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必威betway安卓app

【南方日報】必威betways 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徐玉娟:科研“拚命三娘”助“嶺南佳果”走向世界

時間:2024-09-05 08:59 來源:南方日報 【字體:

微信圖片_20240905085636.png

  近日,當記者在必威betways 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簡稱“加工所”)裏見到徐玉娟時,她正帶領團隊成員在實驗室做實驗。

  不在實驗室,就在田間地頭,這是徐玉娟的日常常態,即便當上加工所所長後,這一習慣一直未改變。

  26年來,徐玉娟與她團隊的足跡遍及南粵大地,幾乎覆蓋桑果、柑橘和荔枝等所有主產地。通過無數次的試驗,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題,取得一項又一項突破性成果,推動“嶺南佳果”深加工、產業化,走出廣東、走向世界。

  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國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級農業領軍人才……諸多榮譽加身的徐玉娟仍堅守初心:“科研路上,即使再困難,有再多硬骨頭,我也要去‘啃’!”


  攻克桑果加工難題

  變“種桑養蠶”為“種桑養人”

  徐玉娟自小在軍營裏長大,這煉就了她不怕吃苦、不服輸、說幹就幹的品性,“走路像陣風,幹事雷厲風行”——身邊的同事都這樣評價她。

  徐玉娟自己也坦承,心裏有事便睡不踏實,所以經常工作至深夜。這種勁頭也讓她在科研工作中一路披荊斬棘、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

  桑果加工便是她最早涉足的領域。

  廣東是我國傳統的四大蠶區之一,本世紀初傳統蠶桑業呈現萎縮態勢,以種桑養蠶為主的蠶業所(加工所當時名稱為“蠶業所”)也急需轉型升級。

  圍繞桑果進行產品研發便是蠶業所的突破口,而作為所裏第一個食品科學專業的科技人員,徐玉娟一開始便勇挑重擔,投入到桑果加工研發中。

  彼時,在全國,桑果加工的研發還沒有先例。桑果果汁含量高、營養物質豐富,但采果期短,鮮果難以貯藏,徐玉娟和團隊便將方向鎖定在桑果汁的加工技術研發上。

  “當時單位做農產品加工的科研條件非常有限,實驗室隻有一個水浴鍋和一台天平。”徐玉娟回憶道,團隊一下鄉做實驗往往就是一整個月,而且大部分工序靠手工,經常通宵熬夜,“吃喝睡都在鍋爐旁”。

  在缺設備、缺人手的條件下,徐玉娟和團隊經過長期的堅持與不懈努力,一步步攻克了桑果加工的技術難題。1999年,加工所的第一瓶桑果汁誕生,後來技術不斷優化提升,最終研發了規模化生產桑椹原汁及果汁飲料加工技術,研發了係列桑果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率先在國內外實現了桑果汁的產業化生產,開創桑果利用的先河。

  “桑果綜合開發利用與產業化研究”於2004年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是徐玉娟團隊的第一項科研成果,相關技術在廣東、廣西、江西、浙江、上海等多地得到推廣。如今,加工所研發的“寶桑園”牌桑果汁在全國市場占有率已超九成,取得了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引領了全國桑果產業的發展。

  這讓徐玉娟真正體會到了做科研的價值和科研成果轉化的意義。“看到桑果加工技術能夠運用到產業中,相關產業也隨之發展起來,我感到非常高興,自己堅持了多年的工作確實沒有白費。”

  回顧桑果加工技術的研發曆程,徐玉娟坦言,“從0到1”開發桑果,最大的突破在於思維的轉變。“過去我們主要發展種桑養蠶等傳統農業,這已是傳承千年的曆史。如何轉變思路,另辟蹊徑,將‘種桑養蠶’的傳統方式轉變為‘種桑養人(即通過種桑來生產桑果汁等,給人們提供健康產品)’,創新是關鍵。”

  突破保鮮加工技術

  讓“嶺南佳果”走得更遠

  有了開發桑果汁的成功經驗,徐玉娟帶領團隊將技術研究拓展到柑橘、荔枝等其它熱帶亞熱帶果蔬加工領域。

  早在2000年,徐玉娟便與柑橘結緣。當時她還在江門新會研發桑果汁,偶然間,她發現柑橘皮被放置在馬路邊晾曬,而柑肉卻被丟棄?這激起了她的好奇心——“柑橘的果肉如何進一步利用起來?新會陳皮有何功效,為什麼越陳越好……”

