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農村報】農科新故事|新時代的植物醫生
人生病要看醫生,蔬菜瓜果生病了怎麼辦?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是農田莊稼的守護神,幾十年如一日默默奉獻在植物保護的第一線;他們是黃土地上的常客,不管是烈日還是暴雨,隻要有病蟲害發生的地方就會出現他們的身影;他們不是醫生卻勝似醫生,通過與大自然無聲的交流為土地與作物開出良方,解決農戶的燃眉之急。
他們就是必威betways 植物保護研究所(下稱“植保所”)的科技人員,小至病毒細菌,大到害蟲草鼠,都逃不過他們的五指大山。
|擊退農作物病蟲害 為舌尖美味保駕護航
每當農作物拉響警報,植保所總能聽到。
“毒菜”事件,即使過去30年,現在聽起來仍讓人心有餘悸。上世紀九十年代,伴隨著廣東經濟飛速發展,廣東的蔬菜產業也漸入佳境,出現眾多菜場與蔬菜生產基地。然而,大麵積的連續種植招致了嚴重的蔬菜病蟲害,生產者不得不大量使用農藥進行應對,濫用農藥的行為導致“毒菜”事件時有發生,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為保障蔬菜質量安全,植保所在國內率先試驗與篩選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蔬菜用農藥,研發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並推廣應用,全麵推動了廣東省蔬菜安全生產,成功化解“毒菜”之害。
“植保所蔬菜病蟲害研究團隊有多個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植保所所長何自福信心滿滿地介紹,“小菜蛾研究、雙生病毒研究……研究所為廣東蔬菜從無公害生產向綠色和質量安全生產邁進提供技術支撐,保障廣大市民的食菜安全。”
廣東省茂名市是世界上最大的荔枝生產基地,2016年,茂名市電白區遭遇荔枝假藥事件,荔枝大量減產。一邊是農藥帶來的安全危機,一邊是荔枝蒂蛀蟲的長期困擾,果農們陷入惆悵。
2017年4月,植保所的一群“植保醫生”來到電白區駐點幫扶,對荔枝蒂蛀蟲進行持續監測,把蟲害控製住,給果農們送上一顆“定心丸”。電白區荔枝落果問題、茂南區黃皮蟲害問題、高州荔枝蒂蛀蟲問題、病蟲害防治培訓……果農的不少植保問題在專家們的手中得到解決,植保所的徐海明博士欣慰地表示“辦了一點事”。
稻瘟病、白葉枯病……就水稻而言,每一個病症的出現與流行,都會啟動植保所水稻病害防控研究室的新一輪探索。為了保證水稻產業的產量和質量,植保所選擇科學布局抗病品種與綜合防控“雙管齊下”,重要水稻病害得到有效控製。通過對抗病基因進行研究,成功育成“美優9822”、“白絲占”等抗病優質新品種,並源源不斷地為各育種單位和專家提供了大量的優質抗病資源,從源頭上解決病害。
在對我國農業來說,病蟲害並不是稀有物,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高溫高濕的廣東尤其如此。據不完全統計,廣東省常年發生的農業生物災害種類近400種,造成嚴重危害的超過60種,如柑橘黃龍病、香蕉枯萎病、作物青枯病、小菜蛾、稗草等重大病蟲草害頻繁爆發,廣東省成為我國農業生物災害最嚴重的省區之一。植保所作為廣東省植物醫生的領頭團隊,肩負起了守衛農作物健康成長的重任。
無論是身處實驗室還是田間地頭,專家們始終心係農民與大自然,思想和行動往往更為超前。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區域性小菜蛾抗藥性治理策略、香蕉三種重要病毒的快速檢測方法……在植保所共有13個研究室,各研究團隊根據地方的植保需求,有針對性地研究作物病蟲害致害和成災機理,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和植保新技術研發。
防治病蟲害隻能依靠農藥嗎?何自福告訴記者,其實在生產過程中也有許多妙招。有機肥、生物肥、多功能肥的施用,可以增強植物抗性,減少發病幾率;雨水浸淋會促進病菌的傳播,大棚種植可以避免該問題;誘蟲燈、性誘劑等物理防治方式也有很好的防蟲效果;輪作、種植抗病蟲品種更是事半功倍。
“病害的發生常是毀滅性的,”何自福告訴記者,“植物保護的關鍵是預防為主、綜合防控,預防的重點是防病蟲栽培。過去和現在的需求不一樣,品質和安全是第一位,但產量也要權衡。”
|防治農業麵源汙染 助力鄉村振興
繼PM2.5後,農業麵源汙染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討論的熱詞。很多人都知道麵源汙染危害環境、汙染水質,但對其本質卻隻是一知半解。農業麵源汙染究竟是什麼?
