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必威betway安卓app

【南方+】再生稻:割過的稻樁繼續生長

時間:2019-01-28 09:51 來源:本網原創稿 【字體:

圖片說明

進入抽穗期的再生稻

圖片說明

頭季稻收割後留下的稻樁開始萌芽

圖片說明

再生稻生長至約10天的模樣

圖片說明

再生稻生長至約60天的模樣

“你如果能有出息,割過的稻樁也會長出穀子。”在一些地方,父母教育調皮的小孩子常用這樣一句俗語來“激將”他(她)。正如這句俗語所言,讓割過的稻樁長出穀子一度是極其困難的事,但隨著機收再生稻技術的不斷成熟,割過的稻樁再長穀子,也不再是“困難的事”。

糧食安全事關國運民生,近日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提出今年全國糧食播種麵積要穩定在16.5億畝,糧食產量要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機收再生稻技術的不斷成熟、發展,無疑為糧食增收和糧食安全提供了雙重保障。

有統計數據顯示,機收再生稻比一季中稻增產53.85%,每產1噸稻穀減少農藥用量20%,肥料利用率提高6.8%。再生稻究竟是什麼?再生稻想要“再生”需要突破哪些技術難題?機收再生稻發展前景又如何呢?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黃進 通訊員 鄒文平 胡香玉 實習生 高雪迎

再生稻比正季晚稻每畝多賺300元

所謂再生稻,它指的並不是某一種水稻,而是一種水稻種植模式,是利用水稻收割後稻樁上存活的腋芽,經適當栽培管理使其萌發成苗並抽穗結實,再收獲一季的稻作模式,亦稱“一種兩收”。“這種種植模式就好比收割韭菜,割了一茬又長一茬,播種一季可實現雙收。”有專家形象地比喻。

再生稻的一個特點是,在一季稻成熟之後,留下下麵的植株和根係,施肥和培育,讓其再長出一季稻子。由於在原有的根係上再次生長,大約2個月後水稻便可成熟收割。由於生育期比較短,植株比正常晚造矮,生物量比較小,病蟲害相對比較少,不用打農藥。

其中,再生稻也分為傳統再生稻和機收再生稻兩種。傳統再生稻,指“頭季稻成熟時采用人工收割後收獲的再生稻”,其缺點是勞動強度大、人工成本高,製約著再生稻進一步發展;而機收再生稻,則是指頭季稻成熟時采用收割機收獲的再生稻。記者了解到,2010年前後,我國開始進入機收再生稻研究應用階段,目前機收再生季畝產約250公斤—300公斤。

“不用打農藥可以讓再生稻更加安全。”必威betways 水稻研究所(下稱水稻所)副所長鍾旭華說,除此之外,種再生稻與種雙季晚稻相比,種再生稻不用搶季節,又省種省工,不需育秧、耙田和插秧等,成本大大降低。

“成本大大降低,直接帶來的結果就是種糧經濟效益顯著提高。”鍾旭華還算了一筆賬,目前水稻所在廣東示範的再生稻畝產量穩定在700斤以上,而從成本來看,正季晚稻平均為1元/斤,但再生稻的成本隻有0.4元—0.5元。假如種植一畝再生稻,按照產出800斤,以1.5元/斤計,毛收入1200元,成本約400元,可淨賺800元;而種植一畝正季晚稻,產出1000斤,同樣以1.5元/斤計,毛收入1500元,成本約1000元,可淨賺500元,再生稻比正季晚稻要多賺300元。

腋芽的位置決定產量

據鍾旭華介紹,早在西晉就有關於再生稻的記載,到了上個世紀70年代,由於糧食缺口比較大,廣東掀起了再生稻研究熱,研究水平和產量居全國前列,種植模式多樣,但均為頭季人工收割的傳統再生稻。

再生稻頭季收割為什麼隻能采用人工收割呢?原因在腋芽上。水稻地表以上的一共有5節,從上到下依次編號為倒1—倒5,即離地麵最近的一節為倒5節,最高的一節為倒1節。其中再生能力強的是倒2、倒3和倒4節位上的三個腋芽,這三個腋芽上長出的水稻,產量會占第二季的80%以上。

因此,如果采用機收,倒2節和倒3節腋芽,由於位置較高,很容易遭受收割機碾壓帶來的傷害從而不能萌芽。由於碾壓後失去了再生能力強的腋芽,第二季的產量就要打大折扣。因此,頭季的水稻必須采用手工收割才行。

