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推廣集成技術模式 帶動農戶參與酸土治理
2023年“我幫農民治酸土”行動在廣東台山市啟動
陣雨剛過,稻穀褪去青綠,粒粒金黃壓彎了稻稈。6月27日,在廣東省江門市台山市都斛鎮南村的稻田裏,幾台收割機正在收割早稻。
“這裏是典型的脫矽富鋁化土壤,土壤酸化問題很嚴重,在2022年年初建設酸化土壤改良試驗示範基地前,土壤pH值約為4.55。”必威betways 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張木在都斛鎮南村的省級耕地質量監測點介紹,“這裏種植的是當地常見的常規優質絲苗米品種。2022年在水稻種植前實施了各項改良技術措施,各類技術模式下水稻土壤pH值提升0.14—0.42個單位不等,當年的水稻畝產也提升了4%—11.7%。”
6月27日下午,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簡稱“耕地質量中心”)聯合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在都斛鎮啟動2023年“我幫農民治酸土”行動。這是今年耕地質量中心組織全國耕地質量監測保護體係開展“我幫農民建良田”實踐活動的三大行動之一,旨在深入開展主題教育的重要實踐活動,帶動全國耕地質量監測保護體係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基層群眾、深入生產一線,察民情訪民意,通過創建示範樣板田、舉辦技術培訓班、開展技術巡回指導,推廣一批酸化耕地改良治理的綜合技術,切實幫助農民群眾解決“急難愁盼”的耕地問題。
由於多年來對耕地不合理的“重用輕養”,我國耕地土壤退化問題十分普遍,當前全國仍有40%左右的耕地存在不同程度退化問題。耕地酸化問題尤為突出,會導致土壤退化、土壤板結、病害加重,對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危害。據統計,土壤酸化可導致農作物減產20%以上,甚至絕收。在pH值小於4.0的嚴重酸化情況下,有的地方出現過花生隻開花不結莢、顆粒無收的“花而不實”情況。此外,土壤酸化還是南方耕地土壤重金屬超標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我國耕地土壤酸化的區域在擴大、趨勢在加重。據全國測土配方施肥數據統計,全國土壤強酸化(pH<5.5)和極強酸化(pH<4.5)耕地麵積分別為2.93億畝和7566萬畝,較40年前分別增長72%和720%。不光是南方地區,在北方地區也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土壤酸化問題。
治理酸化土壤刻不容緩。“我們要針對酸化耕地治理存在的實際問題,集成創新綜合治理技術模式,多措並舉、精準發力,打造示範樣板田,開展技術培訓指導,擴大示範推廣,逐步構建為農民群眾解難題、辦實事的長效機製,為實現酸化耕地治理提供有力技術支撐。”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主任謝建華表示,今年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全麵鋪開,各省要充分利用普查結果,摸清耕地酸化家底,為酸化耕地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在2023年“我幫農民治酸土”行動啟動後,佛山金葵子植物營養有限公司向都斛鎮50餘位村民每人捐贈25公斤土壤調理劑,用於酸化耕地治理。
“廣東承擔酸化治理項目3年了,我們在工作中發現,土壤調理劑等產品送給農民後,因為農村缺乏青壯年勞動力,再加上撒施揚塵大、效率低、成本高,難以打通‘最後一公裏’。”廣東省農業環境與耕地質量保護中心副主任戴文舉在都斛鎮萬畝良田公園旋耕作業現場介紹,“今年,我們將酸化耕地治理的各項農機農藝措施捆綁在農民種植水稻的剛需環節上之後,能減少農機下田次數,降低種糧成本。我們提出了‘一機協同多用’和‘多機協同作業’2個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模式。”田間的履帶式旋耕機經過農戶改裝,在旋耕作業的同時還能均勻撒施土壤調理劑和有機肥。
今年是耕地質量中心連續第三年開展“我幫農民建良田”實踐活動。據統計,2022年“我幫農民建良田”實踐活動取得了積極成效,在全國創建核心示範樣板田844塊、144.59萬畝,舉辦技術培訓1839場13.4萬餘人次,開展技術巡回指導1.3萬次,解決耕地質量問題1838項,帶動企業捐贈土壤改良物資產品2323噸526萬元,建立培肥改良技術模式171項。今年,截至6月27日,在全國已創建核心示範樣板田444塊合計39.8萬畝,舉辦相關技術培訓1601場覆蓋8.5萬人,建立土壤培肥改良和治理修複模式118項,解決農民實際問題415項次。
圖為廣東省台山市都斛鎮酸化耕地治理“一機協同多用”和“多機協同作業”農機農藝融合技術模式示範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