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 必威betway安卓app

【南方日報】做好“土特產”文章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召開,專家就廣東如何落實提出建議
時間:2024-12-19 18:03 來源:南方日報 【字體:

微信圖片_20241219180051.png

  12月17日至1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分析當前“三農”工作麵臨的形勢和挑戰,部署2025年“三農”工作。

  今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有哪些新提法?廣東該如何落實?結合廣東實際,特別是全省“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實施情況,南方日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進行解讀。

  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決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穩定糧食播種麵積,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麵積單產提升行動,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確保糧食穩產豐產。

  廣東作為全國最大的糧食主銷區和人口第一大省,深刻理解並抓好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對全國一盤棋視角下國家整體糧食安全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

  如何扛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重任?必威betways 農業經濟與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張磊認為,要立足從生產、流通、儲備多方麵建立長效保障機製,重點促生產、強合作、重應急、優儲備。

  在生產端,如何穩定提升糧食長效生產能力?張磊表示,要做好耕地、種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等幾篇文章,耕地方麵,繼續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做好耕地數量、質量與生態的“協同”保護利用,穩步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在種業方麵,應發揮我省水稻育種強省的優勢,持續加大對優質稻米、功能稻米品種的選育和科技創新。”張磊說,還應繼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改造,特別是農田小型水利設施等末端工程的改造與維護。

  “在大食物觀背景下,還要推進‘大糧食、大產業、大市場、大流通’的大灣區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格局。”張磊進一步建議,促進產業內分工與深化是粵港澳大灣區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實施優糧優產、優糧優儲、優糧優價、優糧優加,打造品牌價值鏈,堅持主銷區糧食生產也是保障一定自給率的底線。

  相比於附加值高的“土特產”,糧食作物種植的低利潤率一直製約著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本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完善農產品貿易與生產協調機製,推動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並提出啟動實施中央統籌下的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將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措施落到實處。

  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製將對糧食主產區在糧食生產、流通等環節所付出的成本和作出的貢獻給予合理補償。對此,中國糧食研究培訓中心研究員亢霞撰文指出,可推動建立“調入省份出錢得糧、中央財政統籌、調出省份得錢出糧”的機製,攤薄產糧地區糧食種植成本,從而有效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會議提出,要聚焦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麵振興,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重點實事,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指揮部專家智庫專家委員林輝煌認為,“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重點實事”,這一點可以說切中了現實的要害。做“三農”工作要講規律,科學認識規律,正確運用規律,堅持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發揮農民主體作用,鼓勵各地實踐探索和改革創新,不斷開創鄉村全麵振興新局麵。

  做好2025年“三農”工作,“積極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壯大縣域經濟”是其中一項重點。

  “我國經濟發展還麵臨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等現實挑戰,大部分縣域尤其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廖永鬆看來,我國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發展投入較大,但固定資產綜合利用效率有待提升,要處理好存量和增量的關係,發揮投入的效益。

  如何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壯大縣域經濟?廖永鬆建議,首先要以市場為導向,培育和發展農業新動能,重點支持利用科技手段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農業綜合效率,如發展農業機械化。其次,農產品生產要從生產導向轉向消費導向,根據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特色產品。

  農業企業對穩定縣域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麵起著重要作用。廖永鬆認為,要在製度扶持、金融支持、營商環境等方麵加強對民營企業的支持,以此帶動農業經營效益提升。此外,政府在特色產業用地等政策上要保持穩定性和連續性,為縣域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