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必威betway安卓app

【南方+】農科新故事⑬| 席卷全國的粵稻旋風

時間:2018-11-08 10:06 來源:必威betways 【字體:

近年來,來自必威betways 水稻研究所(簡稱“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的新品種、新技術風靡全國水稻產區。育成一大批品種、親本材料被廣泛應用,超級稻認定數量位居全國水稻科研單位之首,優質稻育種成績廣為業界稱道,新型栽培技術極大地解放了農民勞動力,節本增效,推動現代絲苗米產業向前發展等,都是這家明星科研單位為現代水稻產業發展作出的新貢獻。

廣東作為栽培稻的發源地之一,擁有古老而豐富的種質資源。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的科研專家們和這些種質資源不斷碰撞出時代的火花,結出累累科研碩果,不斷更新著我國水稻產業的麵貌。

圖片說明

育種能力領跑全國

在黃耀祥院士成功實現矮化育種之後,中國又迎來了雜交水稻的新時代,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也開始進入另一個成果高峰期,培育出大批高產、優質、高抗的水稻新品種和雜交稻不育係與恢複係等重要親本,對我國糧食高產起到極大作用。

圖片說明

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優質育種成績廣為業界稱道。

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在育種研究的多個領域均有超前表現。上世紀80年代,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從武漢大學的朱英國院士團隊引入紅蓮型不育材料,在全國率先育成了第一個在生產上大麵積應用的紅蓮型不育係“叢廣41A”,隨後又選育出首個優質的紅蓮型不育係“粵泰A”。

在野敗型和印尼水田穀型的不育胞質不育係方麵,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更是育成了 “天豐A”、“五豐A”、“榮豐A”等一大批具有影響力的不育係。同時,還先後培育出“廣恢3550”、“廣恢128”、“廣恢122”、“廣恢998”和“廣恢308”等雜交稻強優恢複係。

這批不育係與恢複係育成的數百個審定品種在南方稻區大麵積推廣應用。 其中,應用“天豐A”不育係育成審定品種近100個,天優998連續6年成為國家區試對照品種,“天優華占”2014年突破309萬畝,累計推廣應用1634萬畝,是近年來少見的大單品。應用“五豐A”不育係育成審定品種80多個,代表品種有五優308,五優華占等。其中,五優308連續9年列為國家區試對照品種,2013年已成為全國年種植麵積位居第2大的雜交稻品種,已累計推廣3000多萬畝。應用“榮豐A”不育係育成審定品種淦鑫203、淦鑫206、榮優華占等30多個。其中,淦鑫203作為江西現代種業有限公司的主打產品,年推廣麵積最高時達400萬畝。江西現代也因榮優係列、天優係列等品種的熱賣,一度成為江西地區最大的水稻種業公司。應用“廣恢998”育成16個品種通過審定,累計推廣應用近億畝。

圖片說明

超級稻攻關是水稻育種領域的一個製高點,能夠反映出育種單位的科研水平。據了解,“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於1996年正式啟動,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的黃耀祥院士也是“中國超級稻”研發計劃的積極倡導者,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因此成為中國超級稻研究的發起單位之一。

作為最先開展超級稻育種的科研單位,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的研究水平始終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從2005年至今,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主持和參與育成的20個水稻品種獲得農業部超級稻確認,占全國超級稻品種總量的15.4%,單憑一個科研單位能取得如此出色成績實屬不易。

據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所長王豐介紹:“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育成的超級稻類型最為豐富,既有超級雜交稻,也有超級常規稻;既有感溫型,又有感光型;覆蓋早、中、晚不同熟期類型,可以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季節的生產需要。”

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在超級稻研究方麵都具有較強優勢。但在人口不斷增長的前提下,對產量的追求將是水稻育種永恒的主題。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在超級稻研究方麵成績斐然,表明其在水稻高產研究領域處於領先位置,是國家保證糧食安全的中流砥柱。

推動雜交稻優質化

長期以來,雜交水稻給人的刻板印象是米質不佳,但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選育出的優質稻不育係、優質恢複係改變了這種認識,為雜交水稻的優質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圖片說明

繼“天豐A”“五豐A”“榮豐A”三大不育係後,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湧現出一大批優質稻不育係,其中多個不育係摘得桂冠。

“粵泰A”是第一個紅蓮型優質不育係,用其組配育成的粵優938和紅蓮優6號在長江流域大麵積推廣超過6000萬畝,為長江流域中稻雜交稻的優質化,發揮了重大作用,並且被廣泛應用於東南亞水稻產區。“粵豐A”是國內育成的第一個無堊白香型優質不育係,應用其組配育成的雜交稻豐優絲苗、豐優香占等品種在品質性狀上有大幅度地改良,是南方稻區的知名優質稻品種。“泰豐A”是第一個高整精米率、食味佳的優質不育係,應用其育成的優質雜交稻泰優390成為湖南湘米工程的重要品種之一,曾經拍出每百斤182元的收購高價;以及應用其育成的泰優398、泰豐優208等泰豐優係列品種以優質特點受到熱捧,種子供不應求。“廣8A”是第一個具有絲苗型優質稻米特征的秈型三係不育係,以其為母本組配育成了廣8優169、廣8優165、廣8優金占等係列品種,這些品種稻米外觀透明細長、米飯質地軟硬適中,在廣東、廣西等省的雜交稻市場上很受歡迎,雜交種子供不應求。

圖片說明

“沒有優質的不育係,雜交稻品種難以有市場。”王豐介紹, 2016年,廣西兆和種業有限公司以1868萬元高價買下廣東絲苗型優質不育係“廣8A”及部分組合廣東省外使用權,正反映出市場對優質稻不育係的強烈需求。

