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遺傳育種團隊|小花生大作為
時間:2021-01-08 10:07
來源:本網原創稿
【字體:大中小】
廣東花生年種植麵積500萬畝,長期以來位居全國第三,僅次於河南和山東。同時花生也是廣東省第二大農作物,僅次於水稻。廣東花生能保持如此大的種植麵積,有賴於廣東省內花生育種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必威betways 花生遺傳育種團隊(下稱省農科院花生研究團隊)是國內最早從事花生育種與栽培研究的團隊之一,對廣東花生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團隊現有成員13人,二級研究員1人,三級研究員2人,四級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3人,其中博士6人;團隊成員中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有8人。近五年,團隊成員晉升正高職稱2人,晉升副高職稱2人,引進博士2人,聯合培養研究生3人。現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丁穎科技獎獲得者1名,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係崗位專家和綜合試驗站站長各1人,廣東省花生大豆產業技術體係崗位專家1人,珠江科技新星2人。
必威betways 花生遺傳育種團隊(下稱省農科院花生研究團隊)是國內最早從事花生育種與栽培研究的團隊之一,對廣東花生產業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團隊現有成員13人,二級研究員1人,三級研究員2人,四級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3人,其中博士6人;團隊成員中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有8人。近五年,團隊成員晉升正高職稱2人,晉升副高職稱2人,引進博士2人,聯合培養研究生3人。現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丁穎科技獎獲得者1名,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係崗位專家和綜合試驗站站長各1人,廣東省花生大豆產業技術體係崗位專家1人,珠江科技新星2人。
團隊在花生基礎研究上取得突破顯著。2006年牽頭舉辦了首屆國際花生基因組大會,邀請全球100多位花生專家參會,成功組建了國際花生基因組計劃聯盟。會後,團隊迅速啟動國際花生基因組計劃,在國際上主導完成花生野生種和栽培種全基因組測序工作,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和《分子植物》上。其中花生栽培種全基因組測序結果作為《分子植物》的封麵文章被評為2019年該期刊的十大高被引論文。目前,國際花生基因組大會已先後在中國、美國、印度、馬裏、澳大利亞、巴西、阿根廷、塞內加爾等國召開了十一屆,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持續提高。
花生栽培種測序結果以封麵文章發表在《分子植物》上
此外,團隊還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研究,先後與國際半幹旱熱帶作物研究所、美國佐治亞大學、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中心、越南農業科學院等多個科研機構在花生種質資源引進、基因組測序、抗黃曲黴侵染等方麵開展國際合作研究,並獲得2019年度“廣東省betway亞洲官方 獎”。
省農科院花生研究團隊是國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南方花生分中心的技術依托團隊,在廣東乃至全國花生育種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上世紀50年代廣東花生單產不足100斤/畝。產量低、抗性差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廣東乃至全國花生產業麵臨的棘手問題。為此,省農科院於上世紀50年代組建花生研究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花生新品種選育工作。經過60多年的不懈努力,花生品種選育取得了長足進展。團隊培育的“粵油”和“航花”係列花生品種推廣麵積占全省花生種植麵積50%以上,深受農民喜愛。概括起來,該團隊在花生品種選育和示範推廣上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1.資源收集
