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必威betway安卓app

【廣東科技雜誌】必威betways : 人才下沉 科技下鄉 引領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0-03-23 09:21 來源:本網原創稿 【字體:

  必威betways (以下簡稱省農科院)是我省農業科技創新和服務“三農”的主力軍之一。一直以來,省農科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省科技廳關於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的具體要求,堅持以農業農村需求為導向,著重在組織領導、健全機製、專家到位、媒體宣傳等方麵做好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使院內農村科技特派員真正成為活躍在全省農村的科技推廣生力軍,為促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10月,在科技特派員製度推行20周年之際,省農科院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受到肯定,成為廣東省唯一一個受到科技部通報表揚的單位。

高度重視,確保全院上下認識和行動高度統一

  省農科院黨政領導班子高度重視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院長、院黨委書記親自研究並推動,成立以院長為組長,院領導和院屬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組織體係和長效機製,為特派員開展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切實把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作為加強科技工作的重要抓手抓好落實。2019年,省農科院先後7次研究部署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傳達學習中央、省關於農村科技特派員文件精神,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特派員製度推行20周年的重要指示精神,確保全院上下認識和行動高度統一。

圖片說明

省農科院農村科技特派員“暑期大下鄉”動員會現場

完善機製,全力保障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的開展

  一是實施分類培養。省農科院在科技人員職稱評聘體係中,專門安排了“科技推廣與服務”係列,並製定配套考核評價標準,引導科技人員投身服務“三農”工作。將省科技廳安排的農村科技特派員專項資金項目重點向該係列科技人員傾斜;對有一定工作成就的科技人員增加安排科研項目,進行提質培養;對具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年輕科技人員安排專項資金,推動其逐步成長為合格的農村科技特派員。

  二是加強成果獎勵。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村科技特派員申請各類創新項目、推廣項目,對特派員重要科研成果、項目給予獎勵,鼓勵特派員承擔橫向項目和企業委托研究項目,大力推進科技創新。

  三是激勵成果轉化。完善成果轉化收益分配辦法,保障農村科技特派員合法收益。鼓勵特派員通過許可、轉讓、技術入股等方式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研發轉化團隊可分配扣除成本後60%以上的收益,且其成果轉化可作為職稱評聘的重要依據。

  四是完善考核評價。開展科技公益服務的農村科技特派員在原單位工資福利、崗位、編製不變,其工作業績納入原單位工作考核。將基層工作經曆作為科研人員職稱評聘、職務晉升的必要條件。對工作業績突出的特派員,按有關規定予以表彰,並在評優、晉級和職稱評聘中優先考慮。

專家到位,全麵推進資源下沉服務地方

  截至2019年年底,省農科院共有745名專家進入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專家庫,分別有199名、282名專家入選河源市、清遠市農村科技特派員專家庫,為全省科研院校中入庫人數最多的單位。全院共安排79個項目、選派400多名農村科技特派員專家對接全省14個地市的41個縣(市、區)236個省定貧困村,為超過2500戶貧困戶提供服務。專家研究領域涵蓋水稻、果樹、蔬菜、作物、茶葉、畜牧、水產、植保、疫病防控、農產品加工、土肥、質量安全、信息化等各個方麵,為全省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提供了核心的人才支撐保障。專家帶資金、帶技術、帶信息下鄉進村、到場入戶,深入基層開展對接服務,著力通過科技力量解決我省農業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提高欠發達地區農民收入。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
省農科院資環所科技特派員到博羅縣開展“暑期大下鄉”活動

  一是充分發揮13個地方分院的平台作用。通過駐點科技人員和依托單位“帶路”,迅速調研摸清對接地區農業主導產業發展情況,組建全產業鏈科技服務專家團隊,彙集各類科技資源,有針對性地以地方共性瓶頸問題為導向,集中力量開展科研攻關、集成技術有效推廣應用,以“農村科技特派團”的形式帶技術、帶項目幫助解決生產實際難題,構建起以科技創新為源頭、地方分院為支點、專家服務團為紐帶、農業企業為載體、現代農業產業園為抓手的院地企協同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係。

  二是研究出台《必威betways 農村科技特派員精準扶貧鄉村產業振興支撐項目實施方案》。明確以項目形式推進工作,在198項意向申報項目中遴選出79個項目予以支持,明確項目工作任務、工作要求、績效指標等,要求項目主持人需組織實地調研,了解最新實際技術需求,與當地村委、扶貧工作隊商定項目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合理安排項目進度,確保項目實施內容符合對接貧困村的技術需求和能夠解決其產業發展技術問題。

