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水稻研究所> 科學研究> 科技成果> 鑒定成果

水稻三控施肥技術體係的建立與應用

來源: 【字體:
鑒定成果名稱 水稻三控施肥技術體係的建立與應用
鑒定時間 2007
組織鑒定單位 廣東省科技廳
鑒定證書號 粵科鑒字[2006]第390號
完成者 鍾旭華、黃農榮、彭少兵、Roland J.Buresh、鄭海波、王強、黃慶、楊俊、白嵩、塗從勇、陳榮彬
備注
詳細介紹 該項目開展了係統的理論研究並取得重要成果:1、首次建立了水稻相對分蘖速率與葉片含氮量及葉麵積指數的定量關係,闡明了水稻群體成穗率與幹物質積累動態的關係,發現穗分化前幹物質積累過快是苗峰過高和成穗率低的重要原因,為群體優化和定量調控奠定了理論基礎,並提出了相應的技術對策。2、探明了廣東水稻氮肥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基蘖肥所占比例太大和總施氮量過高,提出了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關健技術是氮肥後移、控製總施氮量。3、建立了紋枯病病情指數隨群體指標及透光率而變化的回歸模型,提出了最高莖蘖數、穗分化始期葉綠素含量、抽穗期葉麵積指數和葉綠素含量等影響紋枯病發生的植株群體指標。4、首次建立了葉色診斷指標(SPAD閾值)隨著結實期光強的增加而提高的定量關係,找到了不同地點、不同季節葉色診斷指標的遞推方法,提高了葉色診斷技術的準確性。5、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15篇,其中SCI論文4篇。

該項目創立了以控肥、控苗、控病為主要特色的水稻三控施肥技術體係,協調了高產與氮高效、高產與少病的關係。示範應用結果表明,該技術比常規施肥技術增產5%~10%,節省氮肥10%~30%,提高氮肥利用率10個百分點,提高了水稻抗倒伏、抗病能力,降低了農藥使用量,減輕了環境汙染;每畝增收節支50~100元,經濟效益顯著。

地址:廣州市金穎東一街3號 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