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所研發的“華南機收再生稻高產穩產栽培技術”畝產超400公斤
2018年11月5日,由我院水稻研究所研發的“華南機收再生稻高產穩產栽培技術”現場觀摩暨實割驗收會在興寧市新圩鎮崇上村舉行。驗收會專家組由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段俊研究員、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謝振文教授、梅州市農業局孫中興高級農藝師、梅州市農業機械推廣站曾慶文高級工程師、興寧市農作物病蟲測報站石坤華推廣研究員組成,梅州市農業局副局長古廣文、興寧市農業局局長曾巨文、梅州下屬各縣(市)的科技人員、種糧大戶等65人參加了驗收會。
經田間考察,驗收專家組在30畝機收再生稻示範片中選取3塊田進行機械實割測產,實割總麵積1.1畝。經稱重、測定水分、丈量麵積,平均畝產409.6公斤,刷新了我省機收再生稻產量記錄。
驗收專家組認為,再生稻示範片有效穗數多、穗大粒多、結實率高、無病蟲害,長勢喜人。種植大戶廖偉仟表示,與雙季晚稻相比,種再生稻不用搶季節,省種省工,又不需育秧、耙田和插秧等,成本大大降低,每畝節本增收300元以上。
“華南機收再生稻高產穩產栽培技術”是由水稻所鍾旭華團隊研發。該團隊自2016年開始,在國家863計劃和廣東省水稻產業技術體係等項目支持下,針對華南地區氣候和水稻生產特點,從品種篩選和栽培技術等方麵開展華南地區機收再生稻研究。目前,已篩選了一批適於機收再生稻生產的優質高產品種,創建了機收再生稻高產穩產栽培技術。機收再生稻產量也逐年提高,由2016年的畝產268公斤,到2017年的畝產368公斤,再到今年的畝產409.6公斤。
華南地區是我國再生稻種植最早的地區,已有1700多年曆史。再生稻具有省種、省工、成本低、效益高和生態環保等諸多優勢。在當前轉方式調結構的大背景下,發展機收再生稻,既是農民增收的新舉措,也是水稻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