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必威betway安卓app

【廣東科技雜誌】省農科院監測中心: 攻克重金屬檢測關鍵技術 築牢農產品質量安全屏障

時間:2020-06-03 11:16 來源:本網原創稿 【字體:

導讀: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事關農業農村發展,事關社會穩定和鄉村振興。作為必威betways 公益一類的科研事業單位,必威betways 農產品公共監測中心(以下簡稱“省農科院監測中心”或“中心”)一直堅守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風險預警和科普宣傳的最前線,並通過不斷自主創新,為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體係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在今年全省科技創新大會頒布的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中,省農科院監測中心榜上有名。近日,本刊專門采訪了該中心王旭副主任,就其牽頭承擔並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農產品重金屬檢測及安全評價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及成果進行深入了解。

《廣東科技》:王主任,您好!請首先介紹一下貴單位的基本情況。
王旭:省農科院監測中心是必威betways 基於國家和省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視,於2012年成立的集農產品、農業投入品及其產地環境質量安全研究、檢測、學術 交流和人才培訓於一體的公益一類科研事業單位。中心建有國家農業監測基準實驗室、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重點實驗室 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營養品質評價鑒定機構、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實驗室(廣州)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及其加工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廣州)、廣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重點實驗室等30多個專業平台,在農產品汙染物檢測、風險評估、標準體係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技術 等方麵掌握了多項核心技術,多項汙染物檢測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
《廣東科技》:近年來,你們在科技創新及產品研發上的成效如何,取得這些成效的關鍵因素是什麼?
王旭:省農科院監測中心成立以來,科技人員從20餘人發展到現在的80人,儀器設備從200萬元增長到現在的5000餘萬元,整體實力較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近年來,監測中心主持承擔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農業農村部“948”項目以及省重大、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等縱向科研項目近300項,發表論文254篇,製修訂國家、農業行業標準、廣東省地方標準等65項,出版著作24部,獲得專利授權19項,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中華農業科技獎、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獎等各類獎項15項,為各級政府和社會出具公正檢測數據100多萬條,培訓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相關從業人員1萬餘人次。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
作為一支年輕的科研力量,省農科院監測中心在成立不到10年的時間裏,能夠取得這些成績,離不開各級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離不開省農科院“科技創新、服務三農”定位下的一係列創新舉措。另外,從內因上講,單位領導班子的大局觀和全體職工的向心力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們的隊伍特別團結,集體作戰的能力也非常強,能夠做到集體利益為先,不遺餘力地為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業努力。
圖片說明
《廣東科技》:請簡要介紹一下你們此次獲獎的項目及科研團隊。
王旭:此次獲獎的項目—“農產品重金屬檢測及安全評價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是在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的支持下,針對農產品重金屬現有檢測技術分析效率低、形態分離差以及大樣本風險評估缺乏的問題,開展關鍵技術攻關,係統創建農產品重金屬及其形態的高效、精準檢測方法,全麵科學評估廣東省農產品重金屬汙染風險,實現了檢測技術方法、儀器設備產品與安全評價的係列技術創新。
項目選取了廣東省18個地市1萬多個農田農產品中的5種重金屬10餘萬條汙染特征數據進行風險評估,繪製出廣東省農產品中重金屬汙染風險圖譜;通過“土壤—農產品—動物”體係內的遷移和形態轉化機製源析,查找出農田重金屬超標種出的農產品不一定超標的原因,提出標準製修訂建議和汙染控製措施。項目團隊從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角度出發,對農產品重金屬及其形態進行檢測方法和配套裝置上的研發創新,檢測精密度和效率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依托該項目,中心從2015年起成為了廣東省唯一一家農產品質量安全重金屬檢測技術能力驗證單位。
圖片說明
《廣東科技》:項目研究成果可以解決我們生產、生活或社會實踐中哪些具體問題?
王旭:我們這個項目研究成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應用前景廣闊,可以解決很多生產、生活和科研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比如,項目研發的檢測技術和儀器,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行業提供更加精準的手段,拍攝的土壤和農產品中重金屬檢測的樣品采集流轉與製備操作視頻作為標準規程指導全國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詳查,製定的行業標準在全國推行,為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培養技術人員提供了科技支撐;風險評估的結果可以指導安全種植生產,特別是引導輕度重金屬汙染土壤的安全利用,從源頭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同時有效利用現有農田;通過項目掌握了 18 個地級市農產品及其產地汙染地塊分布及環境風險狀況,繪製了耕地土壤重金屬汙染分區圖,形成了耕地土壤重金屬汙染評價報告,為政府提供一手的係統數據,指導種植規劃和結構調整;項目建立的檢測手段將重金屬因形態不同造成的差異區分開來,使重金屬的評價更加科學客觀,減少媒體誤報(如紫菜砷大範圍超標,其實主要是無毒的砷甜菜堿)和消費者的恐慌。此外,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心依托我們中心建有的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基地,每年舉辦大型科普宣傳活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宣傳進社區等活動,使消費者科學認知農產品質量安全。
圖片說明
圖片說明
《廣東科技》:這個項目的最大亮點和創新點在哪裏?
王旭:我們這個項目的亮點在於采用高效的重金屬檢測手段,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量的風險評估數據,並通過“土壤—農產品—動物”體係內的遷移轉化機製析源,從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出發,倒推出農田重金屬的安全閾值,並繪製了廣東省農田土壤重金屬安全種地指引圖,為指導廣東省農產品安全種植提供科技支撐與指引。
《廣東科技》:在項目開展過程中你們遇到的最大難點是什麼?是怎樣攻克的?
王旭:我們在農產品重金屬風險評估過程中,發現有些重金屬因其形態不同毒性差異巨大,用總量來評價其風險是不科學的。比如無機砷含有劇毒,毒性是有機砷的幾千倍,而有的有機砷毒性卻基本可以忽略。據我們分析,稻米籽粒中的砷有80%左右是有機砷,所以砷風險評估需要按照其形態來評估,我們建立了12種形態砷、5種形態硒、4種形態汞和3種形態銻的檢測方法,並開展了相應農產品中不同形態重金屬的風險評估,使評估的結果更加科學。此外,還開展了不同形態重金屬在農作物中的遷移轉化規律等方麵的研究,更加深入透徹地分析了其風險機製。
圖片說明
《廣東科技》:截至目前,項目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何?
王旭:本項目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長遠效益大於近期效益。比如,項目研發的檢測技術在相關單位得到了廣泛應用推廣,近三年節省的檢測成本和增加創收超過了5171 萬元;起草的6 件農業行業標準已在全國發布推行;協助政府製定種植規劃,指導企業開展安全種植,保障20萬畝輕度汙染農田安全利用,科普宣傳受眾2200 人次;依托項目發起並主辦了兩屆全國行業技術交流會及多場次的技術培訓會,培訓人員1200 人次,發放技術手冊2000 餘份。項目研究成果引領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行業科技進步,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主要技術保障,大大提高了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科學認識水平。
圖片說明
《廣東科技》:下一步,你們將在哪些方麵繼續開展技術研發和攻關?
王旭: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在重金屬高通量檢測技術研發、風險評估結果指導輕度汙染農田安全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安全種植規劃指引等方麵努力,希望能在粵港澳大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上貢獻更多力量。

版權所有:必威betways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9號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