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科技特派員給我們吃下‘定心丸’”
專家到田間地頭支招,荔農難題迎刃而解再獲豐收
“阿謙,你們家果園今年荔枝豐收啦?”
“可不是,前幾天省裏的專家來測產,說是增收15%呢!”
嶺南盛夏,在廣州市增城區仙村鎮基崗村的仙進奉荔枝種植基地內,一簇簇飽滿鮮紅的荔果壓彎了枝頭。仙基農業公司總經理陳海謙與前來參觀的同行談論著今年的好收成,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然而,一個月前,陳海謙還因荔枝落果偏多而一籌莫展,直到省農村科技特派員的到來,才讓他心裏踏實了不少。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廣東時指出,荔枝種植有曆史傳承和文化底蘊,特色鮮明,優勢明顯,市場空間廣闊,要進一步提高種植、保鮮、加工等技術,把荔枝特色產業和特色文化旅遊發展得更好。
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牢記總書記囑托,紮根大地,提高荔枝種植、保鮮、加工等技術,為農業發展插上科技“翅膀”。
遇難題找專家
5月20日,陳海謙一大早就徘徊在果園裏,連連歎氣:“前段時間連續陰雨天氣,剛好是仙進奉的生理落果期,又碰到下雨,黴菌、蒂蛀蟲都來了,落果有點多。”看著掉在地上的青色荔果,他有點犯難。
“解決生理落果期的落果,有很多辦法,如打葉麵肥、打保果藥等。”陳海謙說,公司的工人也有一些經驗,但如何“對症下藥”,如打多少葉麵肥、哪些樹需要打、濃度是多少、保果藥怎麼打,就需要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指導。
這時,陳海謙想到了技術專家向旭——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荔枝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廣東省農科院果樹所研究員,他長期給仙基農業公司提供技術支撐。“一碰到棘手的難題,我們都會請教向老師,這次又得靠他了。”陳海謙說。
陳海謙立馬撥通了向旭的電話:“最近我們的荔枝落果比較嚴重,不知該怎麼辦?”
“現在正是荔枝坐果關鍵期,我這兩天抽空去看看。”電話那頭,向旭立刻表示願意前往現場提供幫助。
專家田頭開“良方”
兩天後,向旭便出現在了陳海謙的荔枝園,“走,看看去。”
爬山路、鑽樹林、撿落果……經過對果樹生長狀態和周邊環境的仔細觀察,向旭與陳海謙展開了深入探討:
“你看,像這個果是發育正常的,這麼青綠又這麼大,但是下麵的明顯就不一樣了,單從葉片發黃就可以看出來,果實發育是受阻的。”向旭拿起同一棵樹的兩顆果子作對比。
“葉子發黃該怎麼辦?”
“發黃說明下麵部分的光合作用比較弱,要適當增加一些激活細胞的調節劑和速效氮硝酸鉀,使葉片返綠,增加它的光合作用。”
向旭一邊解釋,一邊拿手機迅速敲出一份用肥用藥方案。“現在是果實發育中期,如果天氣不好,還會有病蟲害的問題。每隔10—15天,就要噴一次防護藥劑,並且輪換使用,減少病蟲對藥劑的抗性。”
聽罷,陳海謙立即聯係荔枝園的工人,按照向旭發來的方案調配藥劑。
另一邊,工人們配好藥劑,裝進噴霧機,為每棵荔枝樹細心施肥。“在樹的表麵來回噴兩次,樹冠內膛要噴到,確保每個部分都能噴到位。”向旭在一旁手把手指導。
“做農業靠天吃飯,經常碰到問題。多虧有農村科技特派員向老師團隊的指導幫助,這幾年的荔枝基本都能維持相對穩定的產量,給我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陳海謙指著果園上空說,“在他們的指導下,我們還安裝了自動噴藥係統和太陽能防蟲燈,目前也已投入使用,效果還不錯。”
“今年荔枝又豐收了”
一個月後,當向旭再次來到這片果園,看到掛滿枝頭的仙進奉荔枝,顆顆飽滿紅潤如紅寶石般誘人時,他欣慰地說道:“肉眼可見,今年結果比去年更多。”
“是的,我們按照您說的辦法去做,解決了落果的問題。今年我們果園的荔枝又豐收了。”陳海謙說。
“但也要注意采收期和采摘後的管理。”向旭接過話頭,叮囑道,“一方麵,荔枝一般在晴天的早晨采摘,最好每天9點前完成,采下以後及時送進冷庫。另一方麵,采摘前最好施點氮肥,采後也要及時修剪,為明年的荔枝季做好準備。”
陳海謙點了點頭:“我們果園經常跟周邊的農戶交流,我也會把您剛剛提的建議分享給他們。”
指導完成後,向旭又馬不停蹄地趕回省農科院,準備後續的測產工作。
“我們全所有四五十位專家承擔了農村科技特派員任務,尤其是在荔枝季,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地。”對於向旭來說,舟車勞頓已是“家常便飯”,從珠三角到粵東粵西粵北,全省各大荔枝主產區都有他的身影。據統計,今年他已為330戶荔農提供技術指導。近幾年,這一數據平均為600戶以上。
“作為農村科技特派員,我們不能總是待在實驗室,要到廣闊的農村去,把論文真正地‘寫’在田野大地上。”向旭說,“這幾年我們經常到一線去,和荔農交流經驗,基本克服了荔枝‘大小年’的問題。農民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我們也更有成就感,更有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