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廣東農村科技特派員⑨ 國彬:課堂開大田,橋梁架心田,初心在鄉間,成果落鄉村
在廣袤的南粵大地,一批又一批各行各業敢擔當、敢作為的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紮根基層,以服務“三農”為己任,踏遍青山綠水,行走在田間地頭,用科技的力量有力推動農業現代化,幫助農民造血扶智、脫貧致富,用汗水和智慧書寫科技興農富民的炫彩篇章。
新時代的大背景下,科技工作如何發力,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農村科技特派員製度自1999年推行以來,廣東省積極響應,深入開展。多年來,省科技廳將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作為重點工作之一,建設了農村科技特派員庫、科技支撐成果庫和貧困村科技需求庫,安排農村科技特派員進行“點菜下單式”精準對接。2018年,全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入庫總數達1.4萬餘名,彙編實用科技成果1000餘條,打造新時代農村科技特派員的“廣東模式”。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農村科技特派員有力激發了農村創新創業活力,為鄉村振興點燃人才引擎。南方農村報在南方+鄉村振興頻道特別推出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係列專題報道,展現廣東農村科技特派員群體在服務三農方麵作出的重要貢獻、豐碩的人生收獲和閃亮的創新精神。
第九期為大家介紹的是廣東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農村科技特派員、廣東省農科院梅州分院辦公室主任國彬。
集結專家走基層 深入群眾建橋梁
帶領專家深入農村,指導農民生產種植,自2018年項目立項以來,在廣東省科技廳的要求下,作為農村科技特派員的廣東省農科院梅州分院辦公室主任國彬便將課堂開在了田間。
國彬所在的廣東省農科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聚焦施肥技術方麵的研究。一開始,國彬便邀請所裏的水溶肥專家、作物專用化肥專家共同解決對接點貧困村所麵臨的問題並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
“我們省農科院本身是農村科技特派員的團隊,把每個人的專業技術結合起來,正好給農民提供全麵的指導。”國彬表示,在廣東省科技廳協調下,把專家資源整合在一起,共同推進農村科技特派員項目,事半功倍。因此,省農科院農村科技特派員們將幫扶推進到了梅州的各個貧困村落,因地製宜為農民開展各項生產技術培訓。
“這些貧困村都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缺少青壯年勞動力。”國彬分析,留在貧困村中的勞動力基本是五十歲以上,肩負著照顧小孩的重任,難以集中精力開展農業活動。“所有方案的實施都需要勞動力來完成,因此必須深入了解每個村莊的發展條件,尤其是勞動力現狀”,國彬告訴南方農村報記者,隻有深入基層,才能找到最接地氣、最適合每個村子的發展方式。如梅州興寧市大坪鎮蘭亭村,便是由於勞動力不足,大量田地被荒廢。對此,國彬建議貧困村引入專業合作社,“土地流轉給專業合作社種植經營,既能充分利用閑散土地和勞動力,也能通過引入產業帶頭人解決產銷問題,提高產業效益,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在省農科院工作多年,國彬也常接到農民關於技術指導方麵的谘詢,但由於電話溝通還是存在一定的不便利性,導致效率低下,指導的效果也不得而知。深入農村走訪後,發現農民們多依靠老一輩傳下來的經驗進行生產,產量低且品質一般,且由於化肥的使用不當,許多土質已經遭到破壞。
“很多農民都說,生產時遇到過種種問題,但因為不知如何才能找到專家谘詢,最終隻能憑借著經驗。”國彬深感科技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刻根據每個村的具體情況組織專家,奔赴對接點開展培訓會,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通過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可以極大提高種植效率。專家團隊與農民零距離的接觸,終於讓農民積存已久的問題迎刃而解。
“科技扶貧最核心的意義在於能夠搭建起和民眾直接溝通的橋梁,既要讓農民了解科技對於農業的重要性,進行科學種植,又要讓他們知道,遇到問題後如何聯係尋找專家。”正是出於這樣的理解,國彬一直致力於以自己農村科技特派員的身份為支點,架起了農民與專家溝通的橋梁,把科技之光照進了田間地頭。
用技術推動生產 以真心打動群眾
