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產係列】一“葉”一“花”如何撬動富民產業?
農業科技助力新品種研發,打造縣域“金名片”
開欄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各地推動產業振興,要把“土特產”這3個字琢磨透。在農業科技等力量的賦能下,廣東一批“土特產”走出一條豐收之路,成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強大助力。即日起,南方日報、南方+推出“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廣東‘土特產’”係列報道,敬請垂注。
金秋九月,在“中國紅茶之鄉”清遠英德市,雲霧繚繞、綿延不絕的茶山滿目盡是蒼綠……在中秋佳節,英德紅茶作為賞月、吃月餅的“絕佳搭配”,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在緊鄰英德市的韶關市翁源縣江尾鎮,標準化蘭花種植大棚鱗次櫛比,不少蘭花企業的電商團隊為蘭花上市季做足準備,推出禮盒裝、限時折扣等,為“蘭友”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
科技助力紅茶品牌價值連增
英德市地處粵北山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土壤大多呈酸性,為茶樹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被譽為“中國紅茶之鄉”。在這張“金名片”背後,有著漫長而堅韌的研發曆程。
由於英德市1956年從雲南引進的茶葉品種性狀複雜,類型差異大,一定程度上製約了英德紅茶品質形象的建立和推廣。
1961年,為培育適合英德紅茶發展的優良茶樹品種,必威betways (下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從1956年引進的雲南茶葉品種中,曆經27年的係統選育,成功選育出英德紅茶的當家品種——“英紅九號”。1988年,“英紅九號”被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定為省級茶樹良種並頒發品種證書。
1990年前後,英德紅茶產業麵臨外貿體製改革的挑戰,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專家們開啟了對“英紅九號”係列產品的全方位技術研發,成功研發出了銀毫茶和金毫茶,填補了國內大葉種名茶的空白。
此後,更多的“英紅九號”係列產品紛紛“問世”。2016年以來,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率先利用“英紅九號”夏茶資源研發出“和敬信廉”綠茶、紅茶、黃茶、白茶係列緊壓茶,以及利用樹齡超過30年的“英紅九號”老茶樹和“英紅九號”黃化茶青原料,研發出“老樹金英紅”和“英葟黃茶”,並批量推向市場。
“英紅九號”紅茶以“條索肥壯緊結、色澤烏潤顯毫、湯色紅濃明亮、甜香馥鬱高長、滋味鮮爽醇厚回甘好、葉底紅勻明亮”而著稱。截至目前,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已構建其“鴻雁”牌“英紅九號”係列產品金字塔結構,既充分利用了“英紅九號”不同季節茶青原料,又能有效推動“英紅九號”多茶類發展和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經過多年的市場培植,“英紅九號”這一茶品牌市場聲譽不斷擴大。2023年,“英紅九號”為代表的英德紅茶品牌價值持續實現12年連增,從2010年的6.62億元增長至37.18億元。
蘭花新品種選育帶來“新生機”
在翁源蘭花中,大花蕙蘭因其花多、花大、色豔、花期長而深受人們喜愛。然而,由於華南地區秋冬季溫度高,花芽發育容易受阻,導致多數品種不能開花或開花品質差。
針對大花蕙蘭應春節開花和香味品種選育難題,省農科院環境園藝研究所蘭花研究團隊多年來紮根一線,潛心研究。該團隊的領頭人、環藝所所長朱根發發現了問題的症結所在:引進的大花蕙蘭由於秋冬季溫度高而花芽發育容易受阻,而人為低溫處理則生產成本較高。
於是,他們另辟蹊徑,利用廣東原產的墨蘭和建蘭,和引進的大花蕙蘭進行雜交,經過反複試驗,最終培育出了一係列株型小巧、花色鮮豔、花期長且容易種植開花的雜交蘭係列品種。
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還製定了小株型雜交蘭生產技術規程,推進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小株型雜交蘭完整產業鏈的建立和發展。受益於此,翁源縣成為全國最大的蘭花生產基地,小株型雜交蘭產業從無到有,成為廣東特色花卉產業及全國優勢產業之一。
同樣廣受歡迎的蝴蝶蘭,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然而,要突破蝴蝶蘭產業發展難題,關鍵在於新品種選育與規模化生產推廣。
省農科院環藝所蘭花研究團隊是我國最早開展蝴蝶蘭新品種選育的科研機構之一。他們攻克了蝴蝶蘭品種選育、配套組培快繁及栽培生產的技術瓶頸,培育蝴蝶蘭係列新品種超120個,其中獲國家植物新品種權證書的新品種27個,獲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評)定的新品種40個,國際登錄的新雜交種58個,並突破性培育出香花蝴蝶蘭新品種“香玉”和“紅漪”。
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緊密相連,為土特產帶來了新的生機。該團隊不僅支撐了佛山市的蝴蝶蘭產品升級,還通過產業培訓、技術指導、項目合作等多種方式,助力肇慶、雲浮等地的蝴蝶蘭產業發展,進而推進全省花卉產業的升級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