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農科新故事丨花卉進村 讓農民生活富起來美起來
廣州的梅女士到朋友家做客,被客廳裏擺放的紅黃相映的蝴蝶蘭牢牢吸引:“自己過年前買的蝴蝶蘭已過花期,怎麼朋友家的蘭花還開得如此嬌豔?”一打聽,才知道那是朋友從廣東省農科院環境園藝研究所(下簡稱“環藝所”)花卉超市淘來的新品種,比一般的蝴蝶蘭花期更長,可以持續三四個月……
為了揭開廣東省農科院環境園藝研究所蝴蝶蘭的神秘麵紗,近日,記者走進該所一探究竟。大過花癮之餘,深深感歎不虛此行——這裏不愧是環境園藝研究的前沿之地。蘭花觀賞和食藥用花卉、生態環境修複、創意農業和鄉村振興規劃……這個研究所,始於花而遠不止於花。
蝴蝶蘭“飛入尋常百姓家”、“觀賞植物的食藥用之路”、“用花卉和生態修複技術打造美麗鄉村”……環藝所裏的每個研究室都有自己的獨特“花事”。
層層“蝶變”丨讓“洋蘭國產化 國蘭世界化”
梅女士也許也不會想到,家裏雍容華貴的蝴蝶蘭,是經曆了層層“蝶變”而來。
二十多年前,蝴蝶蘭在大陸鮮為人知,花色和品種單一;今天,它花色絢麗,品種繁多。而讓大陸蝴蝶蘭品種經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蝶變”,讓“一隻隻美豔動人的蝴蝶”飛入千家萬戶的正是廣東省農科院環境園藝研究所。
廣東省農科院環境園藝研究所所長、廣東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係花卉創新團隊首席專家朱根發,既是中國花卉協會蘭花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也是廣東蘭花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理事長,在花卉研究,傳播花文化等領域他肩負使命。1993年,他帶領團隊開始著手蝴蝶蘭的種苗繁殖,成為國內最早做蝴蝶蘭盆花的單位之一。除了對反季節開花、蝴蝶蘭組培快繁等技術的發展研究卓有成效,培育大陸新品種、製定蝴蝶蘭DUS品種測試指南、建立蝴蝶蘭遺傳育種技術體係,更是團隊的突出成就。
上世紀九十年代,大陸本土的蝴蝶蘭花小色淡,還有落葉習性,不少花商選擇“走捷徑”,通過組培繁殖台灣熱銷品種,兩三年內上市盈利。
然而,環藝所清醒地意識到,單靠組培搭建的市場有其弊病,大陸應該擁有自己育種的優質蝴蝶蘭,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把握主動權。艱難亦在於此,蝴蝶蘭從開始雜交到一個品種的形成,需要8年時間,談何容易?
