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在城市“空中農場”實現田園夢
從空中俯瞰東莞橫瀝鎮,不少工廠、學校的天台上種滿了錯落有致的綠植,其間果蔬爭翠。這些天台上的菜園,人們親切地稱之為——“空中農場”。
2023年,必威betways 蔬菜研究所(下稱“省蔬菜所”)首個“空中農場”試點落地;2024年,“都市蔬菜景觀栽培模式”入選廣東省農業主推技術,成為其中最年輕的技術之一。在項目負責單位省蔬菜所所長謝大森看來,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現代都市人都有一個房前屋後種菜的“田園夢”,這是種菜從田間走入城市、催生新業態的原動力,而技術的進步則讓夢想成為現實。
從地麵到天台
科技讓屋頂菜園變花園
蔬菜種植從地麵到天台的場景轉換需攻克係列問題,包括賞食兼用蔬菜品種引進與馴化、茬口布局、景觀化種植、科學養護、生態循環、水土混培種植係列設備、現代蔬菜科普等關鍵環節。
其中,讓蔬菜種植脫離土地,走上房頂,最直觀的問題之一在於基質和水分管理的協調。在大田種植的經典場景,蔬菜灌溉後的水被土壤吸收,或在地麵排出;而當蔬菜用種植箱種在天台時,多餘的水需經過處理後通過管道排出。
同時,種植環境既要滿足作物根係生長空間需要,又要協調屋麵承重;既要保證水分充足,又要維持屋麵清潔。這就需要重量輕、營養豐富的基質,按需供給的水肥一體化,還要能讓種植箱在不給管道造成額外壓力的情況下通暢排水。
省蔬菜所下屬都市農業研發團隊(下稱“團隊”)結合產業發展需求“順藤摸瓜”,對問題發起攻關。團隊負責人介紹,通過與企業強強聯合,團隊對基質組分理化性質進行研究配比並篩選組合、對不同蔬菜肥水需求精準定量、對種植箱升級改良,逐一攻克難題,獲得了“一攬子”科研成果,使都市蔬菜栽培技術迅速從傳統技術中脫穎而出。
現在的屋頂菜園,新產品組合實現了農業廢棄物基質DIY、精準供水,且遇降雨可及時排水,水與基質的科學分離還保障設備不堵塞,實現菜園變花園。
技術進展迅速,企業也因此受益。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產品組合中的種植箱已獲得專利授權,產品附加值和銷路進一步拓展。“目前,這款種植箱已為企業進一步拓展境內外等新市場,尤其在土地資源稀缺的澳門,這種種植模式受到了廣泛關注。”合作企業負責人說。
從美味到美觀
“用生態園林方式設計菜園”
走進東莞鬆山湖橫瀝實驗學校的“空中農場”,1000多平方米的天台上種有近100種作物。除蔥、卷心菜以外,還有棉花、紫背天葵等農作物,花果葉各種顏色交織成美麗的圖畫。
都市農業底層邏輯中的娛樂、景觀元素,使之與大田種植、大棚種植注重產量、品質的思路截然不同,對品種的要求和選擇也有區別,“不僅要好吃,還要好看。”謝大森說。
從美味到美觀的方向,在蔬菜科研中較少涉及。要在諸多蔬菜中挑出既適合本地氣候,種植易於上手,同時兼具美觀的品種,團隊花了不少功夫。
“收集的種子都數不清了。”團隊成員陳瀟博士說。每當發現奇特的新資源新品種,團隊都先在省農科院的試驗基地開展試種,並嚐試不同的立體種植和間混套作微景觀模式,確定大致技術方案,再到“空中農場”實景中應用。
目前,團隊梳理出適合庭院種植的景觀蔬菜資源200多種,兼具觀賞、防風、防病蟲、利授粉等功能的作物組合搭配模式20餘種。
“空中農場”建設有園藝造景的考慮,省蔬菜所專家笑稱,他們是“用設計生態園林的方式設計菜園”,不僅要考慮瓜、果、菜、花的搭配,還應四時有景、處處有景,不能讓種植區域出現長時間的空白。為此,都市農業研發團隊聯合所內育種團隊一起攻關,對瓜果的皮色、葉菜的葉色、薹色,辣椒、南瓜和胡蘿卜的香氣進行分子遺傳研究,開發出適合都市農業蔬菜性狀的連鎖分子標記並挖掘相關調控基因,選育出一批賞食兼用型蔬菜品種,如黃色的“金寶”小冬瓜,芋香味濃厚的“黑小寶”南瓜,咖啡色、黑色的小番茄等。
隨著特色蔬菜品種和景觀模式的不斷挖掘、研發,在東莞鬆山湖橫瀝實驗學校、清華附中灣區學校等學校得以應用,使菜園成為學生的課外實踐課堂。“我們為不同學齡段的學生安排與其學校課程體係和實踐能力相匹配的作物種管方案,並結合學校的教學安排和作物生長的季節時令進行更換更新。”團隊負責人張白鴿說。
目前,與省蔬菜所開展合作的中小學增至30多家,圍繞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新知識展示的現代農業科普教育基地也越來越多。
從鄉村到城市
智能係統讓“小白”也豐收
一個農場不管大小,要在城市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如一場“大考”,需要多方麵技術支撐。而大多數“愛好者”並非專業人士,好種、易種則成為其中關鍵。
春光正好,東莞綠裝公司的天台上,一叢叢小灌木的綠葉下透出點點鮮紅——草莓熟了。雖然草莓個頭較市售略小,口味微偏酸,但果香更勝。“吃起來有草莓味!”工人們感歎道。
在各類蔬果中,草莓的種植管理難度屬於最高的一類:澆水施肥要定時定量,土壤要脫毒防止微生物幹擾,各種蟲害需精準防治。要讓非專業人士在天台農場種出草莓,水肥一體化智能設備起到了關鍵作用。
團隊研發集成的智能水肥一體化係統可以根據不同蔬菜的肥水要求差異,進行分區種植,並設置多通道水肥定時定量供給。再利用太陽能閥控和小型氣象站監測,無需接電就可以實現手機遠程操控,即使毫無經驗的種植“小白”也可以實現一年四季滿園豐收。“什麼時候‘開花灑’不用我們管,我們隻享受成長和收獲的過程。”綠裝公司負責人說。
省蔬菜所相關負責人認為,“空中農場”的魅力在於其將蔬菜生產從鄉村搬到了城市,集觀賞、認知、采摘、體驗、飲食功能為一體,為城市發展增添了亮色。據悉,省蔬菜所都市農業團隊目前已建立起都市菜園科研和服務體係,成功打造了陽台小菜園、屋頂農場、校園科普基地、城郊農業公園等一批都市農業應用場景。
有科技支撐,這一模式也正被市場逐漸接受,成為蓬勃發展的新業態。除綠裝公司外,廣州城投、廣州青少年科技館等企業、機構也紛紛與省蔬菜所開展合作,珠三角都市的陽台、房頂上,一片片綠植正逐漸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