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華矮6號”是典型晚秈遲熟品種,1978年晚季用晚青/青蘭F4中間材料與華竹矮雜交,於1981年春育成,是一個具有高產,高抗白葉枯病,適應性廣,品質好,多方兼備的新品種。該種葉片窄直,葉肉厚,主脈發達,特別是功能葉片麵積大,葉長而不披,與我省曆史上曾大麵積當家的“包選2號”有相似的莖葉結構,適應華南地區晚季前期高溫強光,後期溫度較低,蒸發量大的生態條件,適宜在我省中南稻作區,瓊雷稻作區和廣西南部地區種植,在這些地區作為當家十多年的“包胎矮”等係統品種接班種。1981年參加新品種適應性鑒定,15個點平均畝產329.5公斤,名列首位,比“二白矮”增產15%,增產顯著,1982—1983兩年省區域試驗,平均畝產為353.1公斤和364.1公斤,比“二白矮”比較,產量差異不大。1982—1984年連續進行三年中間試驗,麵積分別為一萬畝、五十萬畝和一百五十萬畝,均獲得成功。1982年分別在陽江、中山等6個縣市中試一萬畝,表現良好,中山市黃圃區實收1420畝,平均畝產414.4公斤,畝產超千斤的有60畝;陽江縣種植6125畝,平均畝產359.5公斤。1983年雖受9號和14號台風襲擊,白葉枯病嚴重,但五十萬畝“青華矮”經受了惡劣氣候條件的考驗,同樣獲得成功。如中山市坦洲區種植“青華矮”3.9萬畝,平均畝產仍有343.5公斤,比感病翻秋品種增產25.3%,產量超曆史水平,在大災之年奪得了大豐收;陽江縣種植35萬畝,統計500個農戶,“青華矮6號”1120畝,平均畝產260.5公斤,比對照品種“包選2號”、“二包矮”平均增產35%,1984年兩廣已推廣150萬畝,中山、陽江和廣西防城等縣市已成為當家品種。“青華矮”推廣種植兩年,增產效果顯著,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青華矮6號”米質二級,改變了過去隻追求產量而忽視質量的傾向,還由於該種抗性強,可少施或不施農藥,在改善人民
生活,提高健康水平等方麵都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四年的生產實踐證明了“青華矮”對晚季後期低溫幹燥的氣候條件以及沿海鹹酸田、山坑冷底田等特殊田類,不同栽培條件都有較好的適應性,對一些病蟲害還有綜合的抗性,大麵積栽培畝產可達400公斤,高產的可達500公斤,使豐產性和抗病性進一步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