農業麵源汙染是指農村地區在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過程中產生的、未經合理處理的化肥農藥、畜禽糞便等汙染物對水體、土壤和空氣及農產品造成的汙染。臭水溝、死水河……農業麵源汙染成為農村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之一,嚴重製約農村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2016年統計數據,由於廣東省農作物複種指數高,廣東省的化學農藥使用強度居全國首位。研究表明,已使用的農藥中,有60%左右的藥液沒有發揮作用,直接流失到土壤、水體和空氣中。減少農藥使用量和控製麵源汙染成為當務之急,化學農藥的合理使用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和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舉措。
廣東農業麵源汙染引起了多方關注,“廣東農業麵源汙染治理項目”在2012年成為國內首個利用世行貸款實施農業麵源汙染治理項目。
為了使這個投資規模達到13.2億元的項目發揮最大作用,推進農藥和肥料科學使用、加強病蟲害管理、有效通過補貼,引導農民科學合理使用高效低毒農藥品種、配方肥和高效噴霧器,世行貸款廣東農業麵源汙染治理項目首席專家林壁潤研究員帶領團隊,前前後後馬不停蹄地做了二十多個方案。通過不斷走訪,與世界銀行專家和農戶進行雙向溝通,經過反反複複的論證,最終篩選出一套最合適的補貼機製,在全國率先開發全程信息化管理的補貼模式,大麵積推廣應用高效低毒農藥、配方肥、高效噴霧器;同時在每個村設立了項目技術助理,對技術助理實行績效評估和激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農藥和肥料科學使用技術能夠真真正正地落實到田頭。
2017年,實施項目的縣達到28個,實施項目的鎮達到101個,項目區推廣麵積達到76萬畝,參加項目的農戶達到31547戶,農民人數達到15萬。項目區減排控汙效果明顯,農田減施農藥20%以上,減施化肥14%以上,農作物產量不降反增,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隨著越來越多高新技術與農業結合,更多適合未來農業的植保技術將被開發應用。項目區的農田裏,“魚蝦戲於稻苗下,泥鰍蚯蚓泥裏爬”的場景已經不再陌生,不時重現“驚起一灘鷗鷺”的美景。
作為世界銀行貸款廣東農業麵源汙染治理項目首席專家,林壁潤認為,治理的關鍵在於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研究製定農藥安全合理使用標準與農產品安全生產規程。事實上,這正是植保所專家努力開展的工作。
|害蟲天敵引進來 入侵生物多設防
害蟲越來越難治?不妨試試天敵昆蟲“以蟲治蟲”。
荔枝園中,不少散發著難聞氣味的蟲子停留在荔枝樹上,專家把一張粘滿蟲卵的小卡片掛到樹上,那些蟲子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天敵——平腹小蜂在靠近。
專家手中的小卡片是植保所研發的“平腹小蜂釋放卡”,專門對付荔枝和龍眼的害蟲——荔枝蝽。荔枝蝽也稱“臭屁蟲”,專門吸食荔枝和龍眼的嫩芽、花穗和幼果汁液,導致落花落果,許多果農對此表示很頭疼。
“如果用農藥防治,這個時間會殺死正在采蜜的蜜蜂,而且一個月要噴灑幾次,會嚴重破壞環境,同時也殺死別的益蟲。”植保所生物防治專家李敦鬆研究員告訴記者,“平腹小蜂是荔枝蝽的天敵,作為卵寄生蜂,它將卵產於害蟲卵內,使其無法繁殖下一代,這樣就能達到‘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目的,是有機荔枝生產的配套技術。”
