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蔬菜研究所> 首頁其他> 必威betway安卓app

【人民日報】不止鮮味,廣東蔬菜“土特產”裏更有科技“味”!

時間:2023-08-24 17:12 來源:本網 【字體:

愛吃蔬菜的老廣都發現了,廣府蔬菜變了。原本3月初就鮮少看到的新鮮連州菜心,現在4月份還能吃到。不僅是連州菜心,黑皮冬瓜、大頂苦瓜等蔬菜的口感也更勝以往,風味和營養都“更上一層樓”了。

  “這些都是蔬菜中的特殊成員‘地方品種’,還有一個我們熟知的名字——‘土特產’。”必威betways 蔬菜研究所所長謝大森表示,地方品種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它具有或品質優良或風味獨特等優點,在當前農產品相對過剩且同質化嚴重的形勢下,地方品種以其特有魅力,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同時差異化、特色化產品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據統計,廣東蔬菜地方品種接近200種,是全國蔬菜地方品種最豐富的省份之一。

  固有印象中,土特產都帶著一股“土”味,其實不然,每一個發展成區域特色產業的“土特產”背後,都有著濃濃的科技“味”。它們看上去並不起眼,卻是鄉村產業振興的動力、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來源。


品種雜優化

持續改良的地方“優等生”

  時方七月,一場雨過後,地裏的黑皮冬瓜更加油光黑亮,棚架上的大頂苦瓜愈發碧綠飽滿。佛山市三水區白坭鎮康喜萊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朝江望著自己種植的50餘畝黑皮冬瓜長勢良好,喜上心頭。

  冬瓜是夏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三水冬瓜更是“佼佼者”,皮色墨綠、肉白且厚、肉質致密、耐儲運,遠銷至日本、美國、加拿大、東南亞和港澳等國家和地區。值得一提的是,佛山三水地區已成功舉辦13屆冬瓜王大賽,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產業大會。“黑妞”便是2020年在冬瓜王大賽中嶄露頭角的“明星”品種,這一品種在以吳朝江為代表的冬瓜種植戶心中享有盛名。該品種在2020年獲得了第十六屆廣州市農業新品種(冬瓜)擂台賽綜合性狀優勝獎,2023年獲中國(廣西)-東盟蔬菜新品種大會優秀品種稱號。


“黑妞”是針對佛山當地農家種品種退化而改良的產物,在產量、果形、皮色及品質等方麵都具有顯著優勢。

“黑妞”是針對佛山當地農家種品種退化而改良的產物,在產量、果形、皮色及品質等方麵都具有顯著優勢。


  必威betways 蔬菜所研究員劉文睿介紹,“黑妞”是針對佛山當地農家種品種退化而改良的產物,在產量、果形、皮色及品質等方麵都具有顯著優勢。“佛山地區以前種植的黑皮冬瓜一直是當地農家種,後來,農家種劣勢日漸凸顯,改良農家種成為一個艱巨的任務。”劉文睿表示,育種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改良品種需要付出大量精力。而蔬菜所擁有國際上最大的冬瓜相關科技研發團隊,從應用基礎研究、種質資源保護、資源創製、品種選育到高效綠色栽培,都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從劉文睿口中得知,2015年後,往返佛山成為了團隊的家常便飯,除了黑皮冬瓜播種、移栽、開花授粉、膨果等關鍵時期,要去進行生育期、生長勢、抗病抗逆性、商品性等調查,在農戶遇到技術難題的時候,團隊也要隨時過去解疑。“這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寒來暑往,大家走了無數遍。”路上的風景四時不同,但為農服務的心始終如一

  雄厚的科研實力“背書”,加之冬瓜團隊多年來緊密對接產業發展需求,為三水冬瓜注入了豐富的科技元素。不僅僅是佛山三水冬瓜,70公裏外的江門大頂苦瓜也有科技“芯”。

  在江門,一隻大頂苦瓜可以變幻出數十道清熱下火的佳肴,不少人慕名前來自討“苦”吃。作為廣東特色蔬菜,大頂苦瓜因其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及保健效果好而深受大灣區人民喜愛,每公斤售價能比普通苦瓜高2元以上。而大頂苦瓜的高品質之旅,起源於國內外第一個雜交一代大頂苦瓜品種——翠綠一號。


棚架上的大頂苦瓜碧綠飽滿.

棚架上的大頂苦瓜碧綠飽滿.


