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必威betway安卓app

【南方日報】蝗災肆虐亞非多國

時間:2020-02-27 10:53 來源:本網原創稿 【字體: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日前發布報告顯示,一場大範圍的蝗蟲災害席卷了從西非到東非、從西亞至南亞20多個國家,受災麵積總計1600多萬平方公裏。

  FAO表示,非洲之角是此次蝗災的重災區,其中埃塞俄比亞、吉布提、索馬裏遭遇25年來最嚴重蝗災,而肯尼亞正經曆70年來最嚴重蝗災。報告說,目前非洲之角的蝗蟲還在不斷繁殖,在3月和4月會形成新的蝗蟲群,進一步加劇埃塞俄比亞、索馬裏和肯尼亞蝗災。按照FAO判斷,蝗災的擴大趨勢可能會延續到今年6月,屆時,蝗群規模甚至可以增長到當下的500倍,最遠可以波及到南亞大陸的印巴邊界。

  蝗災究竟會不會波及我國?專家表示,考慮到我國邊境地區地形地貌、氣候特點及蝗蟲的遷飛習性,蝗災波及我國的幾率很小。

覆蓋麵積測算存在誤差

  南方日報記者留意到此前的報道中提及,“FAO沙漠蝗蟲信息處指出,目前東非的蝗蟲數量已達3600億隻。”

  日前,記者向FAO求證上述蝗蟲數量是否準確,FAO媒體辦公室成員約瑟芬·麥凱納(Josephine McKenna)通過郵件回複稱,FAO沙漠蝗蟲信息處高級官員基思·克雷斯曼(Keith Cressman)確認,FAO僅僅預估了蝗蟲群的覆蓋範圍,沒有預估過蝗蟲的數量,“通常而言,蝗蟲群的覆蓋範圍從不足1平方公裏到數百平方公裏不等。每平方公裏蝗蟲群至少有4000萬隻,有時多達8000萬隻。”郵件裏如此描述。

  那麼3600億隻是如何得來的?“據美聯社報道,在東非的一些國家,大麵積的蝗蟲群鋪天蓋地而來,它們每平方公裏數量可達1.5億隻……”在美聯社的報道原文中提及,“有關部門在肯尼亞測量到1群覆蓋麵積達長60公裏、寬40公裏的沙漠蝗蟲群,而且一個典型的沙漠蝗蟲群能達到每平方公裏1.5億隻蝗蟲”。記者分析這,3600億隻蝗蟲,大概就是由“60公裏×40公裏×1.5億隻/平方公裏”得出的數據。但FAO的回應稱,每平方公裏蝗蟲群僅僅是“有時多達8000萬隻”,遠遠達不到1.5億隻。對此,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昆蟲科學研究所教授、博導祝增榮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候表示,雖然目前有專業的昆蟲雷達,可以在蝗蟲群的覆蓋範圍內,估計相應空域中的蝗蟲數量及密度,再測算蝗蟲群總量,但非洲、南亞西亞等地區,應該沒有安裝充足的設備來測算蝗蟲數量,而是仍以傳統的測算手段為主,“覆蓋麵積測算有較大可能存在誤差。”祝增榮說。

蝗災蔓延:氣候是推手

  有媒體報道稱,本次蝗災始於非洲,然後飛過紅海後分別進入歐洲和亞洲,目前已經到達了巴基斯坦、印度等地,距中國可以說僅“一步之遙”。但據記者調查並結合FAO官網的信息和相關資料來看,蝗災過程並非如上所述。

  事實上,本次蝗災最早可以追溯至2018年5月,颶風“梅庫努”在阿曼沿海地區登陸,炎熱幹旱的阿拉伯半島迎來降雨,為沙漠蝗蟲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同年10月,颶風“拉班”在也門沿海地區登陸,再次為阿拉伯半島帶來降雨。在這期間,沙漠蝗蟲大約繁殖了3代,數量呈指數級增長。此後,2019年1月,第一批沙漠蝗蟲前往也門、沙特阿拉伯、伊朗;2—6月,沙漠蝗蟲在也門西南部、沙特阿拉伯、伊朗又繁衍了大約2代,數量繼續暴增;6月開始後,也門的沙漠蝗蟲飛越紅海,到達索馬裏和埃塞俄比亞,並且在10—12月,前往肯尼亞、吉布提等國家。而由於2019年印度的季風時間比正常年份偏長,伊朗的沙漠蝗蟲從6月開始入侵印巴邊境,也繁衍了大約3代。

  梳理完這個過程,不難發現,印度的蝗蟲其實源自於阿拉伯半島,與目前的東非蝗災沒有直接關係。“入侵南亞西北部的這批蝗蟲來自伊朗的可能性最大,從東非過來的可能性不高。”廣東省農科院植保所副所長張振飛的觀點也印證了上述觀點。