植保所在生物防治研究領域已深耕數十載,其前身是廣東省農業試驗場。當時“南中國生物防治之父”蒲蟄龍教授任場長,在甘蔗蟲害猖獗、農藥缺乏的情況下,蒲教授帶頭開展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的研究,效果顯著。如今,這些天敵的引入,不僅對害蟲的數量進行了有效的控製,其安全無汙染的特性也對環境表達著莫大的善意。
除害蟲天敵外,入侵生物也是植保所專家們研究重點之一。
植保所入侵昆蟲防控專家呂利華研究員向記者解釋道,“所謂入侵生物,就是因特定原因從原環境被引入到新環境的外來物種。它們在新環境中迅速發展繁衍,搶奪食物和空間,造成本地生物的減少甚至滅絕,導致生態失衡,給社會經濟和人類健康帶來負麵影響。”
呂利華表示,生物入侵團隊成立於10年前,當時我國的生物入侵已日漸嚴重,廣東省因進出口貿易發達且鄰近東盟各國,成為全國入侵種類最多、頻率最高的省份。植保所成立東盟協作組,並牽頭與廣西、海南及東盟4國有關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組建betway亞洲官方 平台,立足華南,監控到東南亞,為解決廣東省及東盟各國生物入侵問題提供了技術支撐。目前,預防生物入侵的途徑主要是口岸檢疫,在進出口檢驗檢疫局的檢驗過程中,不免會有“漏網之魚”,國內各地的檢驗檢疫局需要共享名單,並且對外公開名錄,使生物入侵做到疫情根除,在政府支持和調控下,發揮可持續控製作用。在防治體係構建方麵,植保所也交出了成績單——“防控東盟農業有害生物入侵的技術體係構建與應用”獲廣東省2014年度科學技術一等獎。
福壽螺、煙粉虱、食蟲果……隨著防治技術的推進,這些入侵生物想順利進入我國境內,必先邁過“安全關”。
人物
何自福:腦海裏有一幅植保地圖
在采訪過程中,何自福分享了自己從“農村小子”逐步成長為植保專家的經曆。出生於安徽農村的他,從小耳濡目染,腦海裏萌生出探索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新出路的想法。完成大學課程之後,何自福到基層工作了3年,包括作物病蟲害測報在內的大量實踐經驗使他迅速成長。後來,熱愛植保的他考取碩士、博士,最後進入廣東省農科院植保所工作。
談到植保困擾、防治新技術,何自福總能信手拈來,他的腦海裏仿佛有一幅廣東省乃至全國的植保地圖。他常常強調,要做好科普工作,服務三農,解決農業、農民和相關企業的問題,必須深入到農村和農民當中去,而不是坐在辦公室將技術束之高閣。
何自福愛給植物看病,還愛科普。前年入夏,受高溫和雷雨天氣的影響,廣州市花都區文二村檳榔香芋種植基地的芋頭出現黴斑和腐爛等現象,經過基地負責人與鎮農業部門多次聯合診治,病蟲害仍無法得到有效控製。何自福一行前往基地查看病蟲害情況,除了收集病苗、分析芋頭生長態勢、提出詳細解決方案,還指導農戶如何防治和合理用藥,為農戶上了一堂特別實用的課。
“不要擴大農藥使用範圍和提高施用濃度,采摘前7—10天要停止用藥……”,這位認真的植保專家到哪都要傳播合理用藥和科學用藥等知識,用他的責任意識感染了不少人。多年前,台山地區種植的蔬菜病蟲害問題嚴重,農民求助於當地的農藥經銷商,但不見療效。針對這個情況,何自福特地去“打了個轉”,發現一些農藥經銷商誤診亂治,導致菜農用藥多、亂用藥現象,在此後為農民舉辦培訓講座時,他都會一再向農民強調道德良知和責任意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談起所裏的13個研究團隊,何自福如數家珍。未來,他希望有更多的有為年輕力量加入到植保領域,為繽紛多彩的植物界和舌尖美味保駕護航。
策劃:陳永 何秀古 胡念飛 鍾小雄
統籌:喻淑琴 鄒文平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喻淑琴 實習生 郭海欣 範平珊
原文鏈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803/30/c1061479.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