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農科新故事丨科技護航 桑基魚塘譜新篇
█開篇語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三農”,是全局穩定的“定海神針”。作為廣東省農業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服務“三農”的領頭羊,廣東省農科院一直以科技創新、服務“三農”為立院宗旨,在全省現代農業發展中發揮了科技支撐作用。在新時代,廣東省農科院如何用好科技這對翅膀,奏響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的新樂章?本報特開辟“農科新故事”係列報道專欄,通過實地訪談、專家解讀、案例再現等形式,挖掘來自科研一線的鮮活故事,探尋鄉村振興發展的新思路,敬請垂注。
周末,順德均安太子農莊。
從廣州過來的小李穿著一件在順德剛買的真絲旗袍,一邊優雅地品嚐桑果汁和桑葉茶,一邊欣賞桑基魚塘的風景,美美地度過了一天。長年呆在寫字樓裏的小李,來到這裏才發現,桑基魚塘竟然也可以承包她一整天的“吃喝玩樂”。
桑基魚塘——古老且在珠三角沉寂了好一段時間,如今卻“搖身一變”,成為一個高效的人工生態係統,回到了現代人的生活。
不僅是目標定為“月月果熟,四季花開”的順德太子農莊,還是富有人文風情的西樵漁耕粵韻“桑基魚塘”休閑園區,以及好看又好玩的廣州花都寶桑園……走馬珠三角,記者驚奇地發現,桑基魚塘在佛山、廣州、中山等地四處開花。與傳統蠶桑不同,這些蠶桑基地以新科技、新理念重塑了桑基魚塘的模式,不僅給工業盛行的珠江三角洲帶來了養眼的綠意,還引起了現代人對傳承、發展桑基魚塘的重視。同時,在產業興旺如何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今天,桑基魚塘為整個生態農業也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板。
|傳統/前世:你喂蠶來我繅絲”
“你喂蠶來我繅絲”,在以前,桑基魚塘是珠三角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蠶絲的暢銷直接造就了種桑養蠶的高收入,“蠶壯魚肥桑茂盛,塘肥桑旺繭結實”往往是農民們向“蠶姑娘娘”祈願的對象,珠三角曾經還掀起“全民皆桑”的浪潮。
“基上種桑、桑葉喂蠶、蠶沙養魚、魚糞肥塘、塘泥壅桑”,桑基魚塘承載了珠三角最早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孕育出富有特色的珠三角農耕紡織文化,並見證了珠三角廣紗甲天下的產業盛景。
然而,改革開放後,隨著工業和城鎮化的推進,桑基魚塘盛況不再,曾使廣東順德成為“南國絲都、廣東銀行”的蠶桑產業迅速萎縮,1995年以後,珠三角桑基魚塘已基本消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複興/今生:滄海遺珠”重現光彩
怎麼複興桑基魚塘?
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係加工研究室主任、崗位科學家、中國蠶學會理事長、研究員、廣東省農科院黨委書記廖森泰與其團隊提出“複興桑基魚塘”設想,並著手進行試驗示範,在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不少桑基魚塘新實踐成功落地。珠三角桑基魚塘這一“滄海遺珠”掙脫時代桎梏,再一次發光發亮。
親手繅絲、采桑果、製作桑葉茶……廣東寶桑園使珠三角青少年對蠶桑文化不再隻是“一知半解”。2000年,廣東花都寶桑園新生態科普基地由必威betways 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建設完成,這是國內首個以“蠶絲文化”為主題的生態農業科普基地。17年來,寶桑園共接待遊客50多萬人次,開展的科普教育活動和科普講座也為桑基魚塘帶來了勃勃生機。
在順德均安,有一個開業1年的“太子農莊”,也是複興桑基魚塘的代表。太子農莊把握桑基魚塘“純天然循環”的精髓,形成高產的“桑基魚塘”模式。更受關注的是,這裏還成立了一家廣東省鮮有的以基塘農業為主題的博物館——“基塘農業博物館”,從策劃到建成,廖森泰都親力親為,博物館除了介紹桑基魚塘知識外,還展示了許多難得一見的耕織工具,這些“老文物”十分有價值。太子農莊執行董事梁子剛表示,建立太子農莊的初衷是希望以自身工業基礎回饋農業,也希望保留住桑基魚塘這種“古老”的生產方式,支持珠三角的生態環保事業。
