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創新院地合作,廣東省農科院為惠州鄉村振興增添動能!
做好“火車頭”
成果落地多方受益
正值夏收“雙搶”時節,廣東海納農業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按照種植計劃,不慌不忙地操作著無人機播撒新一茬水稻種子;農田外的產業大樓中,全自動的加工流水線上,一袋袋稻米和米糠產品魚貫而出,這批新產品將供往珠三角高端超市。
海納的水稻生產是傳統農業和現代工業有機地結合的典型代表,背後的推動力是科技創新,而這與省農科院的合作密不可分。
“剛來到這裏時,基地的早稻常常發生‘倒伏’,一倒倒一片,對企業生產經營影響很大。”黃慶說,來到海納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企業更新品種,“通過引進的象竹香絲苗、調整肥料含量配比等,有效緩解了倒伏現象的發生。”
據黃慶介紹,象竹香絲苗是省農科院培育的抗倒伏水稻新品種,在抗病性、產量和質量等方麵具有優異的性狀,“如果沒有市場化生產的企業行為,該品種現在可能還‘深藏閨中’。”
密切的院企合作,加快了成果轉化落地速度,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從實驗室研究到產品生產線的產業化蛻變。目前,海納超過一半的水稻生產基地改種象竹香絲苗,並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
“每個季度,我們示範種植優質水稻品種超過10個。”黃慶說,依托海納農業研究院,省農科院先後為惠州引進粵禾絲苗、美香占2號、粵美占等優良品種31個,設立1個品種技術綜合示範區,實現了企業經營、成果轉化與社會效益的多重價值體現。
做好“服務員”
科技服務碩果累累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推動科研力量向企業轉移是必然趨勢。”離開實驗室,來到農業生產一線,這是黃慶駐點惠州以來的直觀感受。
今年4月,惠城絲苗米產業園被納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管理體係,作為產業園建設主體企業之一的海納農業,在科技興農方麵獲得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
依托院企共建的海納研究院,省農科院栽培、加工等領域專家不斷深化科技對接服務,在絲苗米優質品質選育及高效栽培技術、稻米副產品加工技術、質量安全控製體係等方麵形成了多項研究成果。
不久前,新建的海納農業產業園大樓的實驗室部分經過了專家驗收,這標誌著院地合作將進入全新發展階段。省農科院為海納檢測實驗室的建設提供科技支撐,現正著手申請第三方檢測機構認證,將成為全省省級產業園中首個第三方檢測實驗室。
未來,這裏不僅可以滿足公司日常稻米的生產檢測,也可服務承接其他農產品、土壤、肥料等檢測任務,並打造成為全省稻米科技研究與成果轉化的策源地,院企合作將結出更多科技碩果。
做好“聯絡員”
常態化開展技術服務
省農科院與海納開展院企合作,是該院著力加強院地農業科技服務對接的縮影。2016年12月22日,惠州市人民政府與必威betways 達成全麵戰略合作,依托該市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掛牌成立必威betways 惠州現代農業促進中心。
近年來,圍繞該市農業發展、人才培養需求開展鄉村振興、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等科技對接工作,該中心緊密聯係農業部門和企業,通過開展各類專項合作,開啟了院地合作新模式。
據統計,自中心成立以來,省農科院共派駐惠州現代農業促進中心科技人員8批次9人,派出到企業的科技人員4批次8人,組織專家團隊20多批次180名專家團,建成6個促進中心地方工作站,促成省農科院建設在惠示範基地25個,科技支撐服務7個省級產業園。
同時,組織專家團隊舉辦農技培訓會30多場、引進示範推廣省農科院水稻、玉米、甘薯、馬鈴薯、茶葉、荔枝等新品種近80個、合作實施技術100餘項,推動院地聯合betway亞洲官方 攻關項目40多項,為地方主導產業提供“保姆式”全產業鏈條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引領、帶動、輻射周邊,全麵助力該市農產品增值、農民增收、農業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