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標所在秸稈和工程菌降低中國三種地帶性土壤外源銅移動性的時間效應方麵取得新進展
近日,質標所在國際學術期刊Pedosphere(大類一區),發表了題為“Time effect of rice straw and engineered bacteria on reducing exogenous Cu mobility in three typical Chinese soils”的研究論文。質標所石含之為第一作者,杜瑞英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采礦、工業及農業活動造成了土壤中銅的富集。當土壤中銅濃度過高時,會對植物、動物及人類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秸稈是一種常見的農業廢棄物,其上含有羥基、羧基等官能團,可吸附土壤中銅。土壤中細菌數量巨大,細菌表麵的羧基、磷酸基、巰基等表麵官能團,可深刻影響土壤中銅的化學行為。以往研究關注較多的是幾天或者幾個月內重金屬的老化過程,對於長時間尺度下,有機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對外源銅老化的影響研究較少。因此,質標所選取我國由南向北的紅壤、褐土及黑土三種地帶性土壤,設計添加外源銅、秸稈和細菌的土壤培養試驗。在試驗持續的24個月內,研究人員測定土壤中銅的化學形態,計算銅移動性、秸稈和細菌降低銅移動性的效率及時間效應等。研究結果表明,秸稈、細菌在不同類型土壤中,對於降低銅移動性效率最大時期及時間效應不同,可為不同類型土壤、秸稈降低銅移動性的施用方法提供理論依據。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必威betways 院長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02016022000054
圖1不同處理下銅移動係數降低的百分比
表1 銅移動係數隨時間變化的百分比
*計算方法:(MF8-mon-MF4-mon)/MF4-mon*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