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必威betway安卓app

【南方雜誌】省農科院下鄉記

時間:2018-11-08 10:07 來源:南方網 【字體: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0多年關注“三農”問題。然而,當前農村麵臨的現實困境是,和大多數創新資源一樣,農業科技資源也大多分布在廣州等珠三角地區。粵東西北農村怎樣分享更多的科技紅利?廣東省農科院與地方政府探索共建農業科技創新平台,其經驗值得思考

  ◎ 《南方》雜誌記者/溫柔 通訊員/鄒文平 發自韶關、廣州

  ◎ 本文責編/郭芳

圖片說明

  “廣東省農科院韶關分院設立之前,我需要跑到外地去學習、取經。現在,省農科院建到了家門口,我可以向駐院的專家們討教,許多難以解決的技術難題都迎刃而解。”申麗萍在韶關經營著一家農家樂,同時還種植幾十畝大棚蔬菜。讓申麗萍興奮不已的是,去年她第一次種植大棚蔬菜,就收獲了好價錢。

  申麗萍嚐到的甜頭得益於省農科院在韶關所建設的分院,這讓她足不出戶就能獲取一手的技術信息。“去年年底決定種大棚蔬菜,在第一步建溫室大棚時就遇到了疑惑。”申麗萍第一時間找到了省農科院韶關分院辦公室主任薑波,詳細了解了大棚灌溉、通風、保溫等各個步驟的細節。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0多年關注“三農”問題。今年的主題聚焦農業供給側改革,其核心是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然而,當前農村麵臨的現實困境是,和大多數創新資源一樣,農業科技資源也大多分布在廣州等珠三角地區。粵東西北農村怎樣分享更多的科技紅利?

農業科學家要走遍廣東山山水水

  “廣東現代農業體係需要什麼支撐?珠三角和粵東西北的農民有什麼需求?”麵對這些問題,廣東省農科院副院長何秀古認為,省農科院與地方政府共建分院,就是一次“接地氣”的探索。

  事實上,早在幾年前省農科院在調研中就發現,基層農業對於技術有著大量的需求。省農科院betway亞洲官方 處處長劉建峰為《南方》雜誌記者舉例道,廣東農產品市場麵臨著激烈的國際競爭。比如,水果市場有來自進口水果的競爭壓力。“廣東的農業生產受到農產品價格‘天花板’壓頂和生產成本‘地板’抬升的雙重製約。農業生產效率麵臨挑戰,這些就產生了大量技術需求”。

  而如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省農科院如何更好地服務“三農”?下鄉了解廣東農業的真實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技術和服務,成為省農科院提出的解決對策。

  副省長鄧海光也曾在省農科院調研時提出,廣東省農科院不是天河區的農科院,更不是有著幾千畝試驗基地的農科院,而是廣東17萬多平方公裏的農科院,農業科學家要走遍廣東的山山水水。

  共建分院便應運而生。自2015年起,省農科院陸續與地方政府聯合共建9個分院(促進中心),覆蓋全省重點區域。“建設這些分院的目的,就在於打造廣東農業的創新驅動發展區域公共服務和成果孵化平台,解決‘最先一公裏’和‘最後一公裏’的問題。”劉建峰介紹,分院的建設可以全麵提升省農科院服務政府、服務企業、服務產業、服務社會的能力。

  有數據顯示,僅2016年一年,農科院5個分院共派出30名青年科技人員開展第一批駐點工作,開展地方農業科技發展需求調研,撰寫調研報告19份;與地方依托單位聯合開展betway亞洲官方 項目36項,落實項目資金640萬元,舉辦田間現場觀摩會、交流會等32場,試驗示範新品種542個,新技術38項;組織專家舉辦農技培訓班31場,派出講課專家51人,培訓農技、農戶人員1500人。

科技“二傳手”

  用“二傳手”來形容省農科院分院的角色定位再形象不過了。通過分布在各地的分院,技術和人才可以更加精準有效地輸送到所需要的地區。

  2016年3月,省農科院依托韶關市農業科技推廣中心成立了韶關分院。原本在省農科院果樹所工作的薑波,也隨之轉到韶關分院工作,同時帶去的還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南方》雜誌記者在韶關分院走訪期間,就有農民上門來詢問薑波關於皇帝柑品種的選擇問題。

  “地方分院能順利把地方的農業特色企業與省農科院對接起來,減少了企業找技術的彎路,也能順利讓科學技術落地。”在薑波看來,分院這個“二傳手”角色讓雙方都節省了時間。

  韶關仁化縣潤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彭金華對此有著深刻的體會。“去年,公司給柑橘苗多施了肥料,盼著樹苗長快一些,結果卻使得一個棚幾萬株柑橘苗‘燒根’。我找到韶關分院尋求幫助,根據他們的專業指導,最終挽回了十幾萬元損失。”

  除了服務企業、農戶,省農科院更重要的一個合作夥伴就是地方政府。

  以仁化縣為例,縣裏不僅有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還有著成規模的柑橘種植產業。“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科技支撐是必不可少的。”仁化縣政府副縣長梁鈺清告訴《南方》雜誌記者,省農科院韶關分院為仁化縣柑橘品種的培育提供了不少技術支持,從源頭上防範柑橘苗感染病毒。

  而在幾年前,像仁化縣這樣的粵北地區還十分欠缺農業現代化技術支持。比如,仁化縣仁化鎮胡坑村因為柑橘黃龍病泛濫,整個村子的貢柑樹全部被感染,損失慘重。

  “地區分院在提供技術與服務之外,更為重要的是還能培訓基層農業科研人才。”在何秀古看來,基層農業科研人才的持續性培養,對於地方來說尤為重要。

讓農業分享更多科技紅利

  “資金的缺失、機製體製的不順暢等原因,使得現階段製約了更多科技紅利的釋放和共享。”劉建峰坦言。

  而身處廣東省農科院韶關分院的薑波更是對此深有體會:“作為省農科院在地方的常設服務機構,韶關分院不具備與服務對象對等的條件,不能作為獨立法人。因為這個原因,我們與很多機會失之交臂。”

  去年,韶關的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有個農業科技孵化器平台建設項目。韶關市科技局主動找到薑波,希望他能申報這個項目。可這樣的好機會卻因為分院不具備法人資格而白白丟掉。薑波至今回憶起來還帶著遺憾:“我們這裏有技術、人才、專利和專家,如果能申報建設這個孵化器項目,就能有個實實在在的平台為中小農業企業提供技術支持。”

  “如果能在體製機製上理順,我們與企業的合作就會更加高效。”薑波說。

  同樣,在劉建峰看來,體製機製順暢之後可以吸引更多的地方政府資金。“分院如果成為獨立法人,地方政府就能劃撥專項資金過來。有了資金,能投入到更多的科研項目中,能調動科研團隊的積極性。”

  “政府如果設立分院專項資金,也能激活農業科技的紅利共享,讓省農科院在地方開展工作有了手腳。像江蘇、浙江、福建等省份,在農科院分院建設上均有專項資金。此外,培養分院自己的科學家也能持續地釋放紅利。”劉建峰說道。

  本文來源於:《南方雜誌》259期

  網址鏈接:http://epaper.southcn.com/nfzz/259/content/2017-05/31/content_171823142.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版權所有:必威betways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9號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