為此,環藝所緊貼市場,加快育種工作,這個平均年齡隻有36歲、朝氣蓬勃的蘭花研究團隊,懷著對蘭花研究的滿腔熱情,堅持創新,致力於新品種的開發和選育。“近年來,所裏研發的蝴蝶蘭在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登錄;今年1月,‘小桃蝴蝶蘭’和‘小霞蝴蝶蘭’兩個小花型蝴蝶蘭新品種也成功通過廣東省農業廳種子管理處組織的現場鑒定會。目前,研究所已有20多個蝴蝶蘭品種通過省級審定,成為國內通過省級審定品種最多的單位。” 環藝所蘭花研究室主任呂複兵說。
據了解,2018年,4000多萬株蝴蝶蘭在春節上市,廣東省是主要生產地和消費市場,環藝所的蝴蝶蘭品種更成為熱銷對象。在未來,品種豐富的蝴蝶蘭或將擺脫年宵花卉的限製,從高端消費、集團消費向普通消費、家庭消費轉變,為人們日常裝點生活提供更多可能,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進入本世紀,蝴蝶蘭市場的每一輪熱銷,都會帶來繁殖的高潮。抄襲品種後擴大繁殖,且將已有品種標榜為“新品種”的行為時有發生。製定蝴蝶蘭品種測試指南,成為維護市場健康、提高品種意識的要務。
根據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在植物品種保護名錄範圍內,授權品種必須具備DUS三性,即特異性、一致性和穩定性。為了推動國內蝴蝶蘭品種審查和授權的科學性,環藝所通過近4年反複研究製定的DUS測試指南最終由農業部頒布實施。該指南麵世以後,判斷新品種是否具備DUS三性,變得有章可循。
此外,在基礎研究方麵,環藝所也是國內蝴蝶蘭育種技術的佼佼者。不僅最早建立了蝴蝶蘭遺傳育種技術體係,還進行了蝴蝶蘭核心種質的構建研究。目前,其蝴蝶蘭核心種質庫已初步建立。
除了在蝴蝶蘭身上花心思,推廣國蘭的美麗與神韻,也是蘭花研究室的一大重任。
與洋蘭相比,國蘭的研究更為複雜,周期更長,繁殖技術更是國蘭推廣的一大瓶頸。由於數量限製,國蘭主要是內銷。北方的山東、北京等地對國蘭的需求增多,而廣東墨蘭的“四大家蘭”,盡管也有著豐厚的曆史積澱,但現有規模並不盡如人意。總的來說,國蘭在商品市場呈現增長態勢的同時,精品市場卻徘徊不前。
針對國蘭產業的現狀,朱根發表示,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由於經費等問題,對國蘭的研究沒有深入,不免有點遺憾。如今,國蘭市場正在經曆過渡期,尋找和培育容易快速繁殖的品種,是產業的重要突破點。“在國蘭的組培和雜交方麵,台灣比我們領先10年到20年,但我們在分子生物學方麵占優勢。運用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通過基因篩選就可以遴選出優質的新品種,這些新技術對國蘭和其他花卉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力。” 蘭花研究室副主任楊鳳璽說。
蘭花研究團隊對學術研究和市場發展的巧妙兼顧,為團隊研究爭取了主動權。數十載的事實和榮譽證明了這個團隊的超前與睿智。
1994年,觀葉植物開始在廣州流行,研究所引進室內觀葉植物白掌類的“綠巨人”,收獲了比蘭花更高的利潤;1998年後,大量繁殖蝴蝶蘭市場熱銷品種和自主選育品種,為蝴蝶蘭撬開國內市場;近年來,利用國蘭的香味、易培植等性狀,與引進的大花蕙蘭雜交,培育出介於兩者之間的蘭花新品種,也得到很快的發展。
“洋蘭國產化,國蘭世界化”,一直是環藝所的夙願,在現代科技的輔助下,蘭花研究團隊不斷開發精品蘭花,致力於使蘭花成為大眾文化產品,傳揚“香、清、正、雅、靜、和”的國蘭精神。
另辟蹊徑丨從觀賞到食藥兩用
隨著大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行業人員、業餘愛好者、教學機構等各領域對觀賞植物信息的需求不斷增加。但在經濟和地理條件等因素的限製下,可提供觀賞植物相關信息和服務的網絡平台顯得非常必要。
據統計,我國植物種類達到3萬多種,僅次於世界植物最豐富的馬來西亞及巴西,要係統地收集和整理出各個物種信息,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早在十幾年前,環藝所就投入了這項工作。
