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科所黃羽肉雞節糧性狀研究在國際期刊iMeta發表
近日,我院動科所家禽育種團隊在黃羽肉雞節糧性狀研究方麵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Integrating Gut and IgA-Coated Microbiota to Identify Blautia as a Probiotic for Enhancing Feed Efficiency in Chickens”為題在微生物學領域國際頂尖期刊iMeta(JCR微生物學一區TOP,IF=23.7)發表。動科所為論文唯一完成單位,舒鼎銘研究員和計堅研究員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謝春琳博士為論文的第一作者,瞿浩研究員、羅成龍研究員、陳鵬高級畜牧師、嚴霞高級畜牧師等為論文共同作者。
論文摘要圖
黃羽肉雞是我國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畜禽品種,也是廣東的優勢種業。全國黃羽肉雞年出欄量超35億羽,約60%的品種來自廣東。飼料耗用約占家禽生產總成本的70%左右,如何進一步提高家禽飼料利用效率是家禽育種領域重要的科學問題。腸道微生物作為宿主的第二基因組,在畜禽重要經濟性狀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有趣的是,近年來研究表明免疫球蛋白A(IgA)作為腸道中分泌最多的抗體,可以調控腸道微生物組成和多樣性。因此,本研究以長期選育的高/低RFI惠陽胡須雞遺傳資源群體為研究對象,係統比較了高/低係的腸道微生物和IgA結合微生物的發育變化規律和組成差異;進一步通過糞便微生物移植(FMT)技術,明確了腸道微生物可顯著影響雞飼料利用率;整合盲腸微生物組和IgA結合微生物組信息,發現了宿主免疫IgA可通過結合Blautia調控黃羽肉雞節糧性狀,並闡明了通過誘導B細胞活化產生IgA的作用機製。
這一成果從宿主免疫IgA與微生物互作的新角度,為提高黃羽肉雞節糧性狀提供新策略。
本研究獲得了國家肉雞產業技術體係(CARS-41-G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2172687、32302755)、廣東省科學技術廳(2022B0202160009)、豬禽種業全國重點實驗室(2023QZ-NK02、GDNKY-ZQQZ-K1)、必威betways 金穎之光(R2023PY-JG012)和科技人才引進專項(R2022YJ-YB3013)等項目資助。
動科所家禽育種團隊長期從事黃羽肉雞遺傳育種與新品種產業化技術研發等工作,團隊培育的嶺南黃雞I號、II號、3號和5號配套係先後獲得了國家畜禽新品種證書,連續多年入選國家農業主導品種,“嶺南黃雞”年推廣父母代種苗達600萬套,全國品種市場占有率約15%。
原文鏈接DOI:https://doi.org/10.1002/imt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