  而且,根據FAO沙漠蝗蟲信息處2月17日發布的信息,印巴邊境的蝗蟲規模處於“平靜狀態”,印度方麵也於17日公布當前蝗災基本結束。

  但印度是否能安枕無憂了呢?不一定!在FAO回複的郵件中,基思·克雷斯曼預計,從5月中旬開始,受西南季風的影響,印度可能會迎來蝗災。

入侵我國?先飛越高海拔的寒冷地區

  這次蝗災將會對我國造成什麼影響?張振飛認為,要探究這個問題,更應關注印度是否能有效應對5月中旬到來的新一輪蝗蟲活動,“如果印度政府能控製蝗蟲的擴散,中國本土幾乎不會受到影響,若蝗蟲東擴到緬甸,才可能進入我國。”

  張振飛說,印巴的蝗蟲,隻能正麵威脅西藏南部和新疆局部,“但是我們有喜馬拉雅山脈這個天然的屏障,它的高度和嚴寒是一個大阻礙,即使殘餘一點突破過來,那裏也沒有足夠的植被供其快速繁殖。”張振飛分析。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春季發生區的蝗群遷飛方向為印度—尼泊爾—緬甸—我國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考慮到我國邊境地區昆侖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阻隔,蝗蟲很難越過高海拔的寒冷地區。由於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邊境與尼泊爾和緬甸沙漠蝗發生區毗鄰,不排除有少量蝗蟲隨季風遷入我國的可能,但造成危害的幾率很小。

  上述負責人還稱,我國曆史上發生的飛蝗與沙漠蝗有相似的遷飛習性,但屬於不同的生物種。專家分析認為,我國史料中尚未發生沙漠蝗危害記載,但專家推測在雲南、西藏自治區的聶拉木有沙漠蝗的分布。40℃左右是沙漠蝗蝗蝻和成蟲遷移活動的條件,相對濕度需要達到60%至70%。沙漠蝗猖獗發生的最大擴散區為緬甸、尼泊爾和印度。

  祝增榮認為,雖然印度在處理這次的蝗蟲活動並不算很成功,從去年6月至今已長達8個月,但我國已開始對巴基斯坦進行援助,另外巴基斯坦和印度與FAO的相關部門有密切聯係,應該會共同麵對蝗蟲這個“敵人”。這些因素將有利於阻礙印巴蝗蟲入侵我國。

  中國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張澤華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5月份為沙漠蝗成蟲期,如果印度洋西南季風異常強勁,在700百帕高度翻越橫斷山脈機會將會大增,遷飛進入我國雲南境內可能性較大。如果境外蝗情得不到控製、災害持續暴發,6、7月下一代成蟲在西風急流與印度洋西南季風共同作用下進入我國境內概率將升高。

以“食”治蝗?群居的蝗蟲會放毒

  有網友認為,蝗蟲來了中國,隻怕是不夠中國人吃的,因為中國本來就一道菜,名為“油炸螞蚱”。北方的小孩子都敢抓蝗蟲烤熟了吃。這有什麼可怕的?

  但是,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康樂率的飛蝗研究團隊的研究顯示,蝗蟲在數量很少的情況下,它隻能通過綠色的保護色保護自己,可以說誰都能欺負它。而當蝗蟲數量多到一定程度,它們覺得自己勢力強大了,就開始合成苯乙腈和氫氰酸這兩種有毒物質,並且轉變為黑褐色。飛蝗研究團隊的研究顯示,苯乙腈雖然毒性較低,但是會揮發,所以氣味濃烈;氫氰酸不會揮發,氣味不強,但有劇毒。

  因此,大部分鳥類,如山雀,聞到苯乙腈的味道就不敢再吃蝗蟲,因為氫氰酸曾令它們痛苦不堪。既然成群的蝗蟲身含毒素,我們還是盡量避免通過吃來解決蝗災。

  張振飛介紹,飛機或小型無人機噴灑合適的殺蟲劑是抑製蝗災的有效辦法。2014年,河南寨峪村北側3000畝黃河灘上滋生大量蝗蟲,當地政府調動四五百人利用機動彌霧機、背負式噴霧器和飛機噴灑農藥“合圍”滅殺,周邊防治麵積達到13000畝。“當時很快就殺死了近八成蝗蟲,災情得到及時控製。”

  祝增榮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進入21世紀後,我國不僅控製了蝗災,還壓縮了蝗區麵積,“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治蝗工作,大約可以分為3個階段。”祝增榮進一步介紹說,1950—1959年以防治為主,當時由於條件限製,仍以人工撲打為主;1959年開始改治並舉治蝗方針後,1960—1969年的治蝗工作進入新階段:通過水利建設、荒地改造等措施,改造了大量蝗區,並且繼續加大藥劑治蝗的力度。1970年至今以監測為主,除特殊年份外,大部分蝗區密度較低,基本得到控製。

版權所有:必威betways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9號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