  說起大頂苦瓜,蔬菜所副研究員鄭曉明似有說不完的故事。“從上世紀80年代末期起,蔬菜所三代人鑽研一顆苦瓜,為這個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傾盡心血。”鄭曉明介紹,1992年,退休老專家周微波、卓齊勇育成翠綠一號大頂苦瓜,受到各地種植戶歡迎,尤其是出口港澳的地區開始全麵種植這個品種。“當時,翠綠一號種子供不應求,種子還沒收回來,種植戶、經銷商就打電話過來,紛紛表示要訂貨留種。”鄭曉明覺得,這是對育種者最大的肯定

  “上世紀90年代末,大頂苦瓜的製種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鄭曉明介紹,原蔬菜所所長羅少波帶領研究團隊勇闖難關,開始進行雜交製種關鍵技術研究,創製了以主蔓座果多、座果節位低的材料作母本,解決了雜交製種過程中去雄難、產量低、種子純度不夠的難題

  至此,大頂苦瓜雜交一代新品種得到廣泛應用。

  但研究從未止步,2000年後,針對大頂苦瓜耐熱性差、抗病性差的問題,蔬菜所苦瓜研究團隊繼續開展育種材料的創製,不斷創新早熟、耐熱和抗性材料,先後育成翠綠二號、翠綠三號、翠綠六號大頂苦瓜和翠綠八號苦瓜。育成的大頂苦瓜品種越來越多,種植戶的日子越來越甜。

  “科研人員從‘土特產’中獲得了很多靈感。”謝大森介紹,“地方品種品質好,但是往往存在產量、抗性、穩定性、商品外觀等方麵的不足,我們通過育種手段將其改良成綜合表現更為優異的品種,為“土特產”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奠定了基礎。除上麵提到的品種外,還有產量、品質、抗性與顏值兼具的‘碧玉茄子’、‘客家土椒’,就是由‘鹽步秋茄’、‘平遠土椒’華麗變身而來。”


技術升級

配套栽培技術助力品質“硬核”

  在連州人眼裏,菜心是最值得吃貨們等待的菜肴。

  多年來,連州菜心品牌遠近馳名,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等諸多榮譽傍身,是珠江三角洲、港澳市場的搶手貨和北運菜的主打產品。然而,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和消費需求擴大,連州菜心供貨期短、品種純度低、產品標準混亂、種子價格偏高等問題日益突出。連州菜心想要最大程度發揮品種優勢,就要育成雜交種

  在過去的7-8年,蔬菜所種質資源研究室主任、廣東省葉菜產業創新團隊蔬菜遺傳育種崗位專家李桂花團隊一直致力於培育雜交連州菜心,她介紹,雜交菜心的培育需要經過多年多代胞質雄性不育係的轉育、地方品種的提純複壯、不同類型雜交組合的選配、篩選品質上乘不同熟性的品種。功夫不負有心人,新培育的粵薹係列雜交菜心可以實現早、中、晚熟的配套種植,使連州菜心的上市時間從每年10月下旬到次年2月延長為每年9月下旬到次年3月底,有效防止連州菜心集中上市帶來的“菜賤傷農”。

  在延長貨架期的同時,菜心品質依舊“硬核”。


剛采摘的連州菜心青翠欲滴。

剛采摘的連州菜心青翠欲滴。


  連州市深水洞村菜心種植戶劉誌鵬是粵薹係列品種的“忠實粉絲”,自家承包的100畝地都在種植這個品種。談及這個品種帶來的變化,劉誌鵬臉上掛滿了笑容,他介紹,嶺南春早,春節過後經常陰雨連綿,常規菜心品質會大打折扣,“但粵薹係列品種幾乎不受影響,3-4月份采收的時候依舊清甜可口。”

  品種是基石,配套耦合的栽培技術是連州菜心高品質發展中當之無愧的“功臣”。

  近年,蔬菜所集成標準化栽培技術,針對性地建立了粵薹係列品種品質強化和標準化種植基地進行示範推廣,有效提升了連州菜心標準化種植技術水平,達到減肥減藥和節本增收的效果。“我們同步在連州市田興家庭農場做了小範圍試驗,農場老板最開始隻願意拿出幾畝地試試,發現效果很不錯才開始擴大麵積,去年這套技術已經應用到了農場的500-600畝地上。”李桂花說。

  經測算,使用該套技術可節肥省藥15%、增產15%、增收10%。“在減量平衡施肥基礎上進一步合理應用氫肥、肌醇和幾種生物菌劑等新型功能物質,還可提高菜心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維生素含量13-43%,顯著提升產品品質”,蔬菜所的蔬菜栽培與智慧農業研究室主任張白鴿繼續說,“除了菜心,我們的‘春季冬瓜化肥減量關鍵技術’,也在提質增效上效果顯著”。


一片綠油油的連州菜心長勢喜人。

一片綠油油的連州菜心長勢喜人。


  張白鴿指出,該技術通過“護根、護葉、護果”三護步驟,降低化肥、農藥用量的同時,有效預防冬瓜生產過程中的黃葉病、黑心病等產業難題。應用該綜合技術體係能提高冬瓜產量12%以上,降低化肥用量13%-40%,減少農藥用量30%-50%,增產增收的同時,有效降低商品農藥殘留,減少土壤壓力。

  據悉,2023年,“春季冬瓜化肥減量關鍵技術”入選農業農村部主推技術,還在2021-2023年連續3年入選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

