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我國當前稻癭蚊防治中急需抗稻癭蚊水稻品種的實際,開展了對原產我國海南島並由我院發掘的水稻品種“大秋其”抗稻癭蚊基因的係統研究。通過昆蟲學、遺傳育種學、分子生物學多學科協作攻關,用抗性鑒定篩選、雜交育種、抗性遺傳和現代分子生物技術緊密結合方法,在抗性育種、抗性遺傳和抗性基因標記和定位上均取得顯著進展。一、在抗性育種上,以稻癭蚊抗源“大秋其”作親本,育成了適應華南稻癭蚊發生環境種植的抗稻癭蚊新品係、“多抗1號”、“抗蚊2號”、“抗蚊青占”等5個,鑒定並確認大秋其及其衍生品係、抗蚊2號、多抗1號、抗蚊青占等抗廣東的4個稻癭蚊生物型及江西、廣西、福建等地的稻癭蚊種群,是我國稻癭蚊抗性育種和抗性研究的突破進展。二、在遺傳研究方麵,首次發現這個抗性基因受顯性單基因控製,與國外已報道或定名的抗稻癭蚊基因GM1、Gm2、Gm3和Gm4、不等位,是一個新的抗稻癭蚊基因,將其命名為Gm6.三、在分子生物技術研究上,首次成功地應用RAPD技術,標記了Gm6基因並將其定位在水稻第4染色體上,位於RG214和RG476兩個RFLP標記之間,為構建水稻基因組RFLP圖譜增加一個有較大應用價值的分子標記。四、研究結果在國內外刊物或學術討論會上發表論文9篇,在《植物保護學報》上發表的論文《抗稻癭蚊品種多抗1號的抗性遺傳分析及抗性基因定位》被評為1996-1997年度廣東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發表的論文被多次引用;育成的抗蚊2號、抗蚊青占等品係已被廣西、福建、江西和廣
東清遠、博羅等地試種或作為抗稻癭蚊育種中間材料應用;多抗1號已被國際水稻遺傳評價試驗網的國際稻癭蚊圃應用;發現的Gm6基因已引起有關部門重視並列為重點課題作進一步研究。該成果咋稻癭蚊抗性遺傳和抗性育種研究方麵屬國內領先水平,在抗稻癭蚊基因Gm6的鑒定、分子標記和定位方麵達到國際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