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廣東省農科院院長陸華忠:新時代 農業科技轉型要踏出新“節拍”
■開篇語
新時代、新思想、新使命、新征程。“十九大”勝利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農”工作也繪就出新的宏偉藍圖。首度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更成為新形勢下做好“三農”工作的根本遵循,意義重大。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讓農民底氣更足勁頭更大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總要求,讓“三農”工作目標更明晰了;“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讓農民心裏更踏實了;“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讓“新農人”更有自豪感成就感了……
“鄉村振興”戰略,提振了億萬農民的信心,讓廣大從事“三農”工作的人有了新期待。廣東各農口戰線如何學習貫徹落實,深刻領會精神實質?該戰略在廣東如何落地、生根?南方農村報特開辟“新時代●鄉村振興談”係列報道專欄,通過高端訪談、專家解讀、基層蹲點、記者觀察等形式,探尋“三農”發展新思路新舉措新作為,挖掘來自農村一線的鮮活故事,敬請垂注。
新時代•鄉村振興談
對話必威betways 院長陸華忠——新時代 農業科技轉型要踏出新“節拍”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讓鄉親們振奮,也引發各界特別是農業部門高度關注。廣東省農科院作為廣東省農業科技創新的領頭羊,對此戰略有著怎樣的思考?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服務 “三農”等方麵又有著怎樣的擔當?廣東省農科院院長陸華忠接受了南方農村報的專訪。
“農業現代化,科技本是重要支撐。適逢新時代,作為科技創新主力軍的省農科院,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可以大施拳腳,也意味著肩上的擔子更加沉甸甸,需要更有勇氣和智慧的擔當。”陸華忠說。
自身定位 用科技引領農業供給側改革
記者:在新時代下,您認為廣東現代農業體係需要哪些支撐?省農科院在服務“三農”中的角色和定位是怎樣的?
陸華忠:農業是一艘大輪船,想起步、加速很難,加速之後調頭、停下來也難。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就要“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係、生產體係、經營體係”。同時還要有“3個一”,一是要有一支隊伍,即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要培養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二是要有一方良田。三是要有一對翅膀,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要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全省的農業科研機構很多,但在科技成果、科研項目、科技產出等方麵,廣東省農科院挑大梁。比如每年發布的農業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廣東省農科院占據半壁江山。所以,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廣東省農科院要充分發揮全省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技術支撐的核心作用,堅持科技創新、服務“三農”,以科技支撐和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麵對新形勢、新需求,我們的農業科技也要調整方向,用好科技 這對翅膀,奏出新樂章,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農業如何用好科技翅膀?舉個例子。
大家都清楚,“黃龍病”是柑橘中的癌症,這成為廣東柑橘產業的技術瓶頸。栽種後5-7年,柑橘樹患病且易傳染,這片林子都要砍掉。“黃龍病”目前沒辦法徹底解決,但好在栽培技術有了大突破。我們研發了柑橘無病容器大苗繁育與種植技術,使用脫毒樹苗,采取大棚栽培技術,新種柑橘,僅需2年就可以豐收,等到樹種患病,農戶已賺了3-4年的錢。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農業科技就是農民的命脈。
服務地方 讓創新科技在全省覆蓋
記者:基層農業對技術有大量需求。農科院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和條件滿足這種需求?有沒有碰到什麼瓶頸?怎麼解決?
陸華忠:基層農業技術、人才、資源比較弱,需求特別多。廣東省農科院在農業科技成果、技術、人才方麵有優勢,近兩年,我們陸續在地市設立分院、農業促進中心、專家工作站,與地方政府開展院地合作,完善全省科技服務體係,盤活整合科技資源和力量。隨著農業生產水平提高,農業科技需求層次更高,這是考驗,也是促進。
從2015年開始,我們在佛山、梅州、河源、韶關、湛江、茂名等省內6個市成立省農科院分院,惠州、江門、廣州等3個市成立農業科技促進中心,在多個縣成立農業專家工作站,還針對地方優勢特色產業成立了特色產業研究機構,如樂昌嶺南落葉果樹研究所、德慶柑桔研究所。接下來,我們計劃向全省各地市派出首席專家,與各地進行專門對接,讓創新科技覆蓋全省。基層一旦有需求,隨時派得出,用得上,能夠及時解決問題。雖然我們每個常駐地市的專家隻有2-3個,但可以彙聚省農科院所有專家的智慧進行會診,以更好地服務地方,提升基層農業科技水平。
服務企業 上門服務 精準對接
記者:圍繞廣東農業及相關產業,我們在提升創新能力、服務企業等方麵是怎麼做的?效果如何?今後怎麼樣進一步加強?
