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水稻研究所> 科學研究> 科技成果> 獲獎成果

優質、豐產、抗病兩係雜交稻培雜雙七的選育與應用

時間:1970-01-01 08:00 來源: 【字體:
成果名稱 優質、豐產、抗病兩係雜交稻培雜雙七的選育與應用
登記年份 2002
級別 省級
獎項 科一等
證書號 2002-農-1-001-D01
獲獎單位及排名
本單位獲獎人員及排名 王 豐 彭惠普 李曙光 謝振文 伍應運 黃健文 劉振榮 廖亦農 黃德娟 吳玉坤 梁世湖 李傳國 鄭海波
授獎部門 廣東省人民政府
獲獎時間(證書日期)
備注 成果獲獎2次
詳細介紹


“培雜雙七”是通過采用兩係法雜交稻育種新技術,鑒定篩選雄性不育起點溫度低、品質好、抗性強、株型好、豐產性能好、適合華南地區光溫生態條件的水稻親本材料培矮64S與雙七占組配而成的兩係雜交稻新組合,該組合具有高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豐產,優質、適應性廣、製種產量高等特點,經中國水稻研究所米質測試分析,有6項指標達部頒優質米一級標準,5項達優質米二級標準,稻瘟病全群抗比為97%,達高抗水平,1998年、2000年、2001年分別通過廣東、廣西、湖南等省和國家品種審定,是廣東省第一個通過國家級品種審定的絲苗型特二級優質米雜交稻新組合。摸索出一套高產製種技術,較好地解決了培矮64S柱頭小、活力差、父本花期短等技術難關,使大麵積製種產量達150公斤/畝以上。培雜雙七的育成與應用,改變了雜交稻高產不優質,優質不抗病的局麵,被省和國家列為種植結構調整的優良品種。該組合在廣東、廣西、湖南等華南稻區累計推廣應用麵積965萬畝,增產稻穀4.8億公斤,創社會經濟效益6億元以上。

地址:廣州市金穎東一街3號 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