在雜交稻優質恢複係方麵,除了直接育成的“廣恢998”、“廣恢308”、“廣恢122”等恢複係被省內外育種單位廣泛引用外,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育成的優質、抗病、高產常規稻品種更成為全國水稻育種單位的“搶手貨”。大量種業公司或科研單位從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轉讓或直接引進他們新近育成的優質常規稻品種作為雜交稻的優良恢複係,以此提高雜交稻品種的米質和抗性。如隆平高科種業2016至2017年申報國審品種中,利用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親本培育出的品種有28個(次),占其總數的35.44%,其主打產品隆兩優534、隆晶優1212、晶兩優1377等,分別就是利用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五山絲苗、粵農絲苗、黃粵絲苗組配的。這些品種中,五山絲苗表現最為突出,已組配出荃優絲苗、荃兩優絲苗、隆兩優534、晶兩優534等14個組合通過審定。以“五山絲苗”等多個粵派優質抗病品種作為雜交稻的父本(恢複係),育成一大批優質抗病雜交稻品種正在席卷全國南方秈稻區,引領著中國水稻新一輪的品種升級。

圖片說明

為進一步改良稻米品質,水稻所還引進最新的分子育種技術,通過分子標記輔助選擇方法,直接降低品種的直鏈澱粉含量,提高品種香味,目前已育成廣泰A、長泰A、五鄉A、潤A等多個優質香型不育係。

現代絲苗米品種的源頭和產業推動者

絲苗米是廣東地區傳統的優質大米類型,因其晶瑩透明、米飯軟硬適中、芬香可口等特點深受人們喜愛。現代絲苗米品種主要源自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在過去,傳統的增城絲苗、馬壩油粘雖然是馳名中外的優質稻種,但那是傳統的高稈農家品種,不僅產量低,而且易倒伏。隨著對優質稻米需求量的不斷增長,依靠傳統農家品種已無法支撐起現代絲苗米產業的發展。

1966年,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在矮化育種成功的基礎上,通過人工雜交育成了第一個現代矮稈絲苗米品種“雙竹占”。該品種一經生產推廣,即滿足了粵港澳地區優質絲苗米的市場需求。上世紀70-90年代,廣東絲苗米除銷往港澳、新加坡、馬來西亞外,還遠銷西歐、北美、非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廣東省重要的賺取外彙手段。之後,小農占、七絲軟占、象牙香占、美香占2號等新一代香軟可口的廣東絲苗米品種陸續育成,進一步提升了傳統“蝦仔飯”類型的廣東絲苗米品牌。

當前,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正再次推動絲苗米產業的發展。2017年針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和廣東絲苗米產業發展的瓶頸,王豐作為廣東省政協委員,及時提出振興廣東絲苗米工程方麵的政協提案,得到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並於2018年4月28日成立了廣東絲苗米產業聯盟。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為副理事長和秘書長單位,王豐所長擔任聯盟專家技術委員會主任。接下來,該產業聯盟將重點開展廣東絲苗米品種資源的收集保存、新品種培育、廣東絲苗米有機、綠色、高效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的製定、區域布局、品牌打造等工作,進一步推動廣東絲苗米產業發展。

圖片說明

技術革新,助農種稻科學化

水稻高產栽培規程是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在種植技術上的另一大貢獻。

過去,水稻栽培上沒有統一的種植標準,農民種田全憑個人經驗,隨機性很大,因此水稻產量往往不高不穩。為解決這個問題,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的老專家楊觀宋研究員帶領團隊研製出一套科學的水稻高產栽培技術規程。自此之後,農民種稻有了標準流程,這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糧食高產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為改變“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種植模式,上世紀80年代,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開始引進日本的紙筒拋秧技術,掌握了該技術特點和亟待突破之處,為此後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將紙筒拋秧升級為塑料盆拋秧奠定了重要基礎,為水稻拋秧栽培技術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目前水稻拋秧技術仍是廣東等華南稻作區水稻重要的生產方式之一。“水稻拋秧及其配套技術”也曾經獲得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為解決我國水稻主要產區普遍存在這肥料特別是氮肥施用量大、利用率低、環境汙染嚴重、病蟲害多、經濟效益低等係列問題,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研發出了水稻“三控”施肥技術,在引領水稻減施化肥和農藥的“兩減”生產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三控”施肥技術通過控製氮肥、控製無效分蘖和最高苗數、控製病蟲害三大手段,減少化肥、農藥的使用,提高稻米食用安全性。該項技術成為廣東省內近年來推廣麵積最大的農業生產新技術,並在廣西、江西、浙江、海南等水稻產區得到大麵積普及推廣。“三控”施肥技術還成為世界銀行貸款廣東農業麵源汙染治理項目以及農業部“兩減”栽培的重要技術,“水稻三控施肥技術體係的建立與應用”獲廣東省科學技術一等獎。該項技術主要完成人鍾旭華博士也因此獲得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的諾曼·勃洛格(Norman Borlaug Award)獎。

現代稻作科學的建立、第一次農業綠色革命的發起、雜交稻育種、超級稻攻關、現代絲苗米品種的升級、栽培技術的革新……在中國水稻產業發展的多個關鍵節點,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無一缺席,並爆發出巨大能量。未來,這個英雄的廣東省農科院水稻所還將為我們帶來怎樣的傳奇?

策劃:陳永 何秀古 胡念飛 鍾小雄

統籌:喻淑琴 段冬洋 鄒文平

采寫:南方農村報記者 劉法釗

版權所有:必威betways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9號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