陸華忠:廣東省農科院的宗旨是科技創新,服務“三農”。目前,廣東省農業產業化程度相對較低。除了明星企業,大部分龍頭企業規模和產值,與全省的產業化程度不成比例。因此,服務農業產業發展,主要是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服務對象也主要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農業龍頭企業、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等。
如何使科企對接更順暢,我們一直在探索。近年來,農業龍頭企業在科技需求上越來越強烈,所以科研院所和企業合作也越來越多。企業沒有能力研發,我們就幫助研發。企業需要長期技術指導,我們就派科研人員入駐企業。借力科企合作,廣東永順生物製藥股份有限公司於2016年在新三板上市。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與我們簽署全麵合作協議,成立廣東農科海納農業研究院。河源中興綠豐發展有限公司、廣東華農互聯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也與我們也有技術合作。
科企對接會也是我們和企業溝通的形式之一。兩年來,全省參加對接的企業超過700家,與廣東省農科院簽訂合作協議400多份。我們的目標,是在“十三五”末,廣東省農科院要對接一半以上的全省農業龍頭企業,到時會有2000多家。我們還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創業培訓班,並建立了成果轉化服務平台。
搭建孵化器 讓科技成果活起來
記者:在讓科技成果走出“深閨”方麵有哪些進展?在提高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上又做了哪些努力?
陸華忠:我們創新機製體製,想方設法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讓科技成果“活”起來。科研獎勵上,我們有“兩個不封頂”,包括成果轉化和科研項目的績效支出。科技人員科研產出高,收入也高。在人才培養方麵,通過設立“金穎之光”、“金穎之星”、青年(副)研究員、優秀博士等多層次的人才培養項目,完善職稱考核、評價及激勵機製,促進科技人員盡快成長。
成果轉讓上,2016年,全院科技成果轉化約有170項,今年上半年60餘項已成功轉化。成果轉化收益的60%-70%歸科技人員。
我們正在籌建農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科研成果鎖在抽屜就是浪費國家的資源與財產。而建孵化器,既解決了農業項目初期最需要投入的問題,還引導科技人員參與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行列中,吸引相關人士依托科技力量來創業。
雖然我們的研究成果多,轉化成果也較多,和企業合作也多,但有一點我們很在意,那就是我們會像愛惜眼睛一樣保護我們的聲譽。
下一步 為鄉村振興發揮主力軍作用
記者: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是什麼?
陸華忠:廣東農業要強,關鍵是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驅動農業做出特色和品牌。廣東省農科院積極發揮全省科技創新主力軍的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我們將重點在以下方麵加大科研力度,一是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方麵,在廣東省農科院多年來開展產業技術發展規劃和產業經濟政策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就如何掌握農產品供需情況、瞄準市場需求、加強種業創新、調整產業結構等方麵開展科學研究,為產業發展決策提供參考。二是開展綠色農業發展研究,重點在農業生產方式變革、農村汙染物防治利用、農村環境改善等方麵的加大科研力度,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三是開展新型經營主體創新創業培訓,轉變科技服務方式,擴大科技成果引領、示範作用。四是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研究,延長產業鏈,發揮科技支撐作用,提高農民收入。
記者觀察
農業科技不平衡不充分,科研機構該如何補齊短板?
“能否發明一種機械手,讓農民不會因為摘荔枝而摔成重傷?”、“荔枝保鮮仍是一個瓶頸,如何讓北方人吃到這種既鮮又美的嶺南佳果?”,“科技推廣能否下到鎮裏村裏,而不僅僅停留在縣級層麵?”……談到科技如何更好地服務三農,經常可以在田間地頭聽到農戶們的期盼。
從某種程度上說,科技是農戶的命脈。但很可惜,農戶有需求,卻不知找誰。他們找廣東省農科院或農業類高校容易,但找到具體對接的人很難。在新時代下,廣東省農業科研部門到底該如何發揮科技這對翅膀的作用,為廣東現代農業和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科技下鄉、科企麵對麵對接會、辦培訓班、地市駐點……我們很欣喜地看到農業部門在嚐試不同路徑,但農業科技不平衡不充分現象仍成為繞不過去的一道坎。特別是科技推廣如何才能打通最後一公裏?科技下鄉和培訓如何常態化,得到最大程度普及?
此外,我們更不能忽略這個事實:目前的農業科研機構,能真正用於科技服務的突破性成果不多,現有多數成果偏離農戶需求,與市場脫軌。地市駐點科技人員學曆高,研究方向專一,但往往缺少實踐經驗。熟悉產業並願意從事技術推廣的人才太少,各機構能派駐地方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科技工作者後繼乏人。因此,到底應如何激發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如何培養造就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第三,怎樣有效喚醒躺在象牙塔裏的科研成果也是一個關鍵命題。科研成果要激活、不冷藏,要走出去,要用得上。這既需要農業科研院所切實提高科研實力,更需要科研人員走出實驗室,走進田間地頭,如業內人士所公認的“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民家”。
這些現實中的“科技創新如何服務三農”話題,怎麼探索都不為過。
新時代,乘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期待農業科研部門能在服務三農的實踐中奏出新的“交響樂”,期盼農戶們在科技這對翅膀的帶動下,能飛得更高更遠。(喻淑琴)
本文來源於:《南方農村報》
網址鏈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11/01/c762463.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