“幫扶中,不能僅僅重視經濟效益,充分考慮村民意願也同樣重要。”這是國彬作為農村科技特派員的經驗之談。
2018新年伊始,他們的農村科技特派員項目還未申報時,梅州興寧市大坪鎮蘭亭村駐村書記便主動聯係到剛來分院工作的國彬,將村子想要發展食用菌產業的想法告訴他,希望能夠得到專業技術方麵的幫助。國彬了解到這一信息後,馬上與省農科院蔬菜所的何煥清研究員、肖自添副研究員取得聯係,並及時邀請了兩位專家到蘭亭村對購進的菌包進行研究,並就如何培育培養食用菌以及相關注意事項提出了建議。
恰逢三月農村科技特派員項目開始審報,在廣東省科技廳的布置下,國彬便將蘭亭村選為幫扶的對接點之一,開始對該村食物菌產業的發展進行全麵的指導與幫扶。國彬憑借著自身的親力親為和悉心指導很快便打動了村民,就這樣走進了群眾的心裏。
“您有段時間沒過來了,什麼時候過來?我們都等著您呢!”隔段時間,駐村書記的電話就會打過來。這一份熱情與親切帶給國彬的不僅僅是感動,更是對其工作的肯定,也為接下來的幫扶帶來了無限動力。
“村民們已經把我們當成了自己人,這一份信任是最令人感動的。”省定貧困村——梅州市平遠縣河頭鎮向陽村,素有種植蔬菜的傳統,且在鵬祥蔬菜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當地的效益一直不錯。
國彬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立即邀請了省農科院的蔬菜產業專家團前往合作社開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和發放適合當地種植的蔬菜品種,並提出建設蔬菜大棚的建議,以此來提高蔬菜的品質以及合作社的效益。蔬菜大棚的建設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農村科技特派員可以進行技術上全方位指導,卻難以提供經濟上的幫扶以及效益上的保證。“我真的沒想到,他們立馬將這一想法變成了現實!”出於對廣東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專家團隊的信任,該村合作社在聽取建議後便著手落實,蔬菜大棚在今年七月底便可完工並投入生產。合作社老板陳先生說:“我們相信,按照專家的方案執行,一定可以將把菜種好種靚!”
麵對即將建成的蔬菜大棚,國彬心中也充滿期待,“技術方麵不用擔心,我一定會邀請專家進行全力支持!”國彬服務三農的腳步堅定而有力,走進了林間田地,走進了民眾心中,更帶領鄉親們走向了脫貧致富的光明未來。
暑期大下鄉 服務三農已有具體規劃
早在2011年,國彬便響應國家號召,申請成為農村科技特派員,但自己全麵深入鄉村進行幫扶,還是在2018年項目立項以後。“之前我們隻是對前來谘詢的農民進行指導,現在我們主動去發現問題,農村科技特派員的身份才更好地發揮了作用。”國彬表示,農村科技特派員這一項目的立項不僅僅給了貧困村被幫扶的機會,對他來說更是一個可以深入鄉村為民眾切實解決問題並發揮了這一身份實際作用的寶貴機會。“當村民們積極主動向我們請教難題,我們是很欣慰的。”當自己能感受到存在價值的時候,國彬便感覺離自己的初心又近了一步。
作為一名黨員,國彬認為所謂初心,便是用科技服務三農,助推農村產業提升,使農村脫貧致富,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農村科技特派員暑期大下鄉即將到來,國彬也為此做出了具體規劃。
運往大埔縣純德村適用於柚子的科技成果轉化產品水溶肥已經送到,丘陵間的柚子樹又迎來了發病率高的雨季,如何施肥?如何預防?村民們都期待著農村科技特派員前來指導。國彬已經和專家團隊準備就緒,下周便將奔赴純德村對村民進行果樹施肥技術以及種植技巧方麵的培訓。國彬認為,科技扶貧最終服務於產業扶貧,如何為純德村打開銷路也是當下值得思考的問題。
向陽村的蔬菜大棚即將建成,合作社洋溢著緊張又興奮的氛圍。七八月份的炎熱天氣,大棚建設的完成勢必為蔬菜種植提供優良的環境,蔬菜產量與品質的提升指日可待。 “從前隻是盲目種植,聽了專家的培訓才知道,原來種好蔬菜也要講究技術的。”但麵對大棚種植技術方麵的空白,村民們依然感到緊張,國彬早已做好規劃,在大棚投入使用之前,便會邀請蔬菜專家共同前往合作社為大家答疑解惑並對設施農業的發展進行專門的講解與培訓,為如何種出產量與品質共存的蔬菜與農民進行零距離指導。
在蘭亭村荒廢的田地上,建立起了一個“地方雖小,五髒俱全”的考察示範點,種植百香果、桃子、蔬菜等作物,並開辟了幾口水塘進行養殖。評估正在進行,國彬希望找到優勢突出的幾項進行重點發展,以此來提高村子的經濟效益。先前村民自行選購的菌包由於種植環境及菌包本身質量的問題,靈芝菌生長得並不是特別好,國彬正在重新聯係產家,與專家共同選購更加適合蘭亭村種植的菌包,期望該村成功實現產業化。
“雙管齊下,工作才能更好推進。”關於如何更好地服務三農,國彬提出,在廣東省科技廳協調下,農村科技特派員進行技術幫扶,駐村書記向農民進行關於農村科技特派員項目的科普並組織民眾積極配合,大家擰成一股繩,才能更好推動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