟、早鬆蔸:將砍收後的蔗葉還田,隔行堆放,增肥地力。要求在甘蔗砍收清園後15日內蔗地進行開壟、鬆蔸,做到:一是把砍收時高出畦麵的蔗樁部分削去;二是緊貼蔗蔸進行開挖,深度要達蔗頭部;三是把蔗株間的土壤挖開,露出蔗頭,使蔗頭露曬。

  (2)查苗補苗:第一次在鬆蔸後,對蔗行內30-40厘米缺株的進行補植。第二次在4月下旬,蔗株出苗基本結束後,視蔗苗長勢和分布情況進行補苗(一般缺株40cm的要進行移密補稀)。

  (3)早施肥、早管理:回壟覆土前進行第一次施肥,每畝施用複合肥40公斤、尿素10公斤、普鈣40公斤,並拌施3%呋喃丹或克百威3-5公斤於蔗頭四周,在蓋土完畢後,每畝用250毫升莠去津或阿滅淨100-130克兌水60公斤進行土壤封閉除草,並進行地膜覆蓋,蓋膜時做到緊貼畦麵,壓穩、壓實兩邊。

地址:廣州市金穎東一街3號 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