南海漁耕粵韻文化旅遊園、順德龍江新世紀現代農業園區、順德杏壇青田村美塘行動……桑基魚塘的“試驗田”各自找到了發展方向,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對桑基魚塘勤懇務實的文化傳承。
|提升/拓展:“土壤衛士”蠶沙肥重出江湖
“種桑—養蠶—繅絲—織綢”,這種傳統的蠶桑產業模式需要不斷創新。在處理蠶桑產業提升與拓展的問題上,不管是蠶沙改土,還是蠶桑食藥用等綜合利用,科學技術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
利用全身是寶的蠶桑開拓新領域,廣東省農科院蠶桑研究團隊一直在努力
說起蠶桑利用,蠶沙改土是這幾年的熱門話題。
珠三角是廣東省的重要農業產區,但珠三角耕地存在嚴重的生態和質量問題,土壤及其農作物已“不再健康”。曾幾何時,桑基魚塘產生的天然蠶沙有機肥使珠三角耕地一片肥沃,而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使耕地失去了蠶沙肥這一“保護膜”。
為了使“土壤衛士”蠶沙肥重出江湖,廣東省農科院與廣東植物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成立蠶沙生物肥研究中心,並借此平台進一步研發蠶沙有機肥、蠶沙生物肥等蠶沙肥係列產品,率先在珠三角實施土壤改良行動。2016年,“珠三角蠶沙改土啟動大會”召開,300名行業精英共同探討珠三角土壤治理辦法以及蠶沙肥運用前景,“天蠶優地”蠶沙肥在拍賣會上被“哄搶”。2018年,廣東植物龍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目標是實現蠶沙生物肥料銷售量保底3萬噸。
從源頭控製汙染源、科學改良受汙染土壤……正是有賴於桑基魚塘生態係統的物質循環零廢料利用、土地利用率高等優勢和特點,蠶沙改土才能成為蠶桑家族的一道榮光。
|研發/多元:蠶桑入得廚房出得藥堂
在廣東省農科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凡是招待客人,必有桑果汁、桑葉茶、桑果酒等一係列蠶桑加工食品。桑葚、桑葉、蠶蛹、蠶蛾等材料都被細心的專家們挖掘出其潛質,加工“變身”為飲料界的桑果汁、茶界的桑葉茶、調料界的蠶蛹味肽調料、烘焙界的桑果酥……廣大“吃貨”又有了一個新的覓食方向。
蠶桑資源的綜合利用主要有食用、藥用和日化用品等方麵,從前被當成廢棄物的桑果被開發為新型的健康水果,酒類或休閑食品類,高產優質的桑葉被加工為脫水桑葉菜、桑葉茶。
在桑果開發利用方麵,廣東省農科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團隊攻克了桑椹原汁生產和保鮮技術,開發出係列桑果汁飲料,發酵桑果酒、桑果醬等產品進入市場銷售。上世紀90年代,廣東寶桑園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作為農科院的合作對象,首推桑果汁等產品,成為南方航空公司的空中飲料,獲得廣大消費者的好評。廣東彙香源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咀香園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等與該所合作多年,以蠶蛹或桑果粉、桑葉粉為原料,讓食品的色澤和風味更佳。
在休閑旅遊業發達的今天,除了綠色健康的桑果汁等蠶桑加工食品,椒鹽蠶蛹、桑葉魚餅、桑葉鯽魚湯等集健康與美味於一體的菜式也大受歡迎。“桑葉富含氨基酸,但口感微澀,吸收雞汁後變得鮮嫩可口,也讓雞肉新鮮不膩……”2015年,順德的桑基魚塘透過宣傳片《尋味順德》呈現出美味的“桑拿宴”,喜歡“一魚多吃”的廣東順德向外界宣告——桑基魚塘美食大有可為。
蠶桑能夠“藥食同源”,桑葉不僅能喂蠶、做菜,還能入藥。1月28日,“桑葉食藥功能開發與抗病毒流感技術研討會”在廣州召開。會上透露,一些桑葉品種具有高效的廣譜抗病毒活性,並篩選出了“抗青10號”等高效抗病毒優勢桑品種。目前,該院和廣州白雲山(星群)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有關的桑葉研究和開發一共獲得34個專利。
白雲山星群夏桑菊高效抗流感病毒桑葉“抗青10號”規範化種植項目簽約儀式