  三是科學安排,充分發揮農村科技特派員支撐作用。一方麵機動靈活落實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任務。組織科技特派員以省農科院新型農業科技服務體係為依托,采取機動靈活的工作方式,團隊與個體相結合,深入基層、深入站點、進駐企業、進駐園區,因地製宜開展工作,通過結對幫扶、共同研發、示範指導、集中培訓等途徑,從生產理念、產業信息、主導品種、關鍵技術等方麵促進科技與產業融合,在促進企業提質、農民致富、產業發展等方麵發揮特派員的工作專長。另一方麵,在關鍵節點充分發揮農村科技特派員聰明才智。省農科院在配合省有關部門編製全省現代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全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時,充分征求科技特派員的意見;在為地方編製現代農業產業園規劃和製訂實施方案時,組織科技特派員參與其中;組建31個全產業鏈現代農業產業專家服務團隊時,以骨幹特派員為領隊;在孵化初創企業時,指定特派員結對指導。等等這些,都在關鍵節點上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的智慧,體現特派員的價值。

工作紮實,對接服務成效初顯

  一是全麵深入調研,摸清對接村產業發展情況。據不完全統計,省農科院農村科技特派員項目主要對接服務的236個貧困村產業年產值總計約1.64億元;在對接服務規模上,共種植水稻21960畝、水果32120畝、蔬菜14383畝、花生2000畝、甘薯2100畝、甘蔗15畝、南藥400畝、煙草750畝、茶葉5700畝、花生20畝、玉米30畝、大豆30畝、牧草430畝、桑園850畝,養殖豬年出欄10000頭、牛年出欄595頭、山羊年出欄400隻、優質雞年出欄3.45萬隻、兔年出欄500隻、鵝年出欄8.7萬多隻、魚5萬尾。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

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赴河源連平、龍川、東源等地開展災後複產指導

  二是圍繞產業發展技術難題,深入開展技術對接指導。省農科院農村科技特派員專家圍繞對接村農業產業發展科技需求,與政府、企業、農民共同研究製定配套技術指導實施方案,並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在技術服務方麵,累計有專家3000多人次進村指導508次,開展技術培訓327場次,培訓技術人員、農民超1萬人次,服務貧困戶2508戶,建立示範基地58個、總麵積3456畝,推廣應用新品種721個次、新技術117個次、新成果44個次,派發種子6.09萬包、農藥993瓶、化肥4.82噸,開展創新創業服務203次。

  三是助力地方打響農業產業品牌,引進企業幫助解決銷售難問題。省農科院還通過全產業鏈科技專家服務團,幫助地方打造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品牌,如加工所特派員宮曉波通過在東源駐點服務,組織院所專家為東源板栗成功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認定提供全方位技術支持,為東源板栗增添了一張靚麗的名片。在幫助解決農產品銷售難方麵,省農科院特派員專家通過各種渠道為對接貧困村引進廣州綠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汕尾市綠舜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中合智慧(東莞)企業發展有限公司、梅州市樂得鮮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15家企業幫助對接銷售,解決銷售難問題。經初步估算,通過科技對接幫扶後,已幫助對接貧困村實現年產值增加502.6萬元。

加強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省農科院高度重視農村科技特派員宣傳工作,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7月以來,已在學習強國APP、新華網、人民日報數字媒體、《南方日報》、廣東電視台新聞聯播、廣東電視台珠江頻道、《南方農村報》、省扶貧信息網、地方政府網站等媒體發布新聞近200篇。2019年6月,省農科院農村科技特派員專家第一時間深入河源等地開展“龍舟水”救災複產技術指導工作受到廣泛關注,得到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指導組的肯定。2019年11月5日,《農民日報》以“科技沉下去,產業旺起來——廣東省農科院科技特派員興農富民記”為題,專題報道了省農科院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模式和經驗。

展望未來,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

  接下來,必威betways 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貫徹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在省科技廳指導下持續推進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推動人才下鄉、科技下沉,以科技創新支撐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進一步發揮省農科院地方分院平台和全產業鏈科技服務專家團隊優勢,向基層增派農村科技特派員專家,圍繞地方農業農村發展,麵向農業產業發展關鍵技術難題開展持續聯合攻關,帶動基層農技水平提升,通過科技力量帶動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

  繼續在聯合申報項目、共同搭建創新平台等方麵加強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力求為地方農戶及企業提供更周到的科技服務,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示範推廣應用,推進“政產研”緊密結合的農村科技特派員服務農村新模式,牢記囑托,秉持初心,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送到百姓家,在科技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中不斷作出省農科院應有的更大的貢獻。

版權所有:必威betways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9號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