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關注︱海豐縣發現野生稻,省農科院力護廣東種業之“芯”
野生稻資源是我國珍貴的野生植物資源,是水稻育種和生物技術研究的物質基礎。實踐表明,野生稻種質資源的利用為水稻優良品種的選育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經濟會議提出要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子庫建設,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立誌打一場種業翻身仗。近年來,廣東省對農業種質資源保存與創新利用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強,已走在全國前列。然而,隨著氣候、自然環境、種植業結構和土地經營方式的變化,部分野生稻資源因其賴以生存繁衍的棲息地遭受破壞而急劇減少。
汕尾的野生稻資源比較豐富,據記載,八十年代,海豐縣零零散散分布著91處野生稻。2009年,省農科院水稻所專家來汕尾考察,發現很多野生稻都不存在了,所剩屈指可數。據當地村民反映,部分野生稻的生境條件一般,較易遭到破壞,也有一些野生稻存在病害。海豐縣作為農業大縣,其水稻播種麵積占到農作物總播種麵積的53%,栽培曆史悠久,做好水稻種業對其它作物種業發展有著引領性和指導性的作用。在此形勢下,對海豐縣乃至汕尾市的野生稻資源分布、性狀、生境等情況做一次係統性的種質資源普查和保護性收集迫在眉睫。為了更好的掌握一手資料並謀劃下一步工作部署,2021年5月至6月,必威betways 汕尾分院第五批駐點人員、水稻研究所陳建偉研究員、海豐縣農業農村局和汕尾市農業科學院相關人員多次前往海豐縣調查野生稻資源。其中位於蓮花山村青年水庫旁的一處野生稻,麵積預測達到50畝以上,是一個生境環境良好,種性最原始的區域。
海豐縣蓮花山村青年水庫旁的野生稻生境
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陳建偉研究員(圖左)和海豐縣農業農村局周奮羽副局長(圖右)考察該處的野生稻
“野生稻是植物裏的大熊貓,是我國水稻育種和現代種業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因來源。水稻育種史上的幾次重大突破與野生稻的發現、創新利用密切相關。海豐油占米種植曆史悠久,農民代代相傳。海豐屬於衝積平原,礦物質豐富,土壤較為肥沃,在這裏種出來的油占米品質非常優良,與這裏豐富的野生稻資源密不可分。我們必須把這裏的野生稻資源保護好,通過創新利用,才能進一步提升油占米的品質。”陳建偉研究員說到,“我的想法是從海豐的野生稻開始,通過收集野生稻和農家種資源,把油占米的故事講好。我們現在要盡快的把海豐縣野生稻資源摸清底,進而推動整個汕尾尤其是對陸豐和陸河野生稻資源的普查、收集和保護工作。對於生境較好的野生稻就地建立原生境保護,瀕臨死亡的要及時盆栽,或者依托省農科院水稻所的科技力量和稻種資源圃進行異地保護。”陳建偉研究員在海豐縣長大,他是“隱舍鄉賢”的成員,對這片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他懷著對家鄉的情懷,不在意報酬等個人得失問題,堅持做野生稻資源普查、收集和保護工作,希望水稻生產鏈能提質增效,行穩致遠,真正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汕尾分院駐點人員、汕尾市農科院和海豐縣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向陳建偉研究員“取經”
農業種質資源是推動現代種業創新的物質基礎,是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芯片”,是保障糧食安全、建設生態文明、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因此,要做好種質資源普查,加快摸清“家底”和種質資源發展變化趨勢,開展搶救性收集保存,為發掘一批優異新資源,就是為提升種業自主創新能力、保護種業“芯片”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