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所在惠州市鐵湧鎮舉辦公益性行業(農業)專項現場觀摩會
2019年6月12日,正值鮮食玉米成熟之季,為更好的展示示範作物所承擔的公益性行業專項課題“粵東沿海區薯稻三熟製耕地培肥與種植體係優化關鍵技術研究與集成示範”在惠州市惠東縣鐵湧鎮油麻地村示範“冬種馬鈴薯-鮮食玉米-中晚稻”三熟高效輪作模式的階段性成果,作物所在惠州市惠東縣鐵湧鎮油麻地村舉辦了“鮮食玉米新品種與新技術”現場觀摩會。本次觀摩會由作物所副所長胡建廣研究員主持,必威betways 李康活研究員、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李小寧研究員、仲愷農業工程學院楊文傑教授、惠州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李雄兵高級農藝師、惠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所長鍾元和研究員以及北大荒集團、惠東縣農業農村局、惠東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惠東縣馬鈴薯協會、惠州市興農田園有限公司等單位的60多位領導、專家及種植戶參加了此次現場觀摩會。
為提高稻田綜合生產能力和種植效益,解決廣東省傳統的“薯-稻-稻”種植模式存在的茬口銜接不暢,經濟效益低等問題,作物所自2015年承擔了公益性行業(農業)專項課題,經不斷探索和研究,建立了“馬鈴薯-鮮食玉米-中晚稻”高效種植模式。雖然受低溫、陰雨和寡照等不良氣候條件影響,作物所培育的“粵甜28號”依然表現出高產、優質、抗逆等品種特性,畝產可達到1494.60公斤;現場品嚐表明,各示範鮮食玉米品種品質優良。
惠州市目前是廣東省稻田麵積最大的地級市之一,傳統的種植模式常因茬口銜接不合理限製了經濟效益的提升。針對這一情況,胡建廣研究員表示,此次觀摩品鑒會放在惠州市舉辦,旨在改變粵東沿海地區傳統的“薯-稻-稻”種植模式,以經濟作物效益高、生育期短的“鮮食玉米”替代傳統的種植模式中的 “早稻”,縮短了種植時間,為後茬作物中 晚稻及馬鈴薯種植提早了時間,實現了三季作物茬口順暢銜接,鮮食玉米畝產值顯著高於早稻,可實現“提質、增效”,有助於提升粵東沿海地區農業的高效發展。
胡建廣副所長和李康活研究員還接受了惠東廣播電視台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