省農科院花生研究團隊自1954年開始就已經開展花生種質資源的收集、鑒定和保育研究,迄今已收集保存花生種質資源4560份,是國內保存花生種質資源最多的科研團隊之一。先後為國內尤其南方各育種單位提供寶貴的育種親本,並培育出一係列優良花生新品種。
2.高產育種
新中國成立後,廣東花生高產育種取得三次突破。第一次突破是20世紀70年代,代表性品種為粵油551和粵油116。新品種比當時農家種增產30%以上,推廣後的種植麵積曾一度高達全省花生總麵積的90%以上。第二次是“八五”時期,代表性品種為汕油523和粵油223,這兩個品種在廣東省區試種,比對照種粵油116分別增產12.36%和12.3%,迅速取代了粵油116和粵油551,對廣東省花生單產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第三次是“十五”期間,省農科院花生研究團隊選育出比對照種汕油523增產15%以上的超高產花生新品種粵油7號,並迅速在全省推廣應用,年種植麵積超過100萬畝,實現飛躍式增產。在粵油7號的影響下,廣東各個育種機構紛紛啟動超高產育種,先後培育出粵油13、航花2號、汕油188、湛油75等超高產品種。
3.抗青枯病育種
青枯病是廣東花生主要病害之一,也是華南地區花生的一種嚴重病害。青枯病危害造成減產一般損失10%~20%,嚴重時高達50%以上,甚至失收。上世紀70年代,抗青枯病育種成為廣東省花生育種的重要目標。隨著生產發展,育種目標由開始的單抗育種目標發展到兼抗和多抗。利用鑒定篩選出的抗性種質資源,通過係統選育、雜交育種、輻射誘變等方法,省農科院花生研究團隊先後育成一係列高抗青枯病花生品種,如獅選3號、獅選64、粵油320-14、粵油589、粵油92、粵油256、粵油200、粵油114、航花2號等,有效阻止青枯病的大麵積發生。
4.抗鏽病育種
花生鏽病是華南花生產區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種流行性病害,蔓延迅速,危害性大。20世紀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先後在湛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海南陵水縣發現此病。70年代初,花生鏽病在廣東迅速蔓延,特別是在南部沿海地區。據不完全統計,1972年,廣東花生鏽病發病麵積占60%。1973年,湛江、汕頭地區花生鏽病發病麵積分別占85.6%、51%,損失達20%~30%。該病在花生的四季種植中均會發生,各地花生種植都不同程度受其危害,成為危害廣東花生最普遍、最嚴重的病害之一,也是造成花生單產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鏽病育種一直是廣東花生育種的重要目標。
自1965年起,省農科院花生研究團隊以獅選64、NcAc17090、PI393518、Ec76446(292)以及印度花皮為抗源,通過有性雜交和係統選育,先後育成粵油169、粵油551、粵選58、粵油223、粵油79、粵油114、粵油14、粵油7號等高產抗鏽病品種,並在生產上大麵積推廣應用,有效控製廣東省花生鏽病發生和流行。
5.示範推廣、服務三農
在培育花生新品種的基礎上,團隊也對新品種進行大力示範推廣。“十三五”期間,團隊中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每年向全省花生產區免費派送2萬斤花生種子,每年創建300個“花生示範根據地”。以“花生示範根據地”為據點,結合微信公眾號“南方花生”的宣傳,向周邊輻射推廣。經過幾年努力,新品種示範的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勢。其推廣模式先後得到人民日報、學習強國、新華網、南方+、鳳凰網、珠江電視台、湛江電視台、河源電視台等國內多家媒體報道。團隊培育的當家品種粵油7號和航花2號在南方的推廣麵積均超過1000萬畝,成為近20年來南方推廣麵積最大的兩個花生品種。航花2號更是被評為廣東省十大最受歡迎的農作物品種。
省農科院花生研究團隊是國家油料作物改良中心南方花生分中心的技術依托團隊,在廣東乃至全國花生育種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上世紀50年代廣東花生單產不足100斤/畝。產量低、抗性差是新中國成立之後廣東乃至全國花生產業麵臨的棘手問題。為此,省農科院於上世紀50年代組建花生研究團隊,率先在國內開展花生新品種選育工作。經過60多年的不懈努力,花生品種選育取得了長足進展。團隊培育的“粵油”和“航花”係列花生品種推廣麵積占全省花生種植麵積50%以上,深受農民喜愛。概括起來,該團隊在花生品種選育和示範推廣上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1.資源收集
