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水稻研究所> 科學研究> 科技成果> 獲獎成果

水稻高產穩產栽培技術規程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 【字體:
成果名稱 水稻高產穩產栽培技術規程
登記年份 1990
級別 國家級
獎項 科三等
證書號 農-3-022-01
獲獎單位及排名
本單位獲獎人員及排名 楊觀宋 李康活 潘玉燊 陳煒欽 莫曼紅
授獎部門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
獲獎時間(證書日期)
備注 成果獲獎2次
詳細介紹


該規程具有與目標產量相一致的生育指標及其規範化的控製技術,規程的技術路線是低群體、高成穗、爭大穗、奪高產。理想的莖穗數結構是分蘖形成的穗數占總穗數的比率和總成穗率均為65%左右,選用高產良種,培育適齡壯秧,合理密植,能按水稻生長發育規律施肥,肯定了中期施肥高效益及其必要的條件,創造條件在水稻生長中期施氮、鉀結合的分化肥以增加分蘖,提高成穗率和促大穗,增加粒數。明確了中遲熟品種“三青二赤”的葉色變化生育模式,即3分蘖盛期、幼穗發育二期末至六期和齊穗期顯“青”,幼穗一苞分化前後和孕穗中期顯“赤”。以移植期、回青期、始蘖期、夠苗期、幼穗發育一至五期、劍葉全出後六天或齊穗期是增產效應高的栽培關鍵時期,以其各項生育指標為調控依據。找出準確簡易可行的診斷方法:有效分蘖的診斷指標;植株幹物重的簡易診斷方法;植株全氮的簡易診斷方法;植株累積吸氮量的簡易診斷方法;土壤提供植株吸氮量的簡易預測方法;中後期施氮量的簡易診斷方法。應用米尺和水稻葉片比色卡,以確定施氮量,使整套技術實現了模式指標數量化,診斷儀表化,技術措施規範化。應用該規程均有增產效果,特別是在中、低產田的應用效果更佳。應用該項成果投資少、見效快、效果大,1986-1989年在我省不同類型地區的1800多萬畝稻田推廣,每畝可增產稻穀20餘公斤,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地址:廣州市金穎東一街3號 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