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必威betway安卓app

【南方+】農科新故事⑦ 一杯好茶的科技味道

時間:2018-11-08 10:06 來源:本網原創稿 【字體:

這幾天,廣東清遠市的大街小巷茶香四溢,品茶論道之聲不絕於耳。這裏正迎來一場茶界盛會——2018年廣東茶葉產業大會,全國各地茶商、茶友和茶業專家彙聚一堂,共同探討粵茶的創新發展之路。

人們常享品茶之樂,卻鮮聞研茶之辛。在廣東,有一支隊伍幾十年如一日開展茶研究,培育出不少優質茶品種,為廣東乃至全國的茶產業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們就是必威betways 茶葉研究所(下簡稱“茶葉所”)的科研人員。

近日,南方農村報記者走進茶葉所,探訪這些茶學專家,了解他們研茶、事茶的故事。

圖片說明

選育良種,打造知名品牌

作為廣東茶的主打品種之一,“英紅九號”早已聲名遠播。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茶葉所正是“英紅九號”茶樹品種的選育者、係列產品的首創者、公共品牌的創建者與核心技術的原創者。

“一個品種支撐一個產業。”談到“英紅九號”,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係清遠試驗站站長、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所長操君喜研究員的臉上便洋溢著驕傲的笑容。他表示,茶葉所通過“品種-品質-品類-品位-品牌”的全產業鏈創新研發,讓“英紅九號”由一個茶樹品種發展成茶葉產品,最終成為一個響亮的區域性公共品牌。

圖片說明

“這是老一輩科研人員花了20多年時間才培育出來的。”操君喜介紹。1961年,茶葉所從引進的雲南大葉群體中遴選出22棵單株開展試驗,最終培育出“英紅九號”,並於1988年通過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2010年,“英紅九號”被列入省農業主導品種。至2017年,該品種在英德的種植麵積達7.5萬多畝、省內外總種植麵積超10萬畝,輻射雲南、西藏等近10個省及斯裏蘭卡,累計創造社會經濟效益60多億元。

圖片說明

2014年,由茶葉所自主研發的“鴻雁”牌英紅九號榮獲“廣東首屆十大名牌農產品”評選第一名,成為實至名歸的廣東茶葉第一品牌。2017年,以“英紅九號”為代表的英德紅茶獲評“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2018年,英德紅茶品牌估值高達20.78億元。

同時,針對“英紅九號”保健功能的開發也在繼續。由孫世利副研究員帶領的茶葉功能成分與健康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英紅九號功效成分活性研究及其新產品開發”,已通過農業部科學技術成果評價並得到廣泛推廣和應用。

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係紅茶品種改良崗位科學家、茶葉所育種與生物技術研究室主任吳華玲青年研究員介紹,在“英紅九號”的示範帶動下,茶葉所育種團隊又相繼成功選育了“鴻雁12號”“丹霞1號”“丹霞2號”“烏葉單叢”等具有廣東地方特色的當家品種和廣東省農業主導品種。迄今為止,廣東省通過品種審定的茶樹品種有21個(國家級11個、省級10個),其中17個(國家級10個、省級7個)是由該所培育的。“目前全省已審定的茶樹品種中,超過90%都是由我所選育的。”

如今,茶葉所新一代的科研人員承擔著高香和特異茶樹種質資源收集、保存與創新利用及促進廣東特色茶樹品種升級換代的新品種選育科研工作。近年來,結合常規育種和現代分子育種技術手段,篩選出花香、奶香、杏仁香、木香、高花青素、高茶氨酸、高苦茶堿、低咖啡堿等優異茶樹新品係30多個,目前已陸續進行國家植物新品種權申報和新品種登記,“這將為提升廣東茶產業的核心競爭力提供有力支撐。”操君喜稱。

創新技術,引導綠色種植

除了品種,茶葉的綠色安全種植技術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廣東如何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打造綠色安全茶園、提高茶葉品質?廣東省茶葉產業技術體係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唐勁馳研究員帶領的茶樹生態栽培團隊給出了答案。他們通過創新成果“優質高效生態茶園栽培關鍵技術體係”,集成了“茶-磷高效大豆間作技術”“蚯蚓-有機物培肥技術”“病蟲害生態防控技術”等核心技術。這些技術先後入選為省農業主推技術並在生態茶園建設中得到很好的示範應用。