  為了推廣技術,張白鴿和團隊師生常年奔走在田間一線,是種植戶的知心“朋友”。期間,張白鴿對順德黃龍村的一位冬瓜種植戶印象深刻。當時,技術人員已經上門幫老人家裝好了水肥一體化設備,講解了技術使用相關知識,但老人家始終堅信傳統的施肥方式就是最好的,一直不願意使用新設備、新技術。“剛開始冬瓜緩苗特別慢,在降雨之後弱苗、死苗很多。我們沒辦法,就隻能頻繁往返基地,做給大家看帶著大家幹,過了一段時間,看著瓜苗健壯起來,老人家也終於認可新設備、新技術。”張白鴿說,這樣的事在推廣一線時常發生

  “這項栽培技術也在不斷的改良和進步中,今年6月的新技術研發和種植試驗中,我們引入了係列生物菌劑,旨在提高植株抗性,減肥增效基礎上提高果實品質。”張白鴿表示,團隊師生也在不斷研發新的蔬菜栽培技術,每年都會舉辦6-7場各種形式的技術交流培訓,將有效的新技術及時送到田頭,讓種植戶少走彎路,增產增收,就是大家最大的心願。

  目前,張白鴿團隊正進一步以提升風味和營養品質為目標,重點研究目標品質與施肥和環境互作機製及其調控途徑,定製各種蔬菜的高品質蔬菜施肥策略,形成高品質蔬菜標準化施肥方案和綜合栽培技術體係。這項研究對穩定生產高品質蔬菜和發揮“土特產”優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建內在品質標準

為農產品品牌注入科技“芯”

  步入新時代,人們從“吃得飽”轉向“吃得好”,從“消費產品”轉向“消費品牌”。

  但近年,市麵上的蔬菜品質參差不齊,甚至很多普通蔬菜打著地標產品的招牌售賣,“李鬼”替“李逵”的現象層出不窮。必威betways 蔬菜研究所應用基礎研究室研究員鍾玉娟指出,建立蔬菜品質評價指標和質量標準,約束市場亂象,刻不容緩

  以連州菜心為例。作為清遠市政府重點打造的“5大百億產業”之一,擦亮連州菜心金招牌,保障高品質連州菜心的穩定供應,對產業的持續發展壯大至關重要。但何為連州菜心?僅憑種植區域和外觀標準並不能科學定義它

  “環境加品種造就了連州菜心的獨特風味品質,但大家隻知道它好吃,卻不知道好吃在哪裏?”在鍾玉娟看來,蔬菜風味品質量化評價需要長期的大量數據支撐。隻有通過對不同品種和種植地區的大量風味、營養代謝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挖掘連州菜心品種及連州地區種植的特有風味物質,建立連州菜心品質評價指標和質量標準。

科學數據支撐連州菜心優質品牌打造。依托蔬菜所專業的品質分析平台和研究基礎,鍾玉娟團隊取了200餘個菜心品種進行風味相關物質檢測和分析,結果顯示,連州菜心的可溶性固形物、糖含量、鮮甜味氨基酸等指標會比其它品種高,吃起來會更加鮮甜。

  接下來,鍾玉娟希望,可以在數據研究的基礎上,建立連州菜心品質評價指標和質量標準,用科學數據來證明連州菜心好吃在哪裏。“希望相關標準不需要高端儀器就可以進行檢測,實現種植戶、經銷商在田間地頭能隨時鑒定相關成分的含量。”鍾玉娟坦言,為了讓市民吃到放心、正宗的連州菜心,蔬菜所利用4年積累的研究數據,跟相關企業合作建立連州菜心特點二維碼,相當於給每一份連州菜心打印了一個“身份證”,把連州菜心的特點信息放在上麵,數據化支撐連州菜心的品牌。

  鍾玉娟團隊的目標是,通過不斷的積累和完善,建立全麵的蔬菜資源、品種、產地品質數據庫和評價技術體係,讓“高品質”有數據支持、有科學標準,以此賦能更多的“土特產”形成高質量的品牌。

  據悉,近年來蔬菜所先後為連州菜心、增城“遲菜心”、樂昌張溪芋頭、高明“合水粉葛”、花都“炭步芋頭” 、惠州“梅菜”、江西東鄉“紅芽芋” 、新豐黃礤鎮“佛手瓜”、懷集“六十日黃菜”等10餘個蔬菜專業鎮(或村)提供技術支持,開展蔬菜地方品種提純複壯、挖掘風味物質製定生產技術標準和產品標準等係列工作,大大推進了地方“土特產”品牌建設和產業規模化發展。談起蔬菜“土特產”的發展,謝大森信心滿滿:“‘土特產’的產業鏈條可以延伸得更長,產品加工、鄉土產品研發,甚至與文化、旅遊、教育、康養等產業的融合,都有很大的前景。蔬菜是經濟作物,對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將持續努力,為全麵鄉村振興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注入強大的科技動能。”

  廣東四季無閑田,勤勞質樸的廣府人四時忙碌,正將一筐筐高品質的新鮮蔬菜從田間運往餐桌,以饗食客。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66號 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