2002年,還沒來到環藝所任職的徐曄春建立了“花卉圖片信息網(fpcn.net)”,2005年他來到環藝所,網站的信息量得到更大程度的豐富,截至目前,已有6000餘種觀賞植物被收入囊中,用戶在屏幕前移動鼠標就可以暢遊植物世界。此外,徐曄春團隊的“基於B/S體係的觀賞植物網絡平台建設與應用”科研成果還獲得了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這項榮譽飽含了團隊艱苦卓絕的努力。
為了更廣泛搜集全國各地的花卉資源信息,在近十幾年間,徐曄春走訪雲南、吉林、陝西、浙江、江西、貴州、山東等20多個省、市、自治區調查觀賞植物,拍攝植物照片40多萬張。這些圖片經過他後期整理、精選後上傳至花卉圖片信息網。作為公益性成果,該網站在國內外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權威性。
科普的過程,也是發現驚喜的過程。團隊在對廣東龍門南昆山省級自然保護區調查時,上百種以前沒有記錄的野生植物被發現,其中杯藥草、瑤山鳳仙花、短藥沿階草為廣東新記錄。“82年前采集的一個蘭花標本,一直沒找到活體植株,在調查中被驚喜地發現了;獨蒜蘭大部分分布在粵北地區,經過調查,發現在廣東較南部的南昆山也有!這可能是廣東省的分布南限。”徐曄春的語氣中透露出對這項工作的驕傲與自豪。
除了觀賞性,植物的藥食兩用也是團隊鑽研的問題。
“藥中黃金”鐵皮石斛、“鳥人參”金線蓮……越來越多養生保健植物產品受到熱捧,然而產品良莠不齊、植物毒性、過度炒作等諸多問題給消費者帶來了重重危機。徐曄春表示,“植物在養生保健需求領域也很有市場,但是對應的科普很缺乏,很多人覺得‘野生的植物就是寶’,其實很多植物都有毒性,沒有經過專家的鑒定就進入市場,容易產生副作用。”
市麵上標榜“養生保健”的植物產品這麼多,到底吃哪種、怎麼吃才有效?
2011年,在環藝所設立的食藥用花卉學科對以上命題進行了探究,研究室首先對多種食藥用植物進行了組培快繁研究和品質分析。在觀賞兼藥食兩用花卉種質資源圃中,專家團隊收集石斛蘭、金線蓮、玫瑰、沉香、牡丹等資源150份,完成了50多份資源的形態學鑒定和分子鑒定。專家們通過篩選、品質評價等技術為這些食藥用植物“開出藥方”——針對鐵皮石斛這一植物,研究團隊對31個不同來源的鐵皮石斛進行測定,成功篩選出10個高多糖含量的品種,繁育出鐵皮石斛和春石斛雜交種種苗,發展林下仿野生和有機種植模式,構建石斛遺傳圖譜,並研製了多種石斛花茶、飲料,其成果分別獲得省農業推廣獎二等獎和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同時還與多家企業建立石斛、玫瑰、沉香等種植、品質分析和產品研發等深入合作……“一條龍”式的研發,讓這些“健康食品、養生藥品”真正健康、真正養生,不知不覺中,該團隊在廣東休閑旅遊中魅力漸顯。
努力方向丨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在美麗中國、鄉村振興等政策大背景下,如何用花打造美麗鄉村,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也成為環藝所新的努力方向之一。
記者獲悉,在特色鄉村旅遊規劃方麵,王代容副所長負責的創意農業團隊在鄉村美化綠化、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休閑觀光農業、花海旅遊等規劃設計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河源市源城區美麗鄉村連片示範區總體規劃、廣東連州市溫氏牛奶基地休閑旅遊區規劃、廣東英德市西牛鎮鄉村旅遊區等項目的規劃設計、江西瑞金市金潭灣休閑農業旅遊度假區規劃、江西瑞金市雲石山紅色鄉村旅遊區規劃……不少項目都能看到環藝所的影子。