圖片說明

“茶-磷高效大豆間作技術”,是將具有較高磷效率和產量潛力的大豆與幼齡茶樹間作,有利於幼齡茶樹生長。“蚯蚓-有機培肥技術”,創造性地利用了土壤工程生物蚯蚓,“可顯著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數量和活性,全麵提升土壤肥力水平,既能保證茶葉產量穩定,又能明顯改善茶葉品質。”唐勁馳說,茶葉所是國內第一個在茶園應用這項技術的單位。

以增加茶園斑塊內景觀多樣性和應用保護增殖害蟲天敵等為核心的生態防控技術,可在不使用農藥的前提下,將病蟲害發生量減少40%以上。該技術解決了廣東茶園病蟲害對化學防治的依賴問題,實現了茶園生態優化和茶葉質量穩定提升的雙重效應。

廣東省茶葉產業技術體係創新團隊產地環境與規劃崗位專家、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質量安全研究室主任淩彩金研究員介紹,她帶領的團隊已建立了從生產到加工、產品銷售的全鏈條茶葉質量安全追溯係統,“該係統在英德、梅州和河源等多地推廣應用,基本實現了對茶葉生產全過程的追溯。”

製定標準,建設生態茶園

在操君喜看來,作為特色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茶葉應該成為發展循環農業和生態農業的排頭兵和典範。

基於多年研究和實踐經驗,麵對踐行新發展理念對廣東茶產業提出的新要求,茶葉所在廣東省農業廳種植業處的支持下,主持製定了《廣東生態茶園建設標準》。與現有的標準相比,該標準更加契合生態學原理,更具有係統性,並且要求更高、更嚴,為廣東的生態茶園建設指明了方向。

圖片說明

標準製定之初,被外界質疑“要求太高、太過理想化”,但操君喜堅信這將有效引領廣東茶產業走“生態、特色、高效”發展道路。

目前,已有清遠、韶關、梅州、潮州、河源、湛江、陽江、雲浮等茶葉主產區的20多家茶葉龍頭企業率先實施《廣東生態茶園建設標準》。這些企業的技術人員表示,開始是擔心建設生態茶園會增加成本,減少產量,但事實證明這種擔心是多餘的。

據統計,廣東現有茶園總麵積近80萬畝,僅4%左右達到生態茶園的標準。去年,《廣東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出台,明確指出:要以全產業鏈的理念發展茶葉等特色產業,擴大茶葉種植麵積,大力發展嶺南特色紅茶和高山綠茶,打造100個生態茶園。為實現這一目標,茶葉所給自身提出了更高的任務要求——大力推廣應用國家茶葉產業技術體係生物防治與綜合防控崗位科學家陳宗懋院士研發的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和該所的“優質高效生態茶園栽培關鍵技術體係”,力爭到2020年底全省生態茶園麵積占比達30%-50%。

圖片說明

彰顯特色,培育龍頭企業

在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促進鄉村振興的新形勢下,廣東茶產業發展麵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也日益突出。尤其是缺乏年產值超1億元的龍頭企業引領,茶葉銷售過度依賴本土市場,具有知名度和重要影響力的區域公共品牌並不多。

在4月20日召開的廣東茶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當選為聯盟首屆輪值理事長的操君喜表示,要以綠色興茶、質量興茶、品牌強茶為抓手,重點打造廣東生態茶業聯合體和廣東特色茶聯合體,創建廣東“放心茶”品牌和廣東特色茶品牌。茶葉所將積極發揮英德紅茶、鳳凰單叢等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效應,引領全省實施“品種樹品牌”戰略,以地方特色品種,打造龍頭企業集群和培育1個或多個產值超1億元的重點龍頭企業;同時,創建一批區域公共品牌,進一步擴大廣東茶在全國的影響力。

廣東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重大科技成果(部分)

圖片說明

策 劃:陳永 何秀古

胡念飛 鍾小雄

統 籌:喻淑琴 段冬洋 鄒文平

采 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喻淑琴

李小蘭 實習生 耿銀銀

通訊員 陳慧英

原文鏈接: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805/12/c1168430.html?from=timeline

版權所有:必威betways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9號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