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培育農業科技“最強大腦”——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培養計劃實施成效綜述
炸香蕉點心、香蕉啤酒、香蕉果酒……近日,在廣州舉行的“2020年糧食及加工用途香蕉新品種展示及其加工產品鑒評與技術培訓會”上,香蕉經過加工後變身成為各種“舌尖上的美食”。
我國是香蕉生產和消費大國,但多年來香蕉種植也麵臨枯萎病、經濟效益不穩定等問題。
必威betways 副院長易幹軍表示,發展香蕉產業必須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我國香蕉產業加工比例不足1%,缺乏適合加工的品種是重要原因之一。
據了解,2012年,易幹軍被評選為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帶領香蕉遺傳改良創新團隊獲得更多科技項目支持。2018年,以他為團隊帶頭人的國家香蕉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啟動。團隊針對抗枯萎病、高產、優質、加工特色等性狀,培育了“中蕉”係列及“粵蕉”“美食蕉”係列等優良新品係10餘個。
香蕉產業的變化是近年來我國實施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培養計劃成效的一個縮影。2010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決定實施現代農業人才支撐計劃。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培養計劃作為子計劃,由原農業部組織實施,於2011年、2012年、2015年評選產生了300名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300個創新團隊。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級巡視員張文說,培養計劃通過創新培養機製,提供資金支持,加大政策扶持,突出服務產業的核心使命,建立了一支6000多人的農業科研人才隊伍。
多年來,培養計劃在完成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發揮重要支撐作用,大幅提升農業科研原始創新能力,有效解決產業發展技術難題: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楊寧帶領動物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創新蛋雞育種技術和育種材料,育成3個蛋雞新品種,使我國擺脫依賴國外品種的局麵;
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廖慶喜帶領油菜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與裝備創新團隊,研製了油菜聯合直播裝備,在19個省區市推廣應用;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所長周清波帶領農業遙感創新團隊,建立了農作物信息天地網一體化獲取技術體係,突破了旱澇災害信息快速獲取等三大技術瓶頸;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長張德權帶領肉品科學與技術創新團隊,建立了“冷藏/冰溫/超冰溫+”柵欄保質保鮮技術體係,使畜禽宰後損耗降至3%以下,生鮮肉貨架期達45天。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也是脫貧攻堅的助推器。206名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參與了科技扶貧工作,參與解決當地農業生產技術難題1000多項,384項科研成果得到轉化應用。
張文說,培養計劃還探索出釋放科研人才創新活力新模式,扭轉了“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曆、唯獎項”的評價導向。
特種油料作物品質改良創新團隊帶頭人、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芝麻研究中心研究員梁慧珍表示,項目每年給予每位農業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20萬元經費支持,連續5年穩定專項經費支持,探索推進項目經費使用“包幹製”,營造了健康有序的科研氛圍。
培育農業科研領域“最強大腦”的效果正在顯現。據統計,300名農業科研傑出人才主持國家級重點項目500多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技獎勵100多項,13名農業科研傑出人才當選兩院院士。創新團隊建設日益完善,為全麵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