省農科院花生研究團隊自1954年開始就已經開展花生種質資源的收集、鑒定和保育研究,迄今已收集保存花生種質資源4560份,是國內保存花生種質資源最多的科研團隊之一。先後為國內尤其南方各育種單位提供寶貴的育種親本,並培育出一係列優良花生新品種。
2.高產育種
新中國成立後,廣東花生高產育種取得三次突破。第一次突破是20世紀70年代,代表性品種為粵油551和粵油116。新品種比當時農家種增產30%以上,推廣後的種植麵積曾一度高達全省花生總麵積的90%以上。第二次是“八五”時期,代表性品種為汕油523和粵油223,這兩個品種在廣東省區試種,比對照種粵油116分別增產12.36%和12.3%,迅速取代了粵油116和粵油551,對廣東省花生單產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第三次是“十五”期間,省農科院花生研究團隊選育出比對照種汕油523增產15%以上的超高產花生新品種粵油7號,並迅速在全省推廣應用,年種植麵積超過100萬畝,實現飛躍式增產。在粵油7號的影響下,廣東各個育種機構紛紛啟動超高產育種,先後培育出粵油13、航花2號、汕油188、湛油75等超高產品種。
3.抗青枯病育種
青枯病是廣東花生主要病害之一,也是華南地區花生的一種嚴重病害。青枯病危害造成減產一般損失10%~20%,嚴重時高達50%以上,甚至失收。上世紀70年代,抗青枯病育種成為廣東省花生育種的重要目標。隨著生產發展,育種目標由開始的單抗育種目標發展到兼抗和多抗。利用鑒定篩選出的抗性種質資源,通過係統選育、雜交育種、輻射誘變等方法,省農科院花生研究團隊先後育成一係列高抗青枯病花生品種,如獅選3號、獅選64、粵油320-14、粵油589、粵油92、粵油256、粵油200、粵油114、航花2號等,有效阻止青枯病的大麵積發生。
4.抗鏽病育種
花生鏽病是華南花生產區主要病害之一,是一種流行性病害,蔓延迅速,危害性大。20世紀60年代中至70年代初,先後在湛江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海南陵水縣發現此病。70年代初,花生鏽病在廣東迅速蔓延,特別是在南部沿海地區。據不完全統計,1972年,廣東花生鏽病發病麵積占60%。1973年,湛江、汕頭地區花生鏽病發病麵積分別占85.6%、51%,損失達20%~30%。該病在花生的四季種植中均會發生,各地花生種植都不同程度受其危害,成為危害廣東花生最普遍、最嚴重的病害之一,也是造成花生單產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抗鏽病育種一直是廣東花生育種的重要目標。
自1965年起,省農科院花生研究團隊以獅選64、NcAc17090、PI393518、Ec76446(292)以及印度花皮為抗源,通過有性雜交和係統選育,先後育成粵油169、粵油551、粵選58、粵油223、粵油79、粵油114、粵油14、粵油7號等高產抗鏽病品種,並在生產上大麵積推廣應用,有效控製廣東省花生鏽病發生和流行。
5.示範推廣、服務三農
在培育花生新品種的基礎上,團隊也對新品種進行大力示範推廣。“十三五”期間,團隊中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每年向全省花生產區免費派送2萬斤花生種子,每年創建300個“花生示範根據地”。以“花生示範根據地”為據點,結合微信公眾號“南方花生”的宣傳,向周邊輻射推廣。經過幾年努力,新品種示範的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勢。其推廣模式先後得到人民日報、學習強國、新華網、南方+、鳳凰網、珠江電視台、湛江電視台、河源電視台等國內多家媒體報道。團隊培育的當家品種粵油7號和航花2號在南方的推廣麵積均超過1000萬畝,成為近20年來南方推廣麵積最大的兩個花生品種。航花2號更是被評為廣東省十大最受歡迎的農作物品種。
花生種子派送到全省花生產區
向種植戶分發花生種子
團隊積極響應國家“十三五”脫貧攻堅計劃,先後派出農村科技特派員扶持河源市連平縣隆街鎮沐河村、南雄市坪田鎮老龍村和韶關市翁源縣周陂鎮光明村的花生產業,每年免費為每個貧困村派送花生種子1000斤,舉辦培訓班1-2場,以及不限次數的技術指導。經過三年努力,三個貧困村種植的花生品種已全部升級換代,新品種產量比原來增產30%以上,農民每畝增收500元以上,加快了村民脫貧致富的步伐。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作為南方花生產區科技創新主力軍,團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百舸爭流、更進一步,要研究出更多“高產、優質、抗病”的花生“金種子”,幫助更多的農民實現增產增收……這些願景也正是必威betways 花生遺傳育種團隊“花生人”上下求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