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廣東省農科院河源分院創新推廣模式:微信互動擴大受眾麵 遠程診斷解決農戶難
“我們基地的獼猴桃得了什麼病?”、“我們300畝的百香果豐產了,該怎麼加工啊?”……前日,幾十位從事農產品加工的農戶,聚集在廣東省農科院河源分院組織的培訓班學習“充電”。與之前不同的是,這次河源市農產品加工技術培訓班還通過農技培訓交流平台,首次嚐試微信和小視頻發送方式,讓線上線下200多人同時互動交流,擴大了受眾麵,提高了培訓質量和效率。
及時遠程診斷為農戶挽回損失
“傳統的展示和培訓方式,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互動性又比較差,推廣效率比較低”,廣東省農科院河源分院辦公室主任宮曉波介紹。“農民對先進技術的渴求很迫切,我們現在正嚐試用移動互聯網技術等各種方式提高農技培訓和推廣的性價比”。
據介紹,農技培訓交流平台成為連接農戶與專家的互動平台。農戶有何問題,通過微信、網絡等平台發照片、傳視頻,遠程診斷,及時地指導農戶生產,立體解決農業生產中的技術難題。2017年6月,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植保站站長謝春根連夜發出連平大麵積李子染病圖片,經廣東省農科院專家鑒定為細菌性穿孔病,並在平台上進行了科普,提出了解決方案,為農戶挽回了損失。
“河源分院每周根據時節,及時發布農技信息,水稻該施肥了,就發布水稻“三控施肥”技術。板栗該嫁接了,就發布板栗新品種介紹和嫁接技術,讓這個平台充分為地方農技推廣服務。”廣東省農科院河源分院駐點科技人員鄺瑞彬博士說。
已培訓農村基層農技人員2000多人次
據了解,河源分院通過近兩年的技術培訓和推廣,逐漸積累和篩選了一批真正愛農村、愛農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把他們集中到一個微信平台上,提高了受眾的精準度。同時邀請相關領域的農業專家參與其中,及時互動交流。
“河源分院從2016年1月建立開始,就把科技服務、技術推廣和人才培養作為分院的重點工作。他們經過實地調研,摸清了河源主導和優勢產業的技術需求,邀請相關專家進行了針對性的技術培訓。” 廣東省農科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河源分院已舉辦科技培訓班18場,培訓農村基層農技人員和農民2000多人次。並在優勢產區核心區建立了21個試驗示範推廣基地,累計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200多項。
“以前我們農民合作社,遇到問題頭大如麻,現在有了廣東省農科院河源分院的技術支持,感覺有底氣多了”。廣東河源市東源鬆埔合作社李發城說。
據廣東省農科院副院長何秀古介紹,為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在“科技創新、服務三農”中的作用,廣東省農科院根據全省各生態區域發展和地方政府需要,近兩年來逐步在全省建立了6個分院,3個現代農業促進中心,多個工作站。“把農科技術的觸角延伸到地方,補脫節,清路障,打通農技推廣的最後一公裏。”
文丨南方農村報記者 喻淑琴
本文來源於:《南方+》
網址鏈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711/13/c785098.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