然而,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雇人收割的費用也水漲船高,這就使得很多人不再願意進行再生稻種植,“傳統再生稻頭季采用人工收割,勞動強度大、人工成本高,製約著再生稻進一步發展。這種再生稻栽培方式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鍾旭華分析。

隨著機收再生稻栽培技術研究的發展,再生稻頭季機收變成了可能,這使再生稻種植再次“活”了過來。廣東於2016年左右開始對機收再生稻的研究示範,以適應稻田機械化生產和輕簡栽培。這也代表著,再生稻在廣東沉寂了三四十年之後重獲新生。

頭季品種選擇至關重要

再生稻頭季是如何實現機收的呢?機收再生稻栽培技術,是如何讓被收割機碾壓過的腋芽還能夠繼續生長而不至於減產的?

這背後的秘訣首先在於頭季使用的水稻品種上。

為了實現頭季機收,鍾旭華的水稻所機收再生稻研究團隊開展了多次品種篩選實驗,並最終從124個水稻品種中篩選出了黃華占、美香占2號、粵泰油占等適合廣東的機收再生稻品種。

同樣是續留再生稻的水稻品種,為什麼篩選出來的這些品種就能夠機收呢?

原來,研究團隊在過去的研究和實踐中,發現了一個大秘密。在選擇續留再生稻時,人們多選擇雜交稻秈稻品種進行種植。並且要高留樁,確保倒2、倒3和倒4這三個節位上再生能力強的優勢腋芽留在稻樁上。

但有一部分水稻品種,它的優勢腋芽在倒4、倒5節上。倒4節腋芽在機器收割時本來就能存活,隻不過需要一段恢複時間。倒5節腋芽,離地表隻有1-2厘米,收割機碾壓對它影響很小。因此,選擇這樣的品種來續留再生稻,頭季就能夠實現機收。

正是發現了水稻品種的這個秘密,再生稻頭季才實現了機收。

目前,鍾旭華的團隊經過幾年的研發攻關,已篩選出了一批強再生力品種。2018年11月,在梅州興寧市“華南機收再生稻高產穩產栽培技術”現場觀摩暨實割驗收會上,經專家組現場實割驗收,黃華占機收再生稻畝產達到409.6公斤,刷新了廣東省機收再生稻產量紀錄。

“低留樁”合理曬田產量高

水稻所機收再生稻研究團隊還因地製宜,根據華南地區的氣候特點,總結出了“低留樁,高產量”的經驗。“目前國內其他地方的再生稻以中高留樁為主,一般都強調重施促芽肥。廣東光溫資源豐富,再生稻應采用低留樁,以適當延長再生季生育期,提高產量。”鍾旭華說:“實驗發現,在廣東的機收再生稻,留樁高度越低,產量越高,因此我們建議隻留5厘米左右樁長最合適。”

和手工收割的再生稻相比,由於機收再生稻的品種變化比較大,因此在田間管理上,也有環節與傳統的管理方式不太一樣。

曬田,也就是給田地“曬太陽”,是水稻栽培中的一項技術措施。過去,再生稻頭季要曬田兩次,目的是為了提高根係活力。如今,機收再生稻曬田還有另外一個目的:讓土壤沉實,便於收割機進地收割。“頭季稻的後期水分管理也很重要,後期曬好田,曬得比較硬,可以減少機械碾壓毀蔸的影響。”鍾旭華說。

機收再生稻的曬田時間、次數和過去相同,但是標準不同,第一次曬田要求地麵出現幹裂,第二次曬田,也就是收獲前斷水的時機,要求機收時地麵不明顯沉降。“再生稻出苗時,同樣要做好水分管理。”鍾旭華進一步分析,“在廣東早稻收割時節,氣溫很高,如果田間留水太多會把留樁的芽燒壞,如果留水太少,又不能正常出芽。”

“從光溫條件來看,廣東全省都可發展再生稻。”鍾旭華非常看好廣東機收再生稻的前景。據他介紹,廣東省常年水稻土地麵積1400萬畝,可供發展再生稻的耕地資源在300萬畝以上。“以每畝800斤,每畝淨收入500元來計,不僅能保障糧食穩定增產,更能為全省農戶增收約15億元。”鍾旭華說。

版權所有:必威betways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9號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