  帶著這些疑問,徐玉娟和團隊一起踏上探索柑橘加工利用之路。

  在實踐中,徐玉娟發現,新會柑(陳皮)的傳統開皮法無論“兩刀法”還是“三刀法”,主要靠人工進行;陳皮製作也是采用在太陽下晾曬的傳統方式。

  這種加工方式粗放,容易發黴生蟲,還經常有農藥殘留,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徐玉娟和團隊創新運用機械剝皮以及現代化烘幹、貯藏、陳化手段,推動陳皮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規模化、標準化生產。

  同時,他們還揭示陳皮“越陳越佳”機理,實現了柑橘全果全資源利用。“過去陳皮主要用作中藥材。如今,市場上隨處可見陳皮茶、陳皮酸奶、陳皮零食等多種產品,柑橘果肉等副產品也能夠做成果汁、果酒等產品。”徐玉娟說。

  徐玉娟和團隊的研究有力推動了新會陳皮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新會,陳皮村、陳皮產業研究院等逐步建立起來。“以前大家會覺得,用新加工技術來改造提升陳皮傳統產業行不通。”新會陳皮村創始人吳國榮回憶說,“後來,徐所長團隊為我們實操陳皮烘幹等實驗,結果很成功,打消了我們的顧慮,大家都很感謝他們”。

  同時,荔枝、龍眼等嶺南特色水果的深加工問題也引起了徐玉娟團隊的關注。

  長期以來,對於荔枝保鮮和加工的研究,很多科研人員望而卻步。徐玉娟團隊則迎難而上,鎖定荔枝深加工方向,他們經常往返於實驗室、工廠車間,跑遍田間地頭,一次又一次實驗,不斷推倒重來。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20年的深入研究,徐玉娟團隊摸索出荔枝在加工過程中的物質變化規律,突破低溫榨汁、超高壓殺菌、專利菌株發酵、冷凍濃縮等關鍵技術和新工藝、新裝備,開發出高品質的荔枝果汁、濃縮汁、風味飲品、果酒、果醋、果幹等係列深加工產品並進行產業化,帶動荔枝等亞熱帶水果加工業快速發展。

  科研探索永無止境。近幾年,徐玉娟和團隊還在進一步探索荔枝的保鮮技術。

  令人欣喜的是,徐玉娟帶領團隊終於突破了超低溫凍眠鎖鮮技術,可使保存10個月左右的荔枝維持八九成風味,實現荔枝的“全年上市”,目前這項技術已產業化運用。

  超低溫凍眠鎖鮮技術的突破和產業化應用,大大延長荔枝的儲存和銷售時間,助推這一“嶺南佳果”進一步走向全國、遠銷全球。

  投身農業科研事業

  把女兒哄睡後又回實驗室

  一粒種子,隻有深深地植根於沃土,才能生機無限。作為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徐玉娟還帶領團隊長期紮根廣東大地開展技術幫扶,主動對接荔枝、陳皮、柚子、菠蘿等30多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在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保鮮儲運、園區規劃建設等方麵提供技術服務,“我們研發的技術就是為企業所用,為產業所需”。

  目前,加工所已與格力集團、中集集團、海天集團、廣藥集團等省內外50餘家企業深入合作,實現科技成果轉化100餘項。“我們還全方位、‘零距離’服務廣大中小企業和合作社。”徐玉娟說。

  據廣東佳寶集團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與加工所展開了多年合作,加工所提供了公共服務平台,降低了產品科研成本。同時,徐玉娟團隊還幫助公司建設了食品生產線,傳授農產品加工技能。

  “水果時令性強,需要在成熟季節加工處理好所有產品。我們把工廠建到果園裏,讓科技人員在一線紮根。”徐玉娟說,作為農業科技人員,就是要到一線,幫助農戶增收,服務企業發展,以科技支撐我省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百千萬工程”和鄉村全麵振興增添一份力。

  徐玉娟是同事們眼中的“拚命三娘”,也是加工所和團隊的主心骨,她將自己的青春、激情與汗水都奉獻給了農業科研事業。

  然而,談起家庭,徐玉娟坦言,自己對家庭有愧疚感,嚴格來說不能算是一個合格的母親。

  “做科研確實挺不容易,需要經常待在實驗室裏,一幹就是一整天。”徐玉娟說,在女兒眼中,對媽媽印象最深的是“整天加班”。“在她小時候,我經常是哄她睡著後,就馬上回實驗室幹活了。”

  科研之路沒有捷徑。既然選擇投身農業科研事業,徐玉娟始終無怨無悔,帶領團隊不斷向新的“山頭”發起衝擊。


  原文鏈接:https://epaper.nfnews.com/nfdaily/html/202409/05/content_10111196.html

版權所有:必威betways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9號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