由於農村環境的惡化,飲用水受到嚴重威脅,該團隊參與了國家水體汙染控製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承擔了“池塘型農村水源地的水體生物淨化技術研究”,過篩選出生態功能與景觀兼具的水生植物,創新了溝渠浮排培養技術、水生、岸生植物結合應用模式,在實現了農村汙染水淨化、水資源保護目標的同時使農村景觀與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創新性地將農村水源地水體生物淨化技術與新農村景觀建設有機結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為農村環境保護和新農村建設探索了新的途徑。與美國佛羅裏達大學濕地和水質保護等方麵的知名專家承擔了廣東省國際合作項目:“基於自然村的廣東農村水資源區域管理與環境保護技術研究”。項目依據廣東農村特點,以自然村為點,消化吸收美國在水資源保護方麵的先進模式和技術,探索將新農村景觀建設、農村環境改善與水資源保護管理有機結合。在增城、珠海等地建設了農村水資源區域管理與環境保護示範工程。近年來,他們關注濕地在城鄉生態保護和農村水環境改善的作用,積極參與了濕地建設與保護工作,參與了廣東省濕地保護協會開展的係列工作。
該團隊中的陳金峰博士也表示人工濕地去除氮磷能力強,維護管理便利,工程耗費低,正在開發生態修複技術2.0版本。
“汙水流入、清水流出”。團隊向外界證明,“一潭死水”也能“死而複生”。
此外,團隊注意到花卉水培是室內應用最好的創意培養方式,經過多年的努力,研發的水培花卉技術成為花卉產業發展新的增長點,這一研究成果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
孫映波研究員帶領的園林環境團隊正計劃結合地方特色,在廣東省韶關市龍歸鎮建設特色茶花觀賞園,在綠化美化環境的同時,結合觀光旅遊,吸引遊客增加當地村民收入。
園林綠化、公園建設、庭園綠化、家庭園藝……花卉不再是城市的專屬品。緊緊圍繞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環藝所的專家讓花卉和園林植物走進鄉村、點綴鄉村,為美麗鄉村建設添磚加瓦,讓農民的生活也美麗起來。
人物
朱根發:心若蘭兮
“氣如蘭兮,情係國香長不改,
心若蘭兮,誌存粵花終不移;
瓊島空穀覓幽香逸韻,留與紅霞逐紅日,
羊城白雲伴明月清風,更將淡墨染春痕;
遠道者心篤,源清者香遠,
純是君子,以天為春!”
這是朱根發獲得2017年“中國觀賞園藝年度特別榮譽獎”的頒獎詞。
體型不高、看似寡言少語,初次見麵,你很難將他與這一串頒獎詞聯係起來。然而,一番交談過後,記者不禁被其豐富經曆與過人膽識深深折服。
1993年,25歲的朱根發研究生畢業,單槍匹馬南下廣州,來到廣東省農科院環藝所,正式與蘭花結緣。剛來時,他在簡陋的儀器設備前愣住了——單單幾個做組培的超淨工作台和兩個天平,這意味著很多實驗都無法正常開展。然而,第二年,朱根發就成為研究室的負責人,同時,為了推廣培育出來的種苗,朱根發逼著自己在半年內學會了粵語。
“當年重建高山基地來做花期調控,非常艱難。由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建設的基地被其他單位占用,我們2001年在肇慶市廣寧縣又重新開發了一個高山基地,距離研究所大約200公裏。有一次車陷在泥地裏,我們大半夜還在找人推車。”高山催花的種種不易,朱根發至今難忘。
在他帶領下,研究團隊縱觀全局,緊跟時代潮流,成為了市場的領跑者。蘭花研究室從最初的條件簡陋發生“蝶變”——選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蘭花新品種101個、斬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5年過去,這位“蘭花癡”踏入天命之年,也當之無愧地成為了中國蘭花的科研先鋒。對於今時今日的成就,他隻是平靜地表示“我的運氣還算可以”。
談到蘭花的發展,朱根發目光堅定。“蘭花是我一生的追求,這些年來,國蘭市場化有了起色,精品蘭花市場還沒有大的突破,需要市場利用新亮點、新品種來帶動。科技工作者、市場、愛蘭隊伍……中國蘭花,需要大家做起來”。
策 劃:陳永 何秀古 胡念飛 鍾小雄
統 籌:喻淑琴 鄒文平
采 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喻淑琴 實習生 郭海欣
網址鏈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803/03/c998920.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