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手機版二維碼
微信
手機版二維碼
首頁> 必威betway安卓app

【農財網】野生稻:我不是雜草,我有一對小耳朵

時間:2020-09-21 10:04 來源:本網原創稿 【字體:

今天,為迎接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的到來,必威betways 水稻研究所在廣東農科院白雲試驗基地舉辦了野生稻種質資源科普開放日活動。

來自華南農業大學和仲愷農業工程學院農學相關專業的三百餘名大學生、廣州市113中學的同學、家長與眾多廣州市民一起,在水稻科學家的帶領下參觀了國家種質廣州野生稻圃、觀看科普視頻並聽取水稻科學家們的現場講解,與他們互動交流,感受野生稻這一珍貴物種的魅力。

野生稻種資源——水稻的基因寶庫

  野生稻是寶貴的種質資源,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它們珍貴無比。

  據水稻所水稻遺傳資源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晨介紹,中國有三種野生稻,即普通野生稻、藥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它們蘊含豐富的優良特性,如抗逆、抗病蟲害、優質、生長力強等,是水稻品種改良的重要基因資源,是水稻的基因寶庫,中國的水稻育種革命,始終與野生稻息息相關

圖片說明

據悉,上世紀70年代,“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正是因為在海南發現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植株,進而才能育成不育係,三係水稻育種才得以蓬勃發展。廣東人熟悉的增城絲苗米,正是雜合了增城本地野生稻的優良性狀基因才得以如此美味。

圖片說明

此外,作物種質資源還是一種戰略儲備,李晨向記者介紹,他以美國玉米為例,美國上世紀70年曾爆發過玉米小斑病,這是一種足以讓玉米顆粒無收的病害,最終美國依靠在玉米的儲備種質資源中找到的抗小斑病基因,成功度過了危機。由此可見種質資源的戰略意義。

圖片說明

參觀過程中,同學們還對於如何區分野生稻和雜草非常感興趣,據水稻所水稻遺傳資源研究室首席科學家潘大建介紹,水稻(包括野生稻)與雜草最大的差別就是水稻的葉子上有一對“小耳朵”(詳見下圖)。

圖片說明

  雖然如今已經很難在人類居住區發現野生稻,但是潘大建希望借助此次科普活動,讓農學專業的大學生乃至青少年們對於野生稻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培養起對農業科研的興趣,使未來能夠有更多年輕力量投身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工作。

麵臨野外滅絕危險——亟需保護的野生稻

  野生稻是如此的重要與珍貴。但是,目前野生稻已處於瀕危狀態。“與以前的數據相比,廣東普通野生稻的野外分布點90%都消失了,這是人們的生產生活活動造成的。”李晨說。

  許多人對此也許仍持一種不以為然的態度。據了解,許多稻種資源目前確實沒有應用價值,但它們的好處和功用是眼前無法衡量的。華南農業大學的管同學就讀於農業生物技術管理專業,她表示以前就聽說過野生稻,也知道野生稻很珍貴。“我們隻在書本上了解過野生稻,從來沒想過野生稻竟然離我們的生活如此之近。”管同學說,她表示自己以後會更加關注野生稻的種質資源保護。

  水稻所水稻遺傳資源研究室研究員範芝蘭表示,野生稻圃為了慶祝豐收節,特意舉辦此次科普活動。但豐收並不意味著高枕無憂,我們更要清醒的認識到野生稻的重要性,認識到野生稻種質資源保護對於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意義。

  的確,保障糧食安全,就要保護源頭,這是最後一道堡壘。野生稻的保存與利用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加大投入。

  “野生稻作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如果保護不好,一旦消失將永遠不可複得。”潘大建說。據了解,華南地區原本有著豐富的野生稻資源,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隨著經濟發展與城鎮化,野生稻賴以生存的原生境生態遭到嚴重破壞,原生境點數量呈斷崖式下降。如廣東,在80年代還有1000餘個野生稻原生境點,往往在路邊的溝渠和水塘便能看到野生稻,但目前廣東的原生境點僅剩下百餘個,形勢嚴峻。

  如今,野生稻已被列為《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的極危物種,麵臨野外滅絕危險。搶救和保護野生稻刻不容緩

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野生稻——水稻研究所的努力

  本次活動的現場,即國家種質廣州野生稻圃的依托單位正是廣東農科院水稻所。據了解,水稻所長期致力於我國野生稻的保護和利用研究,種質圃內現收集保存有20個野生稻種共5000餘份樣本。

  “為了保證資源的保護萬無一失,我們使用的是雙軌製。一方麵在野生稻圃保存,定期進行盆泥更換。一方麵在田裏繁種,種在田裏收種子,萬一盆裏的確實不行,“夭折”了,那起碼還有種子留下來”,李晨說,“總之,水稻所會盡最大的努力,最大程度保護野生稻。”

  “我們在高州還建有野生稻的原生境保護區,但現在異地保護越來越重要,因為原生境越來越少。”範芝蘭表示。

據了解,野生稻的異地保護也遠沒有管理栽培稻輕鬆。因為它們不比栽培稻,還“挺有自己的個性”,產量不高,芒很長,還喜歡落粒。為此,在野生稻圃裏,科學家精心給每一個稻穗套上了袋子。

  此外,藥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是陰生植物,不像栽培稻喜歡陽光,所以需要給它們遮陰。疣粒野生稻還是旱生的,不像栽培稻喜歡水,所以需要給它建溝渠排水,鋪上幹雜草層透氣。

  小小的野生稻得以茁壯成長和完好保存,傾注了水稻所科研人員的心血

  保存最終是為了利用。水稻所正在努力挖掘利用這些蘊含著豐富優質基因的種質資源,據悉,科研人員會通過代謝組學和基因組學,給每一棵野生稻做分子“身份證”,目前已經測了1000份基因組及500份代謝組,已挖掘出許多優質基因。

  挖掘優質基因的工作進展看似順利,這當然與科研人員的努力直接相關。但最大的問題是項目科研經費不足,無法承擔起基因組測序與代謝組學分析所需要的的龐大開支。這份事業還需要更多的關注與支持,許多未知優異基因亟待發掘利用。

版權所有:必威betways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金穎路29號郵編:510640

粵ICP備1610136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