其實,桑葉的藥用功能,自古就有記載——神農氏親嚐百草寫成的醫學著作《神農百草經》中就描述了蠶桑的藥用功能,包括桑葉驅散風熱、白僵蠶滅黑斑等。“蠶桑資源一直是嶺南地區民間進行食療養生的重要食材,以桑葉作為主要成分之一的夏桑菊顆粒在不少廣東人心目中被列為清熱解毒的首選良藥。”廣東省農科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桑果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室主任鄒宇曉介紹。
“一樹桑葉能做出一桌子的菜,一瓶桑果汁帶動一個產業的發展。桑樹全身都是寶。在流行‘逢黑必補’的現代,蠶桑作為食品、藥品、綠色植物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國家蠶桑產業技術體係桑果品質評價與加工崗位專家、二級研究員、廣東省農科院副院長肖更生認為,“隨著 ‘東桑西移’、‘一帶一路’的不斷推進,蠶桑產業模式已從單一的種桑養蠶轉變為綜合利用,種植、采摘、食品開發、飼料和休閑旅遊等多元化產業鏈發展迅速。‘桑果節’等活動已逐漸擴散到全國各地,想在蠶桑方麵尋求合作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全國蠶桑多元化開發利用,廣東省農科院最早嚐試,成為領頭羊。據廣東省農科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徐玉娟介紹,山東、四川、河南等地目前正積極推進桑果和桑葉類產業開發。江西、湖南等地還利用蠶桑產業推動當地的精準扶貧建設。
對於接下來蠶桑業的進一步發展,“蠶桑營養價值豐富,市場開發潛力巨大,通過進一步破解原料標準化、銷路等問題,小而美的桑果定能爆發出更大的能量。”廣東省農科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所長張名位表示。
|人物
|廖森泰:這位蠶桑專家根正苗紅
“美塘行動是傳承和發揚順德基塘農業文化的基本載體。可以試行在基塘規劃以蠶沙有機肥種植不同作物,在魚塘以蠶桑生態飼料養魚讓農民慢慢接受;可以使用智能低噪音增氧機還鄉村夜間一片寧靜”,1月23日,在順德杏壇青田村一棟小樓的辦公室裏,廖森泰又一次開始了他的“桑基魚塘複興講座”。
這樣的蠶桑類講座對於廖森泰來說已是家常便飯——至今已開辦幾十場,有關於蠶桑的資料塞滿了他袋裏的10多個U盤。無論何時談起蠶桑,他都思路清晰,充滿熱情。跟著廖森泰走馬珠三角,記者詫異於這位“省城專家”對農村的熟悉程度——迅速穿過村落小巷或田間地頭到達目的地,沿途不少村民會嫻熟地跟他打招呼。
廖森泰信奉“快樂工作”哲學,“雖然辛苦,但我很喜歡。”既是廣東省農科院黨委書記,也是中國蠶學會理事長的他,為了蠶桑事業,幾乎走遍了全國大部分蠶區。當看到順德均安鎮的太子農莊從一片荒蕪變成現在的“百畝基塘十裏桑,萬株仙果千顆萄”,廖森泰開心地笑了。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位因為懂規劃又被稱為“廖規劃”的書記,還可以在飛機、高鐵等出差途中寫書。他撰寫了多本著作,其中《桑基魚塘話今昔》中的一字一句尤其傾注了心血。
說起“三個蠶桑夢”,廖森泰向記者娓娓道來。出生在順德這個桑基魚塘魚米之鄉的他,跟著父母從小種桑養蠶,耳濡目染,他的“蠶桑夢”由此開始。
為了蠶桑事業,廖森泰幾乎走遍了全國大部分蠶區
廖森泰的第一個蠶桑夢是“不讓蠶寶寶生病”。小時候,看到家中蠶寶寶陸續發病,他下定決心要“根治蠶病”,於是攻讀蠶桑和蠶病生理學位,並一直從事蠶病防治研究,成功參與研發出治療家蠶微粒子病的“防微靈”,第一個“蠶桑夢”得以初步實現。
廖森泰的第二個蠶桑夢是利用全身是寶的蠶桑開拓新領域。20世紀90年代初,受國際蠶絲市場疲軟的影響,傳統的蠶桑業受到巨大衝擊。於是,他帶領研究所團隊艱苦探索,研發出蠶蛹蟲草、蠶蛾公膠囊、桑果汁、桑果酒等係列新產品,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成功使“種桑養蠶”和“種桑養人”並舉,第二個“蠶桑夢”得以實現。
如今,廖森泰有了第三個蠶桑夢——在現有技術基礎上,推廣蠶沙無害化處理,控製蠶病,實現資源化利用;開展蠶微生物轉化,實現蠶蛹高值化利用;挖掘資源活性功能,實現蠶桑藥用開發。他相信,在科研團隊的堅持努力下,第三個“蠶桑夢”終會實現,全國蠶桑資源多元化開發產業也將迎來嶄新局麵。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的健康需求,蠶桑的新功能不斷被挖掘,相信桑基魚塘可以迎來新的‘春天’。對於未來,這位樂觀豁達的專家對桑基魚塘在珠三角的重振充滿信心。
文/圖:南方農村報記者 喻淑琴 實習生 郭海欣 通訊員 鍾小雄 鄒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