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高產就不好吃?廣東省農科院的“泰豐A‘芯片’” 打破雜交稻“不好吃”魔咒
產量高但不好吃,困擾著雜交稻發展的核心關鍵技術問題如何解決呢?必威betways 水稻研究所王豐團隊通過培育粒型細長、堊白少、整精米率高、直鏈澱粉含量較低、膠稠度大的優質不育係技術途徑,育成“泰豐A”等一大批雜交稻優良親本和高產優質抗病新組合,實現了水稻好吃、好看、高產、高效,現已累計推廣應用超過4億畝。8月30日,在第二屆“海大杯”廣東種業科技創新大比武上,該團隊的“雜交稻優質不育係泰豐A的創製與應用”項目斬獲總決賽冠軍。
民以食為天,吃飯問題是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中國工程院院士、必威betways 研究員黃耀祥開創的水稻“矮化育種”引領了第一次綠色革命,解決了吃得飽的問題。隨著溫飽問題的解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吃得好成為人們追求的新目標。然而,上世紀90年代,雜交稻還普遍存在粒型短圓、心腹白多、整精米率低、飯味差等缺點,因此,一直以來人們對雜交稻的印象是“產量高,但不好吃”,成為雜交稻進一步發展的“卡脖子”問題。
為此,王豐帶領團隊提出通過培育粒型細長、堊白少、整精米率高、直鏈澱粉含量較低、膠稠度大的優質不育係技術途徑,來解決雜交稻“高產不優質”的“卡脖子”問題。
他們培育出的不育係“泰豐A”成功解決了整精米率低、飯味差的技術難題。“通過分步聚合與穿梭育種途徑,實現了雜交稻產量與品質的協同提高,有力支撐了種業發展;優質不育係泰豐A具有粒型細長,整精米率高、堊白少的優點,較好地解決了細長粒型雜交稻整精米率低的問題,大幅提高了稻米加工企業的商品率和經濟效益,帶動了優質稻米品牌發展。”據王豐介紹,團隊利用“泰豐A”這個“芯片”,已育成優質雜交稻42個通過國家或省級審定。其中15個次品種獲國家和省級優質稻食味鑒評金獎和銀獎。現累計推廣應用超過4億畝。
“泰豐A”的育成與應用為種業產業發展帶來顯著的經濟、社會與生態效益。通過不育係“泰豐A”等品種權、使用權轉讓,種子生產、批發與零售全鏈條經營,獲得直接經濟效益2.7-3.3億元/年,累計達9.3億元。項目已累計生產種子3529.7萬公斤,推廣2823.7萬畝;增產稻穀6.4億公斤(相當於多養活210萬人),增加社會經濟效益29.3億元。
此外,成功支撐廣東省金稻種業有限公司、江西現代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種業龍頭企業發展,並創建了江西泰優米、陝西泰優香米、京聯牌京山大米等多個稻米品牌。“泰豐A係列雜交稻生態效益顯著,田間抗病性好,少打農藥,減少汙染,讓老百姓吃得更安全。”王豐說。