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科技助“荔”,譜寫鄉村振興之歌
4月的廣東,風輕雨潤,走進“中國荔鄉”廣東省茂名市,當地的荔枝新品種“香蜜早”已掛滿枝頭,再過半個月就將進入采摘期。
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茂名市,走進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他先後察看荔枝種植園、農業合作社,對鄉親們靠發展荔枝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表示肯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裏是“荔枝之鄉”,發展荔枝種植有特色有優勢,是促進共同富裕、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舉措,農村特色產業前景廣闊。
借力科技解決“大小年”問題
茂名荔枝的產量一枝獨秀,從一組數據可窺一斑:全市荔枝種植麵積約139萬畝,是世界上最大的連片荔枝生產基地,年產量約占廣東的1/2、全國的1/4、全世界的1/5。
如何讓荔枝這個“當家花旦”賣出好價錢,這些年茂名動起科技賦能的主意。“良種良法。良種就是新品種,我們選育出適合茂名氣候環境的荔枝新品種,並推廣應用;良法則是應用技術手段克服中晚熟品種‘大小年’現象。”廣東省荔枝產業技術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廣東荔枝產業聯盟秘書長、必威betways 果樹研究所研究員向旭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我的果園中嫁接種植了特早熟新品種‘香蜜早’,增加荔枝優質品種冰荔的種植麵積。”高州市根子鎮何建和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何建和自信地說,“有了種質和技術保障,不用擔心荔枝的‘大小年’。”
有了技術,古老的荔枝樹煥發生機。柏橋村的荔枝種植園是目前全國麵積最大、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古荔樹最多、品種最齊全的古荔園之一。這裏有白糖罌、黑葉、白蠟等10多個荔枝傳統古老品種。
近幾年,茂名荔枝通過打好產業、市場、科技、文化“4張牌”,促進荔枝產業高質量發展,全產業鏈實現產值超百億元。
攻克育種技術讓荔枝成致富果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深受消費者喜愛的荔枝,如今新品種越來越多,身價也愈發顯“貴”。新品種“北園綠”的售價曾賣到1049元/斤。
廣東荔枝進入高端市場的背後,與荔枝育種新技術分不開。向旭所主導的“荔枝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正逐步走向成熟,並已培育出仙進奉、翡脆、北園綠、玲瓏、冰荔、禦金球等新品種。
“荔枝品種繁雜,加上各個地方互相引種,僅憑外觀難以鑒定出具體品種。因此,我們需要通過分析遺傳基因結構,找到標記身份的特殊基因片段,為荔枝品種做‘親子鑒定’,建立‘分子身份證’。”向旭表示,這不單單是鑒定品種,關鍵在於可提高育種效率。
2008年至今,廣東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利用保存的600多份種質資源建立起荔枝基因庫,並繁育了50萬株實生後代,為分子標記技術提供了700多個DNA片段。“利用該技術可對特定性狀進行分子標記,科研人員無需等到荔枝樹掛果,隻需從樹中提取DNA,即可分析雜交育種情況。”向旭告訴記者,相比於以前長達15—20年的育種時間,應用此技術的雜交育種周期可縮短到5年左右。
隨著荔枝關鍵技術被攻克,改良接種技術不斷升級,荔枝正成為廣大荔農致富的“甜蜜果”。“這些新技術已經應用到茂名和廣東其他地區的荔枝種植中。”每次向旭到果園推廣技術時,果農熱情高漲,把他團團圍住,“經濟效益提高了,農民學習新技術的積極性也提升了”。
多方麵完善產業鏈條
廣東荔枝產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由於荔枝是鮮活時令產品,保存期短。如何挖掘其附加值成為增收的關鍵?
“我們除了提供種業新技術,還組織果農打造品牌,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加工生產荔枝酒、荔枝醋、荔枝幹等產品,從生產種植、產品加工、市場銷售等方麵完善產業鏈條。”向旭說。
在位於高州市根子鎮的中國荔枝博覽館內,荔枝加工產品琳琅滿目。近年來,高州的荔枝加工業發展迅猛,據統計,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129家、作坊上萬個,年加工量78萬噸,年產值超40億元。
數字經濟的加持下,越來越多果農湧入電商大軍。去年6月1日,首批共23噸荔枝從茂名田間采摘攬收後,發往湛江吳川機場。6月2日淩晨,兩架滿載荔枝等農產品的B737順豐全貨機從湛江吳川機場騰空而起,清晨荔枝就到達北京、杭州消費者手中,用最快速度鎖住荔枝的新鮮味道。
“農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優化品種結構、加強核心技術攻關研究和健全技術推廣體係,荔枝也如此。”向旭說。如今的廣東,“小荔枝”正在帶動農業產業“大變化”,成為富民增收的“大產業”,講述著廣東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的精彩故事,